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一个家长会上听到两位妈妈的讨论:
“我家亮亮每次回家都跟我说在学校学习很认真,都有很认真的听课,孩子的家庭作业每次完成的也都很仔细认真,他还总是跟我说,妈妈我喜欢学习,但是孩子的成绩却迟迟不见提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是啊,我家妞妞也是这样,总是看着孩子学习也挺努力的,但是成绩就是上不去,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啊?”
有些时候,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孩子明明表现的很好,对学习也很努力,但总是成绩平平,分数迟迟上不去……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学习都是最令父母头疼的问题,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费曼学习法”。
一、什么是“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号称世界上最佳的学习方法。
“费曼学习法”是由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理查德D.费曼提出的,“费曼学习法”简单来说就是指用很简单的语言解释很复杂的概念,在自己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也能够让其他人快速理解。费曼学习法的主要步骤有四步:第一步:选择一个准备学习的概念;第二步:相象把这个概念教给别人;第三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缺口并尝试解决重新教给别人;第四步:去掉专业术语,简化类比,通俗易懂;
费曼曾经挑战过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教授,无论多难的数学知识,只要他们用简单的话语描述出来,费曼都能解出同样的答案。
费曼能用很简单的语言解释很复杂的概念,让其他人能够快速理解,实际上,他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也会不断的研究思考,直到研究的概念能被自己直观轻松的理解,这也是这个学习法命名的由来。那么为什么“费曼学习法”能够让孩子高效学习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为什么“费曼学习法”能够帮助孩子高效学习
1. 孩子的学习有两种规律
在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中把孩子的学习分为两种: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
(1)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包括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其中,讨论的占比为50%,实践的占比为75%,而教授给他人占比达到90%。
也就是说,在主动学习中,“讨论”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孩子保留50%的内容,可见讨论的方法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在下一种的“实践”方式中能够保留的知识内容则能够达到75%;“教授给别人”的方法是对孩子的学习帮助最大的,能够帮助孩子的知识保留在90%。
(2)被动学习(容易忘记)
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演示。其中,听讲和阅读的占比最少,分别为5%和10%,而视听占比为20%,演示的占比最高,达到30%。
被动学习中,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这种我们最熟悉和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通过“阅读”达到的学习可以保留10%;“视听”中用声音和图片学习方式学到的知识可以保留到20%;“演示”的学习方法保留的学习知识是最高的,可以达到30%。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对孩子的帮助更大,效率更高。而“费曼学习法”就是利用孩子的主动学习这个规律制定符合孩子发展的一种高效学习模式。
2. 化繁为简
费曼技巧最大的特点就是化繁为简。
费曼曾经说过:首要的原则是你不能欺骗自己,而你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不被欺骗最好的方法就是批判性的思考,并且深度的学习。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只看到表面现象,只能理解到知识的表层意思,不能更深层的理解到问题的本质。有的时候,孩子在理解了老师讲述的知识之后不能够进行正确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费曼学习法在给予孩子一定的方法指导的基础上增强了孩子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举一反三,深度的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点中的重要本质问题,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联系和应用。
3. 让孩子对自己的马虎加深印象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马虎,很多时候,孩子失分的地方往往就在于马虎、不认真。“费曼学习法”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孩子对自己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和批判,让孩子能够在学习中学会用知识理解和批判的方式来对自己的马虎加深印象,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减少因马虎而失分的情况。
4. 查漏补缺
费曼学习法最重要的就在于教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让孩子正确认识和了解到自己的知识盲点和知识缺失的部分,让孩子在对自己的知识盲点和误区的认识和深度理解之下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学习。费曼学习法的查漏补缺的过程是孩子在自我的基础上逐步提升的一个过程,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进度,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在“费曼学习法”的指导下让孩子学习更高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父母应该如何利用“费曼学习法”的四步学习法,让孩子学的更高效
1. 为孩子选择一个需要被理解的概念
很多时候,孩子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道题做了好多遍,但是下一次再遇到同样类型的题,还是不会做,学习效率低下……
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利用“费曼学习法”中的四步学习法来为孩子拆解问题的本质,让孩子在拆解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比如,一种类型的数学习题孩子反复做了许多次,在遇到下一道同样类型的习题时,还是不能够正确的写出来,父母可以找出习题中最重要的、最需要被孩子理解的一个知识点,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学习的是哪一个知识点,从而在指导孩子的基础上让孩子正确的理解这个知识点。
再比如,孩子在学习弹钢琴的时候,有一首曲子的一直学不会,那么父母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帮孩子拆解钢琴曲中的一些重要的弹奏点和技巧,让孩子明确自己学习的重点在哪里,从而朝着那个方向去理解和尝试。
2. 为孩子设置一种场景,让孩子在场景中向父母传授这个概念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陷入一个思维的局限,孩子学习了知识,但是不能够传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学到的知识就成为了一种概念,容易让孩子在知识的概念中局限而不敢去大胆的猜想和尝试,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所以,父母可以在生活中为孩子设置一种场景,让孩子做父母的小老师,为父母讲述自己学到的知识,向父母传授自己的知识,在孩子讲述自己所学知识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对“小老师”进行适当的提问,让孩子在传授的过程中对自己所学知识点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巩固,从而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
3. 让孩子在传授过程中发现缺口,进行回顾和继续尝试
父母为孩子设置的场景中,孩子虽然是一位“小老师”,但是在面对父母的提问的时候也不能全部回答上来,当遇到父母提问的问题孩子没有回答上来的时候,也正是让孩子在自我传授的过程中找到问题和发现缺口的时候,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牢牢记忆自己知识传授中的问题和缺口,在下一次和老师的交流和沟通中得到正确的答案,巩固自己所得知识中的问题和缺口,发现自己的盲区所在,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尝试和传授。
其实让孩子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孩子的一个最佳的查漏补缺的过程,父母在生活中要多抽出时间来给予孩子一定的查漏补缺的时间,这种查漏补缺的方式可以是情景设置化,也可以是游戏场景化。比如,在孩子的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设置一些具体的游戏因素,如孩子作为“小老师”在为父母讲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提问父母课堂上讲述的知识点,如果父母答不上来就要为“小老师”表演节目……父母可以采用这样的课堂游戏互动方式,让课堂“活”起来,增加孩子的积极性和学习性,提高孩子对知识点的巩固程度。
4. 简单化类比表述,让孩子铭记于心
在孩子向父母讲述课堂知识点之后,父母需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复习。例如,一篇文章中可能包含七八个知识点,孩子在读完之后可能只能理解到其中三四个知识点,还有一些不太懂,这时候,父母就需要引导孩子用拆解法一步一步的把文章拆解出来,化整为零,用拆解法和类比法把这些基础的知识点一个个攻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查阅课本、资料或者求助父母和老师,在自我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到文章中的基础知识点。
在孩子对所学和所讲知识点做一个简单的拆解和类比归纳之后,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举一反三的智慧和深度所在,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对自己学过的知识点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思考和类比,进行对知识点的深度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知识点巩固程度和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