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西藏军区夜训:普及使用夜视器材,消耗上千发弹药

2020-06-04     熊熊讲武

原标题:央视报道西藏军区夜训:普及使用夜视器材,消耗上千发弹药

夜间作战曾经是我军的传统技能,因为当时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差、火力贫弱,想要在最大限度缩小双方的武器差距,最好尽可能以夜战、近战来解决。

志愿军缴获的夜视步枪

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时,美军的空中优势极强,我军展开了战役级的夜间作战。战争中,美军尽管投入了当时的先进夜战器材,同时消耗大量照明弹,但到了晚上依然是中国军人的天下。

当年的中国军人是借助微弱的月光进行夜战的,到了今天当夜视器材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的背景下,我们的军队夜间作战和训练,也更多地使用技术装备来使得我军的“夜老虎”部队如虎添翼了。

2020年6月1日的央视《军事报道》节目就展示了一场解放军陆军的夜间作战演练。

注:这种打光是拍摄需要,下同

这次演练的主角是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侦察营,演习地域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地带。我们知道,在如此高的海拔地带,也被称为是“死亡禁区”,普通人正常行走都很吃力,而我们的侦察兵则可以全副武装的夜间战斗,可谓是高原精兵。

据央视报道,这次演练是在全战术背景下,展开夜间渗透破袭演练,全面检验侦察分队特殊地域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我们现在的侦察兵已经不是原先那种一根绳子一把刀的状态了,而是信息化装备武装起来的侦察兵,而信息化也是建立在机械化载体之上的。

在机动至预定地域的过程中,侦察兵们都是乘猛士车的。当然了,夜间作战演练,车辆都开启了微光夜视仪,闭灯驾驶。

其实表面上看,有微光夜视仪闭灯驾驶好像也没什么。但是请大家注意,这可是海拔4700米的高原地域,地形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即便有微光夜视仪辅助,也对驾驶员的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为是全要素的演练,在车辆机动过程中还有路障拦截。

由于侦察部队一般不会像工程兵那样有各式特种车辆,因此遇到这种情况之前都是人工爆破,开出一条通道。

但现在技术更先进了,我们的侦察兵放飞无人机,使用无人机至障碍物上空投掷炸药实施爆破,成功开除出了一条通路。

侦察营战士黄灵浩接受采访时表示:无人机投放TNT的话,相比于人工投递TNT,它的效果会更好,效率会更高,还能减少人员的伤亡,为下一步行动能争取更多的时间。

其实,这种能在夜间执行任务的无人机既然可以实施精准爆破,那么其实也可以在敌人的轻型工事、露天火力点、人员集结地、轻型车辆上空投掷高爆炸药。

这种战术在中东国家近年来的实战中已经广泛使用,那些极其简陋的无人机都能发挥不少的作用,而我们专门的设备及专业化的战士操作其实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来,尤其是对那些防空几乎等于零的对手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报道中展示的是清除路面障碍物,但这种无人机的作用范围是更加广泛的。

接下来,在即将到达预定目标地域时,导演部设置了敌军袭扰我侦察分队的科目。

我侦察兵狙击小组使用带夜视器材的狙击榴前出,前往应对,先打掉了敌军的探照灯。然后掩护火力组进入射击阵位,毕竟这年头能用火力说话,能在尽可能远的范围内歼灭对手,那就尽可能远战歼敌。

火力组使用火箭筒、迫击炮等轮番对敌军轻装甲目标实施打击,在敌军目标被摧毁后,戴着单兵夜视仪的侦察分队向敌指挥所发起冲击。

与此同时,指挥员利用车载红外侦察系统引导侦察分队,引导侦察分队对敌军其他目标进行打击。

侦察营营长马干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们这次夜间敌后穿插破袭战斗演练,共消耗迫击炮弹、枪榴弹、火箭弹等各类弹药2000余发,既检验部队前期新装备训练成效,又利用极端复杂敌情摔打锻炼了部队。

注:以下图片来自于西藏军区官方公众号“高原战士”

夜间作战,对于有技术装备优势,同时还有武器、训练优势的一方来说,其实是非常有利的。

因为在现代战争的技术条件下,没有足够夜视装备,是很难凭借肉眼去抗衡的。我们希望,在技术装备的辅助下,人民军队的夜战能力仍是世界一流水准,以更好地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fXnhXIBnkjnB-0zaq-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