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7:27,凤起路杭州第十四中学大门口,家长们陆续送考生进校。
人群中,有位满头白发的爷爷特别显眼,他高兴地叫住了孙女:“来,拍张照再进去。”小姑娘用手比个“耶”,爷爷立刻按下快门。目送着孙女走进校门,老人家一直默默注视着,不肯离去,直到看不到孩子的背影,他才咧嘴一笑,对一同前来的儿媳说:“送了12年,从小学到高中,再过两天,我就要完成任务啦!”
这两天,浙江32万考生都将和这个女孩一起,走进考场,而目送他们进考场的是数十万家人,有爸爸妈妈,也有默默奉献很多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今天送她去高考1952年全国第一届高考,我也是考生
何爷爷的家位于环西新村,房子有点历史了。他翻出几本发黄的老相册,多年时光一下子摊在眼前。翻翻找找,拿出一张照片,何爷爷抱着百日的孙女小文,笑得很开心。
何爷爷半靠着坐藤椅,手臂搭在扶手上,凸起的静脉起起伏伏。他以一句“我高考那会儿”打开了话匣子。老人家开朗健谈,思维清晰。
1952年全国第一届统一高考,7.3万人报考,何爷爷就是其中之一。
当年,他要填3个志愿15个学校,选的几乎都是化学和化工类院校。最后还剩几个空要填,想起“南大有位地质专业的老师来学校宣传过”,他就填了地质专业。
何爷爷说,同班同学有考上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的,也有几名同学和他一样,进了地质大学。他和四个同学约好,一起背起行囊,大家坐轮渡、转火车,三天三夜后,终于到了北京。
四年大学读完,分配工作。何爷爷一腔热血报名去建设新疆,“身边同学去了好几个,我因身体原因,留校休养8个月,再分配时,去新疆的名额没了。当时真的是一心想去艰苦地方奉献祖国。”最后他被分配到杭州的华东地质局浙江省办事处。
小学时负责接孙女放学那一路上是最享受的
一群年轻人每天去野外勘测,忙得很开心,何爷爷有了很多工作上的收获,后来走上管理岗位。网上搜索他的名字,跳出不少篇专业论文,都发表在四五十年前。
生活一步步向前,工作六年后,何爷爷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建筑设计院工作的路奶奶,成了家。1964年起,三个儿子先后呱呱坠地。大儿子先结婚,但孩子生得晚;二儿子后结婚,但先生了个女儿,成为何家的大孙女,现在读研。
2001年7月,小孙女小文出生了。和爷爷的生日,仅差四天。
“你说这个小家伙,预产期明明是18日,但是很调皮,她非要跑到我生日前面,10日就出生了。”何爷爷爽朗地笑着。
每年7月,就成了老人家最开心的时光。他和小孙女一起过生日,大孙女放了暑假也来玩,全家团聚。
正聊着,门铃响了,何爷爷忙起身开门,“老伴买菜回来了”。瘦削、白发的路奶奶走进来,路奶奶今年88岁,手里拎着几把蔬菜。何爷爷接过来,放好,又坐回藤椅。奶奶年轻时在建筑设计院画图纸。
阳光透过纱窗打进来,照得他的眼睛有些发亮,墙边书柜里摆着一只小闹钟。何爷爷眯了两下眼,不好意思地笑笑,问一句“现在几点啦?”“10:18。”“哦,那小文应该还没开始写作文。”
小文后来进了安吉路实验学校读书,离爷爷的家几分钟路程。
小文读小学时,爷爷负责接放学。老人回忆,每天这短短几分钟,“真是很享受的”。爷爷带小文一路走到家,有说不完的话……
接到家,吃饭、写作业,前后好几年,从来没有过“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的情况。
何爷爷说孙女做事慢,但很稳,数学、语文基本没让人烦过。“就是作文啊,一开始弄不太灵清。”
当时老师布置一篇《找春天》,二年级的小文写不出。爷爷就夹起一只小包,牵着小文出门了。顺着家门口的桃花河走,走到少年宫逛一圈再回来。
“我让孩子边走边看,柳树上才发出嫩芽,枝丫间还有个黑黑的鸟窝,里面有鸟吗?旁边的河水怎么流?……一路上我会问很多问题,孩子也答了很多,作文就慢慢写出来了。”
后来,孙女的作文难度越来越高,何爷爷再没辅导过。
“不知道今年的作文题是啥,好不好写……”何爷爷的目光再次飘向闹钟,已是10:50了。
高中时,每周去公交站台上等孙女只为聊上两三分钟
孙女越长越大,何爷爷说好像一眨眼,孩子就中考了。
填志愿时,爷爷一起出主意。“小文爸爸读的是十四中,学校离我们家也近,孩子最终以很优秀的成绩上了十四中。”何爷爷说,学校是近,但是高中生太忙了,小文来爷爷家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时常想她,就像这样坐在家里,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几秒钟就是一轮。从毛毛头,到读小学、中学……”为多看看孙女,老人家想了个办法——早上到公交站台等孙女。
小文家住北大桥,每天坐1路公交车上学,到“凤起路十四中站”下车。爷爷掐准时间,7点准时到站候着。手里常拎点水果,草莓、桔子、香蕉等。
站台下车,前后两三分钟就到校门口了,爷爷就是这么抓住时间,陪孙女一起走,每次问上相似的几句话:“最近怎么样?学习、生活还好吗?”
时间总是太快,爷爷想多见孙女又怕多见她,影响学习。所以,差不多一周去一次。
“将来小文要是考浙大就好了,离家近,也能多来看看我。”何爷爷说完,又摇摇头,“不过,年轻人志在四方,想走得远一点,也都是好的。”
孙女今后的路怎么走,还是随她吧
毕竟是她的人生
奶奶走过来拿东西,说了一句:“小文和爷爷最好了,接电话时,和我说不了两句,都是找爷爷。”何爷爷嘿嘿一笑,目光又瞥向了闹钟。
他的手边摆着一摞宣纸,上面是几张山水水墨画。看我注意到,何爷爷摆摆手,有些难为情,说:“我最近在老年大学学画,刚学,还画不好。和你说,我真是老学生啊,1992年退休,1994年开始上老年大学,学了木佬佬本领:书法、医疗保健、电脑、旅游、历史、炒菜……活到老,学到老嘛。”
“我还喜欢唱歌的,高中时是文工团团长,小文的嗓音也不错,唱歌好的。她还吹笛子,吹了好几年。”
高考结束,小文的路要怎么走?
何爷爷说,小文前面选考了物理、化学和技术,其中化学拿了满分100分。
我说是继承了他爱化学的基因,何爷爷乐得眼睛眯起来,说:“不过我很矛盾,看她也喜欢化学,我很开心,化学确实能融入很多其他学科,变化无穷;但化学又很危险,女孩子能安稳、安全些最好。”
末了,爷爷加了一句:“还是都随她吧,毕竟是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