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1日的军事报道上,我们再次看到了59-2坦克的画面。本条内容是59-2坦克演练实弹射击科目,而且还是四车排战术。
合成营体制下,坦克排由之前的三辆坦克增加为四辆,分别以两辆坦克为一个分排,四辆坦克交替掩护进行攻防作战。
实际上合成营新编制也好,四车排战术也罢,这都不是重点,因为我军新编制运行时间已经很久了,战斗力也都已经形成了。
比较令人关注的是59-2坦克本身。
我们知道59式坦克是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代坦克,其以T54A为蓝本设计制造,诞生于1959年,并参加了当年的国庆十周年阅兵式。
在当时那个年代,59式坦克的综合性能可居于世界一流水平,尤其对比开国大典阅兵式时我军只有老旧的缴获坦克而言,其诞生可谓是跨时代的意义。
59坦克诞生后,迅速成为了我军装甲兵的主力,之后的62式坦克、69式坦克甚至于79式坦克身上都脱不开59坦克的影子。
而59式坦克本身也在不断进化,我军中装备的就有59-2、59D等多种型号,而出口国外的就更多了,其总生产量超过了10000辆,是我国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
2000年时,我军装甲兵中除了少数部队装备的是79、88和96式坦克外,其余几乎是清一色的59。
之后,我军96系列坦克了大量生产,同时99式坦克也不断服役,59式坦克的数量才被不断压缩。
经过了近20年时间的换装,再加上近年来陆军合成旅的改革,59式坦克占大头的局面终于被彻底扭转了过来。
到目前为止,我军轻型合成部队是不装备履带坦克的,而这类部队大多由原先的摩托化部队改编而来,之前大多装备的是59坦克。
而中型合成部队是以大八轮体系为核心的,其中起到坦克作用的是11式装甲突击车,这也使得很多59坦克得以退休。
重型部队中,除了大量的96系坦克外,近年来99A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很可观的程度,另外还开始列装15式轻量化主战坦克,这也使得59坦克迅速退出现役。
到目前为止,我军现存的59坦克应当说是比较少的。
其中一部分就是前面报道的个别重装部队中依然在使用59;另一部分是中型部队中还装备着一部分59D。
这些59目前的作用就是保持编制和训练,等待新装备换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60年前已经诞生的59坦克已经不能满足我军的需求了。
如今,59D坦克放在非洲国家还有一定作用,在我国周边小国中都有些落后;而59-2坦克就更不用说了,称其为古董都不夸张。
举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近年来我们经常在军事报道节目中看到实弹打实靶训练,其中大多就是退下来的老59。
我军目前最先进的99A主战坦克能在2000米距离上将59坦克打个对穿,而59坦克在这一距离上即使发现99A也难以对其造成有效毁伤。
59坦克内部
而且59坦克是体力型装备而非智能型,现在依然服役的很多59的年纪恐怕比开坦克的战士们还要大,不光操作比较不便,而且很难跟体系融合起来。
99A坦克内部
众所周知,合成营体制是新式陆军的关键,但其本身并不仅仅依靠营级本身内的坦克、步战车和炮兵来实现新质战斗力,其关键是信息化装备之间实现通联,前沿部队可将信息共享到整个体系中,合成营长可召唤重炮、武直甚至空军航空兵的火力支援,以实现“信息主导,火力主战”的目的。
而老59这个平台再改进也是无法达到现代化陆军需求的,因此淘汰是必然的。
目前我们还能在军事节目中偶尔看到59坦克在部队中服役的镜头,但恐怕几年之后,再在节目中看到59的身影不是在靶场就是博物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