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你好,沈阳》对话市民宗局相关领导
为落实好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在考察天之传媒集团时提出的用温暖声音打造“有温度、有尊严、有事业、有希望”的沈阳的指示要求,深入挖掘沈阳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让流淌在这座城市中的英雄血脉成为全体市民共同崇尚的精神价值,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凝心聚力,天之传媒集团联合中国交通广播 FM99.3在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策划出品全媒体、全场景、全平台打造的东北领先、全国一流的音视频大型政务访谈节目《你好,沈阳》现已全网上线。
10月18日节目播出第四十七期,特邀请沈阳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二级巡视员关艳萍,沈阳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经济社会事业处处长彭福昌做客节目,两位领导就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工作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从左至右:
沈阳市反诈防骗宣传大使、节目主持人阿松
沈阳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二级巡视员关艳萍
沈阳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经济社会事业处处长彭福昌
关艳萍巡视员在访谈中介绍,沈阳市包含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共有9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0.3%,也就是说,10位沈阳人中就有1位是少数民族。沈阳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有近57万人;人口最少的是乌孜别克族,只有1人。少数民族以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5个民族的人口最多,共计91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8%。此外,全市还有来自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吉林、内蒙古等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31.4万。沈阳共有5个民族乡、148个民族村,另有6所学校承接国家新疆和西藏民族班任务。
关艳萍指出,市民族和宗教局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实现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艳萍同时强调,市民族和宗教局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来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浸润,充分运用辽宁“六地”精神和沈阳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文化获得感,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彭福昌处长在访谈中表示,自2018年以来,沈阳市已落实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达9600余万元、实施项目138个,涉及全市5个区(县、市)共5个民族乡和57个民族村,共计修水泥(砂石)路64.25千米、排水沟(渠)19.57千米、蓄水池(塘)5个、硬化路面32583平方米,建文化广场12个(31396平方米)、蔬菜大棚6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44盏,特色民居改造100户,打抗旱井29眼等。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的有效落实,推动了民族乡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了民族乡村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民族乡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
在节目中,关艳萍巡视员、彭福昌处长重点介绍并解答了如下问题(点击下方视频观看完整访谈内容):
沈阳市的民族构成是怎样的?
沈阳市民族工作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沈阳市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亮点?
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具体是如何共同构成沈阳多元一体的城市文化底色的?
全媒体政务访谈节目《你好,沈阳》
收听、收看方式如下:
音频节目:中国交通广播FM99.3 每周三、周五18:00-19:00同名栏目《你好,沈阳》播出。
视频节目:爱音斯坦APP“你好,沈阳”频道、中国交通广播“993路上好伙伴”视频号、“爱音斯坦FM”视频号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