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条具体举措!事关民营经济,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利好?

2023-11-28     民生周刊

原标题:25条具体举措!事关民营经济,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利好?

近日,

民小生了解到,

央行、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 《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

(下称《通知》),

从加大信贷资源投入、

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

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

强化政策激励和融资配套等方面,

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具体说了哪些内容?

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利好?

一直以来,

金融支持在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通常意义上会用“五六七八九”来形容其重要地位: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今年以来,民小生查阅资料得知,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最新发展局面,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环境的政策部署密集出台。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31条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7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

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等8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

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

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但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力度并不足够,若在金融方面能对其加大实质性支持,其发展业务就会有更多的资金,也会有更大的信心。海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廖群表示。

此次《通知》在明确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目标和重点时,提出“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并提到“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

在廖群看来,这也是当前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要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银行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此次《通知》明确“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也意味着,在对接民营企业续贷需求的同时,银行应积极破解“首贷难”问题,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信用贷款比例,提高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畅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

扩大优质民营企业股权融资规模

此前,一些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被形容为“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其中,“融资的高山”一直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对民营企业和创新经济的支持不足,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宏观杠杆率偏高。”董希淼表示,因此,应不断提高直接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比重,下大力气深化债券市场建设、推动资本市场改革。

此次《通知》,34次提及“融资”,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精准施策。

在直接融资上,《通知》就“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 畅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和“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 扩大优质民营企业股权融资规模”两方面,提出了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等一揽子措施。

一视同仁合理满足

民营地产企业金融需求

当前,房企尤其是民营房地产企业在融资方面亟需“金融活水”。

此次《通知》指出,“抓好《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落实落地,保持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合理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金融需求”。并在开篇强调,“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此番表述,也与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上提出的“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相呼应。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民营房地产企业是民营企业的重要构成部分,《通知》发布后,意味着它们仍将在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资金接续方面受到政策支持。

在刘水看来,《通知》提出的“合理提高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机制,充分保护基层展业人员的积极性”,也将通过尽职免责机制的加大落实,切实支持民营房企融资。

优化融资配套政策

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

此次《通知》还提出,“优化融资配套政策,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其中,“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是一个具有新意的提法。

如何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文件提到,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完善票据市场信用约束机制,强化应收账款确权以及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

对此,董希淼概括:重点是要不断优化融资增信体系,完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提高民营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能力和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意愿。“因为,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缺数据、缺征信、缺担保等‘三缺’现象,这些措施将减少民营企业‘三缺’对融资的影响。”

廖群认为,这也是在加强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同时,对其借贷风险进行控制。“如果风险控制方面做得更好,银行也更有信心去借贷,也利于民营企业更稳健发展。”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中国新闻网、证券时报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73d01d16ebd91268c30bfe127bd4d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