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尼全车隔音记录

2019-10-13     质信车服

质信车服——保障品质,坚守诚信。

我朋友买了一辆吉姆尼,整车纯进口,全部办完上路16万左右吧好像。因为他是一个比较喜欢玩的人,所以买了之后就各种加装,突然有一天他说感觉这车的隔音不太好,想做一下全车隔音,自己买材料我来给他施工,因为之前我没做过所以就临时抱佛脚上网各种查资料,最后跟他说只要仔细一点应该问题不大。

我们首先确定了都是需要做哪些部位,因为车比较新,不想拆的太厉害(其实也很厉害了),所以暂时先不做防火墙,因此仪表台就先不动了。主要就是做地板、后轮拱内侧、顶棚、3个门子、U型槽、前轮拱。因为防火墙没做所以前机盖也暂时被省略了。底盘装甲因为之前早已经做了所以本次可以省略了,而且当时也把后轮拱外侧一起做了喷涂,所以本次也只做内侧的隔音。之后又对需要做的部位进行了一个大概的测量,计算了一下需要多少材料,这才开始让朋友买材料。确定好后朋友就立马买了材料,主要就是止震板和隔音棉,为了防止到了最后再不够用,所以就让他多买了一些。

首先就是开始内饰拆卸,日系车的内饰还是相对比较好拆一点,不过在拆的过程中才发现,虽然是整车进口的,但是这车的隔音以及内饰用料确实不敢恭维,说实话很多地方还不如10万以内的国产车呢,特别是门内饰板和顶棚,门内饰板就是一层硬塑料,里面也没有隔音棉,门板上也只是一层防尘的塑料布,跟面包车差不多。顶棚也一样,就是一层薄薄的内衬粘在上面,内侧只有前部有一溜很窄的隔音棉,基本没什么作用。原车地毯下面虽然有比较厚一点的隔音棉,但也都是那种黑色的黑心棉,可以说此车的整体隔音情况不比面包车好多少。之所以吐槽这些东西,不是说要来黑这个车,主要是想强调一点:汽车隔音不是什么车都有必要做的,应该是原车隔音越不好的,做出来的效果才越好,相反那些20–30万以上的车型,原车基本都做的差不多了,虽然可以继续加强和补充,但是完工后的效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这一点很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下,不要太过盲目的跟风(为了升级音响的局部隔音除外)。

因为也是第一次做这种项目,虽然也查了很多相关资料,咨询了一些专业人士,但心里也还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就先做了一小部分地板试了试手,感觉还可以之后这才放手开干。我遵循的施工规律是:先做地板和后轮拱内侧,再做顶棚,之后是门子,最后是U型槽和前轮拱,做完一部分并且装复完成后再做下一部分,依次推进。整体上先做大面积的,后坐小面积的,对于局部先对容易粘贴的、面积大的进行施工,再对剩余部位进行填充和修补,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之前裁剪下来的隔音材料,不至于浪费。同时切记要把止震板压实贴合,预留出必要的孔洞和相关位置,并且止震板和隔音棉的叠加厚度要方便内饰的装复。

地板部分做起来相对比较麻烦一点,因为不光是需要预留的孔洞和隔断梁比较多,而且整个地板也不是平坦的,特别是那种带有弧度的部位,止震板需要多次裁剪粘贴才能尽量的做到比较贴合压实。做了一会才感觉,这种工作如果是裁缝来做应该更会得心应手的吧。止震板粘贴完毕后,可以再覆盖一层隔音棉,同样也要注意需要预留出的部位。后轮拱内侧因为和地板紧邻,而且部分内饰板也是一体的,所以同时也做了这一部分,其实越是这种空间比较狭小的位置越难施工,不光是形状凹凸不平,空间狭小也不方便测量尺寸,更不方便进行粘贴施工,稍不注意就粘歪了,而且还要防止钣金边缘的锋利,被割几道口子也是常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粘贴完毕,最后再把地毯和相关内饰板装复,这2个部位算是完工了。

下面再做顶棚,因为地板已经做完装复好了,所以可以踩在上面,这样顶棚施工起来也方便很多,顺便还能利用来回踩踏再让隔音材料再压实一点。顶棚应该是全车隔音里面最好施工的部位了,因为大部分车型的顶棚都很平坦,虽然也略有弧度但相比其它部位还是小了很多。同样也是要把中间的几根隔断横梁留出来,充分压实止震板之后,再把隔音棉粘贴到顶棚内衬内侧,注意边缘部分要预留出来,不然装复时会出现过厚难以安装到位。

之后再做3个门子,吉姆尼全车只有2个前门和1个背门,不过比较奇怪的是这车的音响喇叭不是安装在门子上的,而是在A柱下部,并且在B柱下部也预留了喇叭的安装孔,喇叭线路是预留在了左侧轮拱内侧。虽然门上没有喇叭,不过还是按照有喇叭的情况下做的3层隔音,门板最内层贴一遍止震板并把防撞梁和底部的排水孔预留出来,之后按照门板外层防尘塑料布的形状裁剪一整张止震板,如果购买的材料面积不够大也可以2张进行拼贴,这车就是2张拼贴的。注意把各种线路插头预留出来,再就是门锁机构的拉杆,不要让止震板粘贴住了造成无法开锁闭锁。最后在门内饰板的内侧粘贴一层隔音棉,同样注意预留各种插头的孔,还有内饰板与门板的最紧密的贴合处最好也要预留出来,不然很容易造成门内饰板装复后卡扣卡不到底。全部装复完毕后要测试一下开关门和开锁闭锁是否正常。此车的背门内饰板几乎就是紧贴门板的,所以在粘贴了2层止震板后,隔音棉无法再粘贴到门内饰板上了,那样就直接装不上了,所以背门只能做2层。

然后就是U型槽,这个建议在拆掉集雨板后还需要把雨刮机构也拆掉,这样施工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一点。U型槽施工时除了只能粘贴一层止震板外,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左右两侧的排水孔堵塞了,那样的话很容易造成洗车或是下雨时U型槽积水并渗入驾驶室内。

剩下的就是2个前轮拱,这个主要是对前轮胎噪的隔音。要先把叶子板内衬拆下,把内部铁板和叶子板内衬内侧擦拭干净,轮拱内侧铁板粘贴止震板,叶子板内衬内侧粘贴隔音棉,之后再装复即可。这个部位也是空间狭小不好施工,其它也没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施工过程中,朋友又想把A柱的原车喇叭换了,然后在B柱预留孔再加装2个喇叭,特别是B柱的位置,需要再扩展一下隔音的面积,此处空间同样很狭窄,折腾半天才算搞定。在地板施工完毕后,才发现原来后排座椅的坐垫下面没有原车地毯覆盖(拆卸座椅时没注意),特别是坐垫的边缘都露着白色的隔音棉比较难看,所以无奈又量了尺寸割了一块还算比较薄的地胶覆盖了一下,看着还算是比较顺眼了。

至此整个隔音施工全部完成,因为之前内饰拆的比较着急,也没来得及测一下隔音前的行驶音噪分贝,如果有条件的还是需要测一下的,这样对比起来也算是有据可依,免得只凭个人感觉了。不过之后得到朋友的反馈还是不错的,顶棚没有了之前那种雨点打到上面像敲鼓一样的声音了,胎噪也明显小了很多,唯独就是风噪没有什么改善。确实他也查过资料,明白这种隔音不是针对风噪的,所以没有改善也很正常,只是主观上还是比较期待有点改善。

最后,初次施工这种项目,所以过程中肯定存在很多问题,希望有这方面经验的朋友们多多留言指教,多谢多谢!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评论/点赞/转发/关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qbw2W0BMH2_cNUgkF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