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创造了新中国多个第一: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历史上依靠落后武器装备进行的第一场现代化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以志愿军名义第一次出国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实现了我空军第一次参加作战、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第一次多军兵种参加作战、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第一次陆空协同作战、抗美援朝战争使“阵地战”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上升到战略主导地位、抗美援朝战争,我军首次实现在统一指挥下与国外军队联合作战、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首次实行轮番作战和轮换作战、抗美援朝战争使我军的后勤保障观念发生了质的飞跃等。但是,在这场不对称的战争中,在极其艰难的战争中,我军牺牲了很多高级将领,现在为大家盘点一下。
67军副军长李湘
李湘(1914年~1952年7月),江西永新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春,志愿军六十七军准备迎击美伪军发动的新攻势——“春季攻势”。李湘受命后,带领作战参谋及军队领导机关干部多次深入前沿侦察地形,制定作战方案。在敌军发动攻势前夕,他却病倒了。
李湘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4月加入共青团,9月转为中共党员。长征途中,他两次遇敌作战而身负重伤,部队首长曾两次决定把身体虚弱的李湘留下。可李湘硬是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比坚强的信念,没骑牲口,没坐担架,历尽千辛万苦,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了两万五千里。
50军代军长蔡正国
蔡正国(1909年~1953年4月),江西永新人。1953年4月12日晚上9时,五十军在一栋砖瓦结构的民房里,正在召开军事会议,会议由蔡正国主持。晚上9时40分左右,夜空里响起敌机的轰鸣声,外面传来了防空信号枪声。霎时敌机飞临上空,冲下来并投下了一批炸弹。其中的一颗正落在开会的屋顶上,弹片四溅,击中了正在讲话的蔡将军,他的头部、胸部多处中弹。
蔡正国出身家境贫寒,少年时读过3年私塾,做过4年木工学徒。1932年4月在家乡报名参加红军后,参加了一系列反围剿战斗。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在土城战斗中,一颗子弹钻进了颈喉肩窝部的深处。在没有任何治疗条件的情况下,他让战友们把他按在门板上,用刺刀挑出了弹头。他以惊人的毅力忍着剧痛,忍着难耐的高烧,艰难地跟随着部队继续行军。图为蔡正国与妻儿的合影。
随即他又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他麾下的十师二十八团荣获“守备英雄团”的荣誉称号。辽沈战役后,蔡正国担任四野第四十一军一二一师师长,上级命令该师先行入关接管北平,后来又作为入城部队接受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的检阅。图为蔡正国的儿子蔡小东与父亲墓碑合影。
1950年10月19日蔡正国奉命参加抗美援朝。1950年12月26日调任第五十军副军长。1951年3月中旬,五十军军长曾泽生回国休养,蔡正国担任五十军代理军长。图为蔡小东抚摩父亲的塑像。
39军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参谋长,副军长,第一副军长吴国璋
1951年10月6日,吴国璋在志愿军司令部开完会乘一辆吉普车返回军部,突然遭到美军飞机的空袭,不幸牺牲,年仅32岁。警卫人员在他的衣袋里发现了一份染上鲜血的账单,清楚地记录着他从志愿军后勤部门借的100元钱的开支情况,连几角几分都未遗漏。吴国璋牺牲后,第39军军长吴信泉,亲自将其送回国内,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图为解放战争武汉群众向39军首长献花,右起第三为吴国璋。
在此后的作战中,第39军越战越勇,越战越强。突破临津江,横城反击战,第39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些功绩的取得都与第39军首长和吴国璋的正确决策、果断指挥分不开。图为2003年4月1日杨玉琦老人和她的大儿子吴继璋在烈士墓前。
23军副军长、参谋长饶惠谭
饶惠谭(1915~1953.3),湖北大冶人。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副军长、参谋长。1953年3月,金城反击发起之前,二十三军盯上了石岘洞北山,不是因为这是什么战术要点,而是因为该高地由美步兵第七师防御,可以利用这个高地,跟美国兵交手过招,锻炼部队,打击美国兵的士气。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ab00abf958973d668776ea569d404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