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古良方”,抗腹泻、抗病毒、降血糖,外疏内清、表里兼治

2023-06-12     医者荣耀

原标题:一个“千古良方”,抗腹泻、抗病毒、降血糖,外疏内清、表里兼治

无论是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热的夏季,如果遇上闹肚子的情况,无论是腹泻,还是痢疾,或是肠炎,往往比较折腾人的。中医虽然不乏止泻名方良药,但是却有一个十分奇特的方剂,如何奇特?因为它验证了中医关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中医自古有良方,而且临床运用,只要方药对证,切中疾病,往往就能屡用屡效、百发百中。那么,这个奇妙的止泻良方,究竟是什么呢?它就是千古名方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它的药物组成,其实很简单,全方由“葛根半斤,甘草(炙)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四味中药组成。原方煎服方法,是将四味中药用水1600毫升,先煮葛根,水液煎去400毫升后,再加上黄连、黄芩、炙甘草,一起煎煮,煮取药液400毫升,去掉药渣,一日2~3次,温服。经方的药物用量通常比较大,因此现代临床中,对剂量进行了调整,现代通用剂量为:葛根15g,炙甘草6g,黄芩9g,黄连9g,水煎服,一日三次。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方证主要是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临床上常以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胸脘烦热,心下痞,口干作渴,喘而汗出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舌脉上常以舌红苔黄,脉数或促为基本特征。当然,葛根黄芩黄连汤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下利而不发热,脉沉迟或微弱,病属虚寒的,不适宜使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那么,葛根黄芩黄连汤的配伍,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秘诀呢?还是先来了解一下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君臣佐使,全方以葛根为君药,既可以解肌发表以散热,又可以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泻利,使得表解里和;以黄连、黄芩为臣药,主要起到清热燥湿、厚肠止利的作用;以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这样四味中药组合,外疏内清,表里兼治,从而使得表解里和,热利自愈。当然,《金镜内台方议》认为,全方以葛根为君药,以黄连为臣药,以黄芩为佐药,以甘草为使药,可参。

当然,在临床中,仍然需要灵活变通,毕竟任何疾病都不可能完全按照古籍中所记载的原封不动的出现,所以临证加减化裁很重要。在临床中,若兼有腹痛,可加炒白芍以增强缓急止痛的作用;若兼有里急后重,可以加木香、槟榔,以增强行气的作用,可缓解里急后重之感;若兼有大便脓血,可加秦皮、白头翁,以增强凉血止痢的作用;若兼有呕吐,可加半夏、竹茹,以增强降逆止呕的作用;若兼有食积食滞,可加焦山楂、焦神曲,以增强消食的作用。

对于葛根黄芩黄连汤的方证,也有人质疑过,就是是否主治有表证?还是得先看看《伤寒论》原文,首先,张仲景对于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条文,设置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原本是一个“桂枝汤证”,但是医者误用了下法,使得患者出现了下利不止,因此,这个时候是还有表证的。接着,张仲景继续补充道,“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因此,从理论上说,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功效主治,应当有表证。

当然,这个只是理论上是这样,就像在生活中有些事情原则上是这样,但往往有时候也有例外。从方药配伍来说,葛根黄芩黄连汤全方解表的中药只有葛根一味药,现代名医樊天徒指出,葛根黄芩黄连汤方中的葛根“不配以麻桂而配以芩连,可见其主要作用是解热而不是解表”,并认为葛根黄芩黄连汤是“解热剂”,而不是“解表剂”,可参。

从临床实践来看,葛根黄芩黄连汤虽然是表里双解的方剂,但是它的清里热的作用更为显著,如果是用于热利而兼表证,可以起到解表清热的作用;如果是用于热利而无表证者,依然可以起到清热止利的效果。因此,葛根黄芩黄连汤的主证应当是协热下利,至于是否有表证,不必过于拘泥,但也不能完全抛诸脑后。至于葛根黄芩黄连汤是解热还是解表,仍需不断验证,当然,甚至还可以提出一种假说,那就是葛根黄芩黄连汤是否既能解热,又能解表,这个可以在未来的临床中加以验证。

对于葛根黄芩黄连汤,也有医者对全方所用中药以《本经》《别录》的药性理论视觉进行剖析,对《伤寒论》 第34条原文进行重新解读,总结归纳为:葛根黄芩黄连汤具有治热、治痢、止痛、解毒、止渴5个主治功效;认为葛根黄芩黄连汤方证常伴发热、脉数;此下利属于热毒型;此下利常可伴腹痛与口渴;喘、汗是或然证[1]。这种从药性出发来剖析方证的思路,也是值得探究的,因为《本经》《别录》对深刻理解《伤寒杂病论》用药组方的奥秘是大有裨益的。

对于葛根黄芩黄连汤的主治功效,清代名医汪昂说到,“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平康”,这也为它在后世临床中逐渐拓展功效主治打下了基础。随着后世医家的逐渐实践,以及现代药理的不断研究,发现葛根黄芩黄连汤的作用并没有《伤寒论》记载的那么简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黄芩黄连汤,具有解热,抑菌,抗病毒,抗腹泻,抗缺氧,抗心律失常,降血糖等药理作用[2],现代可用于肠伤寒及副伤寒,痢疾,腹泻,嗜酸性胃炎[2],湿热泄泻,痧疹,肠伤寒,秋季腹泻,胃肠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3]。

有医者通过梳理古今医案,对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在临床疾病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从中医病名的角度来看,主要为湿热之邪引起的下利证,如小儿泄泻,暑淫泄泻,热利,湿热痢,疫毒痢,火泻,滞下,赤白痢下等,另有少数其他疾病,比如口舌生疮,赤眼肿痛,春温夹蓄血证,眩晕,皮下紫癜,脱肛,疫喉痧等;从西医的病名角度来看,主要有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中毒性痢疾,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肾病综合征,腹泻等;另有少数其他疾病,如急性多发性社神经根炎,婴儿湿疹,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肠伤寒等[4]。可见,葛根黄芩黄连汤的临床用途还是十分强大的。

对于葛根黄芩黄连汤,张仲景所说的“利遂不止”和“喘而汗出”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因为,葛根黄芩黄连汤除了以清肠止痢为基本功效外,还具有解散表邪的作用,也常用于呼吸系统病症的治疗,临床上每以肺气不利喘促而见肠热征象者,为其选用标准,用于治疗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脓肿等;除此之外,葛根黄芩黄连汤尚可用于治疗乙型脑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高热,膀胱炎,新生儿尿布疹,牙痛,流行性结膜炎,脱肛,带下,内耳性眩晕,麻疹等疾病[5]。正是这些临床实践,佐证了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刘耀岽,张贵峰,杨澄,等.基于《本经》《别录》解读经方葛根黄芩黄连汤[J].山西中医,2021,37(1):59-60.

[2]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李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周新灵.葛根黄芩黄连汤证证治规律研究——《伤寒论》古今医案155例统计分析[J].中医函授通讯,1993,(3):4-5.

[5]熊曼琪.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伤寒论(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ceae8105a7a53c8cc37b7b41a9e94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