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2日 )上午,
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
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
能覆盖XBB变异株的疫苗
有2个已经初步被批准,
很快能面世。
覆盖XBB变异株的疫苗很快能面世
钟南山表示,根据多方面材料判断,4月底、5月初有一个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高峰,“这是我们预料到的”。
钟南山表示,研发针对XBB变异株有更好保护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他透露, 目前已经有2种针对XBB的疫苗被初步批准,还有三四种很快能被批准。“研究更加有效的疫苗,我们是能走在国际前面的。”
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小组对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更新作出建议,提出新的疫苗应主要针对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XBB。
北京中医医院陈明:“二阳”发热时间变短
“最近接诊的发热病人,较上个月有所增加,但大部分是轻症。”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陈明表示, 虽然新冠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变强,但致病力已大大减弱,“大家对‘二阳’不需要过度担忧,但也不意味忽视,65岁以上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还是要做好防护。”
陈明提醒,就目前的临床情况来看,二阳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恶寒、咽痛、全身酸痛、咽痒、咳嗽,并未出现新的症状,“‘二阳’相较于‘一阳’发热时间变短,转阴时间也较短。”
“‘二阳’后不建议立刻恢复运动,大病之后必体虚,如果过早锻炼,不会增加免疫力,反倒是有损免疫力,这时候其实应该保持休息,这样对免疫的功能提升是有好处的。”陈明说。
专家研判认为
当前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教授谢晓亮认为:从当前疫 情的统计数据看(以北京为例),此轮疫情走势图较缓和,大概率不会出现今年初那样的疫情形势。
但他同时强调:“从国际数据来看,新冠病毒变异可间歇引发多轮感染高峰,大概5个月一次,因此科学研究仍要为今冬可能到来的疫情高峰做好应对准备。”
国际新冠感染统计图表显示,感染高峰仍在不断画着“波浪线”。“过去,疫苗、自然感染所形成的免疫屏障被新冠病毒变异株一再被攻破。”谢晓亮表示,科学研究者应运用全新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开展全局式的、扫描式的研发,寻找更有效且具有广谱性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科技日报、南方+客户端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 “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b0f87aa65f69d359842763c8631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