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近10年回顾(上):邓华德接手是否毫无作为?

2019-08-28   格式化自己

本月31号,2019年男篮世界杯将正式拉开大幕。此次大赛,也将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男篮再一次在主场迎来世界级大赛。那么,在这过去的11年之中,中国男篮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路程呢?在失去了姚明这个核心之后,中国男篮在进攻端又经历了什么样的路程呢?

一、寻找姚明的直接替代者

2009年的天津亚锦赛,姚明尚未退役,但他最终因为伤病错过了这次大赛。当时的中国男篮,尚未从姚明时代的思维走出来。因此,时任中国男篮主帅郭士强喊出了“希望易建联可以替代姚明”的口号。

但不幸的是,姚明当时的低位能力在最高级别的舞台上(NBA)也是自成一档的,任何人想要达到这个高度,都绝非易事。郭士强让易建联去承担这部分责任,其实是有点强人所难的。尽管中国男篮在半决赛之中成功淘汰了黎巴嫩,球队还是在决赛之中大比分负于伊朗。更让人难以释怀的是,哈达迪还在决赛之中对易建联做出了“请便”手势。

这届比赛过后,中国篮协方面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前一年的中国男篮主帅郭士强黯然下课,取代他的是美国人邓华德。

二、自由开放式进攻的春天

当提起邓华德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习惯性地批评他“没有战术”。

但以今天的眼光看,邓华德所倡导的所谓自由开放式进攻是有其道理的,至少在2010年的世锦赛上是成功的,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易建联的自我进化。

在经历了前一年的天津亚锦赛之后,易建联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第二年夏天,易建联在美国特训期间有意加强了自己的低位技术。尽管他的低位能力无法达到巅峰期姚明的水准,他还是在某些比赛之中能够扛起大量的低位任务,球队在进攻缺乏办法时,时常会赋予他清空一侧单挑的任务:

中国男篮近10年回顾(上):邓华德接手是否毫无作为?

与科特迪瓦一战,易建联基本上将自己的低位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球队也得以成功拿下首胜。当时的人们没有意识的是,这会是那支中国男篮在那届男篮世锦赛上的唯一一场胜利,但也正是这场胜利,最终帮助中国男篮从小组之中出现。

第二、王治郅尚在巅峰。

易建联能够拿到这么多机会,其实还是和王治郅密不可分的。当时的王治郅有同位置的出色技巧,他站在高位的时候能够给易建联送出妙传。

尽管处在巅峰末期的王治郅很难在低位完成大量的持球主攻任务,他还是具备一定的投射能力。王治郅一般不会刻意去追求投篮的区域,但在必要的时刻,他还是会刻意去选择投篮区域。

中国男篮近10年回顾(上):邓华德接手是否毫无作为?

一个较为清晰的证据是:与波多黎各一战,由于对方用大中锋拉莫斯和王治郅对位,王治郅不断拉到三分线外去出手三分球,并一度帮助中国男篮取得了10分的优势。随后,波多黎各方面不得不撤下了拉莫斯,中国男篮也遗憾告负,但我们不能就此否认王治郅在进攻端的价值。

第三、外线三大金刚同时处在巅峰期。

易建联和王治郅为中国男篮抗下了大量的进攻任务,但两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们无法扛下所有的终结任务。好消息则是,那个时候的刘炜、孙悦和王仕鹏都处在了职业生涯的巅峰。

刘炜确实不是一名以持球突破见长的球员,但他至少具备一定的持球投能力。而且,当时的刘炜刚刚经历了和小卢卡斯一起打球的高光CBA赛季,他有足够的自信去完成这一切。当对方的防守风格不够激进时,刘炜能够用持球投进行回应。

孙悦的生涯早期一直存在投篮不够好的问题,但那年的他恰好在小样本的比赛里交出了不错的三分球准星。而且,孙悦还有同等体型下不错的运控技术。这两种因素,共同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在那届比赛里,孙悦是球队在持球投三分方面表现最好的球员。

王仕鹏的运控技术较差,他在这种级别比赛里的持球投价值会大打折扣。但王仕鹏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也是一名能够靠着无球跑动来开发三分球机会的射手。他在这方面的能力会稍逊于2008年的朱芳雨,但他还有一个特殊之处是,抗干扰能力较强(哪怕他的身高并不突出):

因此,当这届世锦赛结束的时候,曾经有媒体满怀期待地表示:“期待着再过一两年,这批队员可以和欧美强队扳一扳手腕。”

三、隐患

但现实是,当时这五名球员的这种状态是很难被维系下来的。

中国男篮近10年回顾(上):邓华德接手是否毫无作为?

王仕鹏的出色状态一直维系到了第二年的CBA总决赛上,他和杜比的对飙大战成为了总决赛历史上的经典。但不幸的是,王仕鹏在夏天的国家队集训之中受伤,最终无缘球队的12人大名单。

孙悦在10年的世锦赛过后就陷入了无球可打的状态,这对于一名职业球员而言是非常糟糕的状况。尽管孙悦的防守价值依然存在,他在进攻端的负面效应已经逐渐显现,他再也不能维系一年前的三分球准星。

刘炜在经历了2010年的巅峰表现之后,在第二年就逐渐走下坡路了。他在难度较高的持球投方面难以再现精彩表现,唯一的好消息是:刘炜在一些重要的赛事之中维持了较好的定点三分球准星,这成为了球队在2011年夺回亚洲锦标的部分原因。

王治郅依然像一年那样为球队扛下大量的主攻任务,但让年事已高的他高负荷运转必然导致一种现象:不够高效。更为致命的是,中国男篮在半决赛之中(对阵韩国)让王治郅扛下那么多主攻任务,还直接导致了王治郅在第二天的决赛上状态不佳,这也是球队和约旦陷入苦战的重要因素。

另外,易建联虽然精进了自己的低位技术,但也没有到靠低位完全统治亚洲的境界——半决赛韩国队用河升镇去对位他,易建联的表现就受到了影响:

中国男篮近10年回顾(上):邓华德接手是否毫无作为?

好消息则是,亚锦赛决赛的对手约旦队并没有这种类型的中锋,易建联靠着自己异于常人的能力帮助中国男篮以1分的优势险胜。

这一切,其实都在预示着一个现象:这一代中国男篮人的整体水准正在下滑。

更为严重的问题可能是:当时的中国男篮陷入了人才断档的困境——当时在国家队的其他球员,后面都无法在国家队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以郭艾伦、王哲林和丁彦雨航为代表的93/94一代球员,则没有入选这支中国男篮。

在当时,这些现象都没有引起中国篮协足够的重视,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男篮后面两年的糟糕战绩。

#我记忆中的中国男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