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实现“三机运营”,欧美适航证不是必需品?业内:请保持冷静
又有好消息传来!据央视新闻报道,第三架C919客机从上海浦东飞往虹桥机场,正式交付东航,具备商业飞行资质。
国产大飞机实现“三机运营”后,不少网友难掩溢美之词,宣称:C919即将全面赶超波音,进入中国引领的航天时代。
不过对此,业内却呼吁保持冷静,不要落入自我狂欢的陷阱。据中国商飞描述, C919年产量预计达到50架,而波音一天就能造出一架,交付之后如何量产成为重中之重。
“C919要追上波音,至少再耗10年”就连外媒也曾如此换算。
在此前刚刚结束的迪拜航展上,就曾给过C919“迎头一棒”,濒临破产的波音斩获520亿美元大单,而C919作为航天新秀却颗粒无收。
为什么我们的大飞机会被“拒之门外”?
据悉,C919商飞的三架飞机,每天只在上海-成都飞一个来回。而同级别的波音基本一天3个起降。就目前来说,C919执飞航段十分有限,而很多问题都要在高强度飞行中才能暴露,再一点点改进。
或许是因为上述“经验不足”的因素,欧美至今拒绝开出全球适航证,导致C919无法飞出国门。
除此之外,C919生产商也急需提高产能。数据显示,波音主流机型月均产量37台,目前有上万架飞机在全球运行。而C919第三架商飞资质才刚刚拿到手,连满足国内需求都够呛,更别说额外订单。
甚至,因为C919未能量产的关系,国内航司都不得不“重启”波音的执飞任务。截至上月底,95架因为敏感因素被停飞的波音737飞机,现已经全部恢复国内航运。
因此,有业内表示,虽然C919形势一片大好,但要赶上波音空客等老牌选手,并非一朝一夕。“不能妄想短期内走完别人走了几十年的路,我们应该认清现状、在冷静中不断进步。”
例如,因产能问题错失国际大单,就给国内敲响警钟——想要日后不被人拿捏,需要尽快突破量产技术难题。
实际上,这并非我们首次在“技术量产”这方面吃亏,在涉及生命质量的生科领域同样如此。
2013年,美日科学家率先取得突破,发现 “塞洛” 瑞类因子。《Nature》学术期刊显示,其能使暮年小鼠的细胞呈现年青状态。可由于提炼难度,每年只能产出极小数量,以至于获取门槛高达数百万。
为了像大飞机领域一样,尽快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惠及更多民众,我国也开展相关技术实验,我国多方科学研究中,2018年我们通过前沿工艺攻克量产难题,落地百万吨级工厂。为换取更多原料,西方国家不断降低门槛,从百万跌至4位数,以获得在平台的生存权。
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信相关数据,升级版相关市场,5年内在国内有望促成千亿蓝海规模,成为我国又一有力“马车”。
与此同时,中国商飞副经理公开表示,将“提速”C919的商业飞行计划,预计未来五年每年生产150架。相信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国产飞机翱翔蓝天。
客观来看,在民航大飞机领域,我们的尖端技术和世界一流相比,确实有差距。但在这一集机械物理学大成的顶尖科研领域,目前取得的进步也绝不容忽视。
与其在他人的拱火中气恼,不如静下心来,正视差距,争取迎头赶上,实现中国技术的又一次赶超。
据观察者网消息,C919将首次到达香港,并停留17日,成为为数不多在维多利亚港进行展示的飞机。与此同时,外媒也一同指出:中国已经明确了态度,将迎头赶上,不害怕外来封锁。
时间会证明,“8亿外贸衬衫只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说法,注定要成为历史。国产C919大飞机的飞行之路,将在一双双期望的目光中稳稳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