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荣情绪化吐槽,后果终须长安买单

2024-01-19     车市观察

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2024年,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出圈”了,即便是没有尔滨那样热度,也是堪比山东吕台长了。但是,朱华荣所引发褒贬不一的舆论,其最终的后果也需要长安汽车来买单。

在1月16日日举办的2024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朱华荣除了专门解释长安汽车与华为的合作模式,还回应了多个热点话题,甚至语出惊人, “BBA是落后的东西”,国外的品牌还没有动手,让造车新势力去探路。

诸如的言论还有,

“HI模式是强强联合,其他模式是有问题的。”

“几十万的车非说几千万,做广告都没有底线了,这个行业太糟糕了。”

“新势力造车已经死掉90%,我认为还不到(头)。”

……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

朱华荣的这一番言论之后,引发了各种长篇累牍的分析,因为牵扯到华为和国外品牌,甚至被指暗讽余承东智选车业务,各种扣帽子和抨击的不在少数。

解析与华为的合作,抨击新能源汽车的无序竞争,揭示国外品牌的虎视眈眈,朱华荣说的这些本身都没错。其实,长城汽车魏建军、吉利汽车的李书福都曾表达过一些类似的说法,尤其是行业的无序竞争。

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在公开场合豪言:“我们烧钱都能把中国车企烧死!”,这种激烈的言辞很不中听,但是国外品牌的自信源于其在技术积累、人才储备和全球化经验等方面的深厚底蕴。

只是,起亚的这种自信,在中国市场至今都未转化为其所期待的成功。或许,正如朱华荣所说,这些跨国品牌咋等待最佳的“入场时机”。探路也好、摸索也罢,自主品牌一路走来的实践证明,这种亲自实践很有必要,也不是拿别人的经验就能反超的。

所以,国外的汽车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已经比较被动甚至落伍了。其实,朱华荣的一番话,并不是很出圈,只不过涉及到的对象比较敏感,朱华荣所处的国企这样的身份,与其所说的话不太匹配而已。

相对李想、余承东这样的造车新势力领导,要靠舆论来带动线上和线下的流量。朱华荣是长安汽车这样国企的掌舵人,已经有着成熟的产业链和商业思维,长安自身也没有不干就要死的困境,更没有太多盈利上的重压。

更不需要像前者一样怼天怼地怼行业,来破坏既有的行业规则,从而获得流量甚至是资本风口的支持。长安汽车只需要当好自己的“乖宝宝”,按照既定的路线前行就行。朱华荣也不是李想和余承东那样张扬的性格,更多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

与朱华荣接触不多,尤其是在上位长安掌舵人之后。记得,朱华荣还是长安汽车副手的时候,长安CS75刚上市没多久,产品问题比较多,一位车主在微博上求助,说车辆出现问题,得不到不解决。车市观察将问题反馈给朱华荣,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可见其雷厉风行的一面。

可以说,朱华荣此次情绪化的吐槽有点得不偿失。要知道,朱华荣此次发言是在长安伙伴大会上发言,可是事后大家都在讨论行业乱象,争论与华为合作的是否有未来,甚至在为自主品牌鸣不平。长安伙伴大会本身的内容被忽视了。

还有多少人去关注,华为与长安的新公司名称,谁还会去关注长安280万辆目标,以及长安汽车的商业打法等,本末倒置了。这样的例子,长城汽车也有过,发布会上大谈网络水军。不能为了流量而流量,不能为了舆论而舆论,朱华荣把舆论带歪了。

“一怒之下踢石头,只会痛着脚指头。”然而情绪和吐槽过后,一切的后果终究需要自己来承担。朱华荣在抨击一切的同时,也必会遭受来自行业的一切反噬,看看长城汽车就知道。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尤其是还还涉及到了华为和理想这样的舆论场上的高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f94dc533fc301f0b75ea66b250b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