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零食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2019-11-22   育儿神经

孩子吃零食,最大的问题除了食品是否健康卫生之外,很容易造成总体的饮食过量,孩子就会容易积食,正餐没有胃口。同时,很多零食的高糖、高盐,甚至一些香精等添加剂,对孩子的脾胃肠道损伤很大,如果影响正常三餐的摄入,营养结构就会有问题。所以,家长给孩子吃零食,还是要有所讲究。

零食一般都是一些含糖、含油脂的东西,吃在嘴里会比较香甜,所以几乎每个宝宝都喜欢吃,但是要切记宝宝的生长那些零食是不能满足的,而且宝宝的胃容量很小,如果经常吃零食,他会吃不下饭,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生长发育。要纠正宝宝吃零食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父母拿出耐心,循循诱导。

要保证主食可口。不要妄想宝宝会放弃美味的零食而选择寡淡无味的主食。所以做饭前适当征求宝宝的意见,多准备几样宝宝爱吃的食品。

不要经常买零食给孩子吃

购买的零食,最大的问题就是防腐剂、添加剂、糖分和盐分含量过高。对于孩子,这些摄入都是非常有害的。包括酸奶,酸奶是偏寒凉的,糖分的含量也很高,天天喝,对孩子并不好。商店售卖的零食大多会通过颜色、形状、味道来吸引孩子,很多一打开,就是浓浓的各种香精的味道,基本上孩子吃一次或者看一眼就会爱上了,我不建议家长经常购买。包括进口的零食。

零食要禁,也无须全禁每天给宝宝固定零食,以免宝宝总是惦记。但要注意吃饭前不要让宝宝吃零食、喝饮料,让他有一定的饥饿感,坚持等到吃饭。

让宝宝专心吃饭。进餐中不要给宝宝提问题或讲其他事情,这样会分散宝宝的注意力,最好简单地讲一下饭菜的营养,刺激宝宝的食欲。

培养孩子的“诚信”精神

孩子的饮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节制,现在很少有被“饿”着的小孩,很多都是被“撑”着的。“小儿见物即爱,岂能节之,节之者父母也”,节制孩子,任务在父母,但是父母基本都推卸责任,说孩子一定要,不给买就哭闹!那么这种行为大多也是家长惯出来的。在孩子一开始接触零食的时候,就要有所约定,比如只吃1个,那吃完就不能再给第2个,家长要坚定,不需要粗暴,不要骂孩子。



最不可取的,就是约定了吃1个,孩子吃完哭闹着要,家长一开始很生气,责骂说不给,但是孩子一直闹,家长最后还是妥协了,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就会知道一哭闹就会有,不断的要,很快就会吃更多零食了。这样家庭孩子不停哭闹,家长不停责骂,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氛围也不适合孩子成长。

懂得挑选适合的零食

完全杜绝孩子吃零食是可能的,特别孩子大一点后,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吃,大家出游也会带一些零食分享,如果别人有,孩子没有,孩子心理其实会特别渴望,或者觉得自卑。给孩子适当吃零食,首先要学会挑选健康的零食。比如水果、干果、自己做的一些糕点、小馒头、小玉米等等。

结合节气和孩子的体质特点,还有孩子最近的健康情况,有一些对应的选择,这样是最好的。比如现在秋季,可以给孩子吃一点核桃干、杏仁果,出门游玩带一些柚子、枣子,日常有些脾虚的可以吃点茯苓糕,气滞的吃点九制陈皮,选择一些健康的食品,还能有食疗的功效。

宝宝能吃哪些零食

零食是指主食以外的糖果、点心、饮料、水果等。合理控制宝宝的零食,但并不是说所有的零食都要绝对禁止。一些水果或是一些比较健康的小点心,可以适当给宝宝吃一点来解馋。

水果:水果是宝宝喜欢吃也能够吃的食物。水果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易被人体吸收;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水果中含有果胶,有预防便秘的作用;此外,水果还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

谷类食物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谷类食物制成的食品,易于消化,可适量摄入。如松软的面包、蛋糕、脆饼干等可作为宝宝的午后加餐。

坚果类:如花生、瓜子、开心果、榛子、核桃等,含有人体需要的一些脂肪酸、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锌等,这些都是宝宝长身体时需要的营养素。挑选时要注意选择少盐非油炸的。

蛋类、豆制品、牛奶、酸奶:含有丰富的钙和蛋白质,有益生长。

此外,妈妈可以自制一些小零食,如烤一些小饼干或小糕点、榨一杯果汁、烤一个红薯等给宝宝当零食。自制的优势是可以选择健康安全的食材,控制糖和油脂的加入,可以不添加防腐剂和色素等,既营养又美味。

要注意的是,宝宝的胃容量很小,消化能力有限,吃零食的时间最好放在两次正餐中间。注意不能不停地给宝宝吃零食,因为宝宝口中老是塞满食物容易发生龋齿,尤其是含糖食品,会影响食欲和营养的吸收。

吃零食的时间和分量都要控制

三餐之间,外出游玩累了,可以吃一点零食,如果影响到正常的饮食,那么就要杜绝。比如下午三四点,就可以适当给孩子吃一些。很多孩子,幼儿园三点左右有下午茶,家长四点多去接孩子放学,又给孩子买零食吃,五六点又要吃晚餐了,晚餐又是大鱼大肉,这样的饮食安排就很不妥当,孩子很容易就会积食。

总的来说,零食不是不能吃,但是还是要以消化好为前提,同时要节制孩子,培养孩子自己节制,另外最重要的是选择绿色有益的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