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感与接地气如何并存?总台秋晚探索出圈新路径

2022-09-13     深度文娱

原标题:高级感与接地气如何并存?总台秋晚探索出圈新路径

绿树环抱、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在江南水乡的浪漫气质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中秋晚会》如约而至,为观众带来一档科技感强、浪漫气息浓厚、古典优雅气质突出的节日晚会。

技术升级持续赋能晚会探索创新,天地互动带来宇宙级浪漫,今年的总台秋晚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山水间的舞美置景、街头巷尾、港湾、太空等,都成为秋晚借景抒情的表演舞台。高级感与人间烟火气并存,总台秋晚再次以质感和创新收获出圈的传播效果,刷新着主题晚会的探索边界。

播出当晚,总台秋晚受众触达总量达2.38亿次,截至9月12日,总台秋晚收获全网热搜650个,#央视中秋晚会#主话题阅读量近70亿,相关话题阅读增量超100亿,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5亿。

网友留言“每一帧都超美”“苏式美景与节目完美融合,镜头特别有中国古典美学意境”。

秋晚的高级美学和传统文化的别样表达,让全球观众在中秋佳节,感受着“天涯共此时”的东方浪漫。在海外,来自欧美亚非地区的华人学者、华侨代表、留学生等也在网络上分享他们的思乡之情和家国情怀;法国网民在欧洲时报微信号《欧时大参》的秋晚推介文章下留言,称赞晚会舞台的实景园林布局令他在异国他乡“看看家乡的美景解解乡愁”;俄罗斯网友在世界头条APP“北极熊视野”账号跟帖,分享关于中秋月夜与亲友团圆的诗句。

多元出圈,“首个太空中秋节”带来宇宙级浪漫

今年中秋晚会在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举办,这是长江入海的最后一个港口,总台秋晚以独具地方特色的苏州评弹串联起《江月初照》《山河明月》《皓月千秋》三个篇章,在姑苏大地襟江带湖的实景山水中,展开对传统节日的浪漫演绎。

仰望星空,首个太空中秋节带来宇宙级浪漫。晚会中,“太空出差”已经超过三个月的三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为全球华人送上节日祝福。当刘洋手中折叠的星星从空间站“穿越”到表演嘉宾李宇春手中,来自银河的星星书写着“可上九天揽月”的浪漫情怀。在#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过中秋#话题中,被宇宙浪漫深深戳中的网友感慨“银河中的星星太应景了吧”“微光可成星海,照耀祖国山河”“致敬中国航天人”,当航天科技的大国重器与传统佳节的浪漫情思相遇,天地互动的难忘时刻不仅映照着国人心中的民族自豪,也为今年的秋晚赋予特殊意义。

节目中,民乐、流行歌曲、港台老歌、舞蹈等表演形式上演着一个个关于中秋佳节的故事,如何赋予这些节目新的表达方式?总台秋晚就结合场地的多样性和技术创新,实现一个节目就是一个戏剧情境,在主持人和表演嘉宾的移步换景中,带来思想、艺术、技术融为一体的中秋晚会。

话题#檀健次毛晓彤 孤独颂歌#登陆微博热搜第一,欢快的双人拉丁舞和节目里设置的玫瑰花、高脚凳等倒放细节,节目的创新表达让人眼前一亮。

打开节目制作空间,为内容表达赋予浪漫想象,总台秋晚从创新出发,实现一个节目就有一个记忆点,这些高光时刻带动起节目的多元出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评价中秋晚会:“新时代文化与皎洁月光相映成趣,传统元素焕发出勃勃生机。科技与艺术的交融,更让中华文明的瑰宝更鲜活地展现在舞台上,也为晚会增添了时代特色。”

现居洛杉矶的退休教授蔡德贵先生在美国《国际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盛赞总台中秋晚会用“浓浓的文化气息架起了海内外沟通、联系的桥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纽带汇成人月团圆、家和万事兴的期盼”。他表示,中华文化塑造了海外华人的精神,影响一代代华人的家国情怀,让身在海外的游子对家、国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丝毫不会减少。

审美升级,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彰显文化自信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秋节凝结着团圆、乡愁、亲情等多样文化和情感内涵。此次总台秋晚营造的“浪漫主义”节日氛围,就让网友再次感慨“你永远可以相信央视的审美”。

将舞台场景化,总台秋晚通过多维度审美升级,为传统文化的表达带来创新演绎。整体来看,秋晚的舞台视觉风格以“圆”为主造型,紧扣中秋团圆之意。集合江南水乡、苏州园林元素的暨阳湖生态园组成大圆造型,紧紧围绕水中圆月,形成大圆套小圆的多层次360度全景舞台。表演嘉宾或在舞台中间的“小圆”动情演绎,或从外围的“大圆”舞台行船至舞台中间,不同的舞台置景和行动路线,就带来一幕幕多元表达的节目内容。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歌曲《念奴娇·中秋》情景交融,水中浮板、乌篷船、竹筏等成为嘉宾表演驻足之地,烟雨濛濛的江南之景映衬着苏轼之词中的浪漫豪情;从苏州园林中的苏式长廊走出,李玉刚演绎的《把酒问月》创新改编李白之诗,夜空中的孔明灯、慢慢升起的灯笼、远处的烟花不断烘托着节日气氛,连接古今,人们对于月亮的美好向往,彰显着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歌曲《吉庆团圆》根据北京小曲《探清水河》填词改编,节目将北方的请兔爷儿风俗与南方景色融合,展现出中秋祭月的传统文化。

同时,评弹、苏灯、苏绣等非遗元素同样成为节目表达的重要元素,在歌曲《声声慢》中,波光粼粼的水景舞台效果与虚拟制片中的苏绣技艺互为对照,地域文化的多种风情倾尽彰显;《望星辰》的国风音乐与舞美视觉中的苏式建筑风格吊顶相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时尚碰撞,散发着历史的厚重之感。

来到户外,《推开世界的门》走入斜塘老街,街边祈福的年轻人、聚会中人们的欢声笑语,一幅幅市井生活画卷真实展开;在张家港湾,自然之景下交响演奏的《长江之歌》大气磅礴……当虚拟制片、外景拍摄与实景山水巧妙融合,总台秋晚为传统文化赋予现代表达,拉开表演空间,水、景、月、人互为映衬的一体化审美体系,放大着唯美与浪漫的节日氛围。

技术赋能,高级感与接地气并存,一展家国情怀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今年,总台中秋晚会在美国中文电视台、美国旧金山26电视台、加拿大魅力中国IPTV、欧洲华文电视台、日本主流视频网站NICONICO、阿联酋中阿卫视、肯尼亚斯维奇电视台、马来西亚八度空间电视台等海外媒体,以及香港无线电视台、澳广视、澳门有线电视同步播出。中秋凝聚着全球华人的共同情感,从制作到传播,总台以技术赋能节目创新,实现全球华人节日寄怀与乡愁的同频共振。

在技术升级上,今年的秋晚还实现多个首次:首次采用8K超高清技术和三维菁彩声技术制作播出,并首次通过“百城千屏”超高清公共大屏传播体系播出。中秋夜,市民走到户外赏月之际,全国70个城市的270余块户外地标大屏上的8K秋晚画面,同样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节目的视觉震撼,同时,网友还可以通过“云听”客户端收听到与视频同步的三维菁彩声晚会电视伴音。总台秋晚将观看方式从一家一户的荧屏拓展到更广阔的自然空间中,室内室外同频的沉浸式节日气氛,满足着观众的多样观看需求。

更生活化的节目内容,更沉浸感的观看体验,不管是内容创新还是技术升级,中秋晚会对于“家文化”的书写,唤起着人们对于传统佳节的特殊情思。《如愿》讲述跨年代的生活故事,《小城是故乡》聚焦乡愁与乡情,《爸爸妈妈》展现温馨的家庭情境,《守候》向奋斗者致敬……既有宏观的民族生活情趣观察,也有微观的一家一户相处细节,秋晚从生活的温度出发,将人间烟火气融入其中,带来高级感与接地气并存的晚会气质,实现观众对于中秋佳节的情感共鸣。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从“小家”到“大家”,《千千阙歌》《红日》《我们会更好》等耳熟能详的歌曲点燃现场气氛,“香港明天会更好,我们会更好”,感怀乡愁,更珍惜当下的生活,人们对于祖国的美好展望,就凝结在这一声声祝福中。

透过主题晚会讲好中国故事,在总台持续深化“5G+4K/8K+AI”战略格局下,中秋晚会以技术持续赋能影视节目探索创新,将自然之美、生活之景、科技之力有效融合,多维度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描绘出人们奋进新时代的火热图景,展现着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凝聚力与民族自豪感、归属感。发挥节日晚会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当总台秋晚成为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这些节目也如一个个东方“名片”,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国故事传播到全球各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c63ebb36ad1cd118f8b5e7761b114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