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携号转网”日前正式启动了,这为用户持有原手机号码自由选择运营商提供了便利,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好评。不过,也有不法分子利用“携号转网”刚刚启动、有人还不太清楚规则的空子,“钻研”新的电信网络诈骗套路。想办理“携号转网”的小伙伴们,请务必提高警惕!
图片来源:工信部网站
场景1:无需满足携转条件,也能“携号转网”?
A某接到一通自称是某运营商客服的电话,称现在无需满足携转条件,也可为其办理“携号转网”业务,只需要支付少量手续费即可跳过携转资格审核。随后该“运营商”发来短信链接,A某通过对方发来的短信进入网站输入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账号密码信息后,钱财被骗走。
场景2:“携号转网”完成后,收不到验证码了?
B某收到陌生短信声称完成“携号转网”后,运营商短信通道变更可能导致收不到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短信验证码,需及时登录附带链接的网址进行信息完善。B某进入网站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号及密码、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银行卡短时间被盗刷。
场景3:“携号转网”完成后,充不了值了?
C某在上网时看到一条信息:“携号转网”后只能通过掌上营业厅和地面营业厅充值,不能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了。他便跟帖留言追问解决办法,对方私信称可以通过完善信息解决,事主点击对方的网站链接输入个人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后,钱财被骗走。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
骗子通过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受害人,利用受害人不清楚“携号转网”具体规则,以转网可能带来诸多风险为借口引导受害人点击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相信骗子的话,点击链接进入其搭建的虚假网站,骗子就会进一步诱导受害人提供身份证、银行卡账户等个人信息,并通过盗刷银行卡等方式实施诈骗。
在此小编给大家提个醒
平时收到此类信息时,请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能随意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如对“携号转网”有疑问,及时致电运营商官方客服或到营业厅进行咨询,谨防上当受骗。
中国移动携入与净携入人数最多,用户满意度最高
其实,早在2010年开始,携号转网已经在天津、云南、湖北、江西、海南五个省市试点启动相关服务工作。而在上月10号,三家运营商同步启动了全国范围其余26省市的携号转网服务。
现在,携号转网真正全面放开后,具体转网情况怎么样呢?
根据三大运营商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携入用户36413户,携出用户30164户,净携入6249户。相比其他运营商,中国移动整体携入用户数量以及净携入人数最多,从携出率来看,携出率越低,用户的满意度越高,中国移动的用户满意度相对来看暂时是最高的。
当然,在运营商资费趋同的背景下,资费早已不再是影响用户选择的主要因素,用户更加关注网络、品牌、权益与福利。
那么,具体该如何办理携号转网呢?
1.确认携入资格。编辑短信CXXZ#用户名#证件号码,发送至10086(移动)/10001(电信)/10010(联通),查询是否具备携入资格,并获取授权码。
2.提交携入申请。确认具备资格后,填写号码信息选择心仪套餐,提交入网申请。
3.激活号卡。拿着“授权码”,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前往需要转入的运营商网点办理新卡。有些运营商会有工作人员上门配送新SIM卡,并协助完成激活工作。
在携号转网的压力下,运营商提供的优惠可以说是相当诱人了。但这些优惠是否真的实惠?以移动的“流量翻倍权益”为例:
小伙伴本来是70元的非合约套餐,有6GB流量,移动现在每个月送14GB流量,相当于一个月70元,有20GB流量——不包含通话时间和短信:
但是原先6GB流量已经足够,小伙伴实际上需要的是减资费,而且一旦接受合约,就意味着在接下来一年的合约期里,无法修改套餐,无法携号转网……
130元档40GB合约套餐
(来源:官方短信)
如果强行要修改套餐,移动在官网上列出了违约金的计算公式,即“违约金=(您当前的合约流量包月费*50%)*已享受优惠资费的时间”……
举个例子:
如果你使用的套餐是70元12GB,每月的违约金是35元,使用6个月违约金就是210元。
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转不转网、用不用某个套餐,消费者可真的要仔细斟酌了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GLi7W4BMH2_cNUg25dO.html整合:你发姐
编辑:李昂
监制:王俊稷
资料:工信部网站、澎湃新闻、新浪等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