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幼儿园?也即好幼儿园的标准是什么?
以往我们能得到的有关这方面的信息,要么从学术——课程设置的角度为我们的家长确定标准;要么从市场——硬件设施(完备性)的角度吸引家长的眼球;要么假以各种名称——蒙台索利,多元智力,潜能开发,艺术,武术等等来博得家长的“欢心“...
这样做实际上有欠公平。要想真正了解什么是好幼儿园,最好的裁判员应当是孩子。因此,让我们不妨来耐心听听孩子的心声。
一、我喜欢
孩子说:我越来越喜欢这里
上幼儿园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事情。每天早上牵着妈妈的手,虽然心里也想和妈妈多呆一会儿,但一到幼儿园大门口,我的脚步就不自主蹦蹦跳跳地加快,恨不得一步就能进到我的班级里。老师总是在班级门口,带着甜甜的微笑蹲下身来,将我轻轻拉到怀里,给我一个妈妈般温暖的拥抱。那种感觉真是爽歪歪了。
当我回身和妈妈说再见的时候,发现妈妈脸上幸福的表情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一样。走到教室里面,班级里面已经来了好几个小朋友了。教室里有非常好听的音乐,小朋友们有的在建构区里摆积木,有的在阅读角里读书,还有的在美工区里画画,这些都是我喜欢玩的。而且小朋友们都喜欢和我一起玩游戏。
评论:孩子喜欢是首要标准
孩子,而且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幼儿园,就是好幼儿园,这是首要的标准。
幼儿园主要是为孩子而存在和实现其特有的功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比满足家长的需求更为重要。前者体现为更多的“专业性”,而后者主要体现“市场”化需求。事实上,学前教育根本不是急功近利者的所为。只有专业者所办的“高度专业化”的幼儿园,才更能吸引孩子喜欢幼儿园。
二、就像在爸妈身边一样
孩子说:老师们像妈妈一样对我好
在这所幼儿园里,班上的老师和保育员对我都是一样好。她们的脸上总是在笑,说话的声音又好听又轻轻的。老师要求我们做什么事情时,总是提前告诉我们,和我们商量,还让我们自己想一想在做选择。
有时候我犯了错误,老师也不会大声批评,只是蹲下身来,握住我的手,看着我的眼睛,轻轻地告诉我,让我到静思角的小椅子去坐着想一会儿,想好了就回来和老师说一声自己那里做的不对,以后改正就行了。老师们象妈妈一样对我好,我就很听老师的话,照老师的话去想事情和做事情。有时候做错了事情,我就很后悔,应该听老师的话。
评论:让孩子心理上阳光明媚
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是幼儿园教育中的核心所在。
即无论是何种职务,凡是与孩子打交道的人,其人格、地位均与其平等,必须相互尊重。爱彰显为基本的心理安全感——内心状态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平静如水。主要体现为生物基因规定性的亲子之爱,职业规定性的师童之爱(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父母的“心理替代”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以自由和民主为前提的爱,是最高水平和质量的爱,彰显最高心理安全感;没有自由和平等的爱是扭曲的(老师:我骂你吼你管你,是为了你好,你懂吗?)没有心理安全感——内心昏昏暗暗,焦躁不安,充满恐惧。其结果必然导致儿童人格和发展方面的扭曲——偏离正常价值轨道(老师对待我的恶劣方式,就是我长大后对待别人的方式),造成片面与不和谐发展。
好幼儿园就一定让孩子心理上阳光明媚。
三、每天都有好玩的游戏和活动
孩子说:班级里有好多好玩的区
班级里有好多好玩的区,建构益智区里有积木和乐高玩具,娃娃家区里好多衣服,有婚纱,旗袍,医生白大褂,护士白帽子,听诊器,小电话,警察服,消防队员服,小厨房用具,读书角里更好,有小沙发,好多颜色的枕头和漂亮地垫,还什么书都有,每个月都有新书换上来,还有绘画角,有各种各样的笔、纸、水彩,可以在那里画画。最有意思的是,每天老师都会给我们准备不同的东西,把我们班级所有的小朋友分成好几个小组,坐在不同的角落里,让我们动脑和动手做东西,解决问题。
虽然有时候一些东西挺难做的,可我们特别想去做好,后来也都能做得很好。这时候老师和我们都特别高兴。每天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一想到有新的事情做,心里就高兴。
评论:不断挑战和探索
幼儿园的课程必须对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挑战性,必须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每天的游戏和活动中持续地挑战孩子。遵循着孩子的这种自然天性,通过不断地挑战,来达到培养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才能的目标。在专业上,能设置出每天都能挑战孩子课程和教学计划并非易事,需要高度专业化的能力所及。
因此,好的幼儿园必须具备高度专业化的课程设置,以及对教师专业化培训体系的有力保障。总之,如果幼儿园的课程无法挑战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就会逐渐泯灭。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不接受挑战的幼儿园,没有教育可言,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剧而已。因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不断接受环境挑战中,才能得以实现的。
四、每天活动我们都清楚
孩子说:每天不同时间都有活动
早上一进教室要和老师拥抱打招呼,然后看签到提示版签到,签完到就可以到开放的区角里去玩,接下来去厕所,洗手,吃早饭,吃完早饭就是坐圈时间。
我很喜欢坐圈时间,可以把家里我最喜欢的东西拿到班级里和小朋友分享。坐圈时可以和我的好朋友挨着坐,也可以和老师挨着坐。接下来可以去做老师给我们准备好的手工,画画,涂色,认图形,把一样的东西配对,玩沙水,这些都可好玩儿了。
评论:规范的一日流程
第一,优秀的幼儿园课程,必须能将一日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纳入计划。一天中每一个时间段内所发生事件的形式要相同,但内容须有变化。儿童对的世界认识时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外化到内化。
第二,孩子在班级中如果能准确的知道做完某件事情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会对环境事件出现的秩序有掌控力。对环境本身的掌控能力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第三,研究表明,在低年龄段(4岁以下),儿童的烦躁,恐惧,反抗,甚至攻击性,往往是由于对环境事件的失控引起的。换言之,一日流程的非计划性,或活动的随意性,是引起孩子心里没有安全感的原因之一。
幼儿园课程的设置中,最大的忌讳就是一日流程环节的随意性。好的幼儿园教师在一天中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计划的,而且每一个环节都能赋予和实现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五、总是知道该怎样做事
孩子说:老师让我们记住好多事情
在这个幼儿园里,老师让我们记住好多事情。我和小朋友都知道,在楼道和教室里都不能跑,要走路。如果跑了,老师就让我们重新走一次,然后我们就记住了。
说话要和气,不要大声讲话。在自由活动时,我们都知道每一区角里可以有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因为人太多玩具就不够,就会吵架和争抢玩具。站队时不要挨着小朋友的身体,女孩要站在前面,男孩站后面...
评论:规则能使人尊重环境
一日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孩子活动中所处的任何环境部分,都应当订有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需要老师和孩子一起一起讨论制定,因为只有孩子参与制定规则,才能完全自觉地去恪守这些规则。
规则的意义在于,有了规则能使人尊重环境,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规则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孩子在任何情境中学会自律。自律的基本前提,是行为发生前孩子心中已有标准(规则)。
没有规则,尤其没有良好规则的幼儿园,不是好幼儿园。
六、这里的课很有意思
孩子说:我很喜欢读绘本
在幼儿园我们每天都是很忙的,要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我最喜欢的是读绘本。老师带着我们读绘本,然后每个小朋友轮流用自己的话把刚才读的故事说出来。我们每个星期要读至少10本书,小朋友们互相比赛,可以把书借回家,也可以自由活动时在班里读。我最高兴的是把读过的书摞到一起的时候,看上去有那么多,心里就特别高兴。
还有算数,除了做一些有趣的图形和数的游戏以外,也每天做20以内的加减法速算练习比赛。老师说做得越快对的题越多越好。
评论:让孩子喜欢学习
好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是可以在尊重孩子愿意听故事这种自然天性的基础上,让孩子在这一过程的不同年龄段,用专业的设计始终对每一个活动都保持着高度的兴趣,直至将读书变成孩子内在的需要。好幼儿园的孩子都喜欢学习、探索和挑战。
结论:好幼儿园就是让孩子喜欢学习。
END
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 为中国学龄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资讯服务,致力于帮助托育园&幼儿园园长、教师专业化提升,为托育园&幼儿园提供专业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声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图片均来自网络,由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小编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重在分享优秀教育理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