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君山,一名站在中国教育最底层看教育、发声音的一线教师,感谢您的关注,期待与您交流,真诚与您做朋友!
职称问题被诟病已久,改革是大势所趋,只是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突然。
近日,河南发布震惊教育界的消息:凡获得省特级教师、中原名师、省级(含)以上优秀教师的,或在农村学校从教且教龄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在岗在编教师,符合申报条件的,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评聘为中小学高级教师。
信息量不大,但直击要害!
1、以后,评职称不用挤破头了。
原来的时候,有能力、没指标,职称与你无缘;有指标、没人脉,职称与你无缘;有人脉、不拍马,职称与你无缘。踏踏实实工作,埋头一线教书,不屑各类评比、不屑各类作秀,职称与你无缘。现在好了,职称不用挤破头,是一种按年限可得的荣誉,体现的是你对教育的执着,肯定的是你在教育当中付出的青春。
职称的含金量,不降反升了!
2、这样一来,农村真能留得住人了!
农村之所以留不住人,一是待遇,二是荣誉。待遇差,荣誉少,年轻老师一眼望穿30年,所以一个个选择要走。
过去给农村输血,表面工作居多:
比如让城区老师支教,送高级名额;支教老师兴冲冲来三年两年,拿了资格,转头就走;对农村教育而言,杯水车薪;再比如银龄计划,让退休教师下乡,且不说退休老师“尚能饭否”,就论退休老师精力如何?能不能搞得定农村“顽劣”儿童?当过老师才明白,一个老师,有时精力比经验重要,因为教育不是看病,开个药方就行,教育是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一开战就是3年6年!老教师能有几个3年6年?还有更狠的输血招式,直接把在城区犯了错误的教师,“流放”到农村;引得网友大骂,农村就是教育上的收容所么?
教育中闹得笑话太多。
这一次却不一样。
以后农村教师直评高级,城区老师还不回流到农村?
教师问题解决了,生源问题也会随之解决;生源问题解决了,教育硬件投入也会跟上!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均衡化啊!
3、破除了“高级前”打鸡血,“高级后”就趴窝的问题。
“高级”职称功利化以来,很多老师功利心陡起。一辈子忙忙碌碌,都为一个高级职称。
一个老师,评上高级前,什么学校苦活就肯干,什么作秀活动都肯参加,凡是能拿奖的地方都要留下身影,甚至有些人可以不要家庭、不要学生、不要尊严。
但可能评之前鸡血过猛,伤了要害,评完之后很多人就一蹶不振。老教师也就算了,年龄毕竟大了,但很多30多岁的年轻高级们也选择集体趴窝,盘算退休生活,这是闹哪样?课也不要上了,对学生也没耐心了,学校后勤部门、图书馆、油印室,成了最好的打算了;正常?
“高级”能力了,“高级”工资了,却不去“高级”付出了,这对于国家教育事业来讲,是不是大损失?
所以,“高级”就不应该用抢,作为荣誉最合适。以后老师们都不抢了,都一心扑在班级里搞教育了,都打定决心一辈子在教育里兢兢业业了,又哪里还会有“高级后”趴窝的问题呢?
说句实话,老师苦苦苦,很多时候不是苦在教学上,而是苦在应付教学以外的事情上。
所以,这一次,不吹不黑,河南的教育部门确实为教育做了一件大实事。希望其他地区也能跟进,让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好!
对于河南的做法,你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发表你的观点,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喜欢讨论教育问题的话,也欢迎关注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