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打穿钢板的子弹,为何打不穿沙袋呢?你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

2023-08-01   渺茫的风景

原标题:轻松打穿钢板的子弹,为何打不穿沙袋呢?你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

大家知道为什么,连钢板都能轻松打穿的子弹,却打不穿普通的沙袋吗?在麻袋里装上随处可见的沙子,就能抵挡子弹甚至是炮弹的攻击,因此在战场上用麻沙袋搭建防御工事,成了最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很多谍战片中,我们也能找到麻沙袋的影子,但却很少有人会好奇,这究竟是什么原理?在真实的实战中,麻沙袋能否阻挡住子弹呢?感兴趣的小伙伴别忘了点赞关注。

子弹打穿钢板

实验证明真伪

大家都知道枪是在战场上最常见的武器,携带方便而且威力足够强,但其实子弹也是一种武器,最早的子弹就是一种火药的制品,发射时还需要用明火点燃,那个时候的枪还不能叫枪,而叫铳。

随着子弹的发展,才慢慢有了我们现在常见的这种,由弹丸,弹壳,发射药和火帽四个部分构成的,成长条椭圆形的子弹。

别看子弹只有小小的一枚,但其威力却是很大的,曾经有人用一块猪肉测试过子弹的威力,在距离猪肉50米远的位置上,测试人员将子弹装进枪支里,然后扣动扳机发射子弹。

只听到一声枪声后,肉块的表面便出现了一个小洞,但当测试人员将猪肉反过来一看,猪肉的背面竟是个碗口大的窟窿,而且四周已经烂开。

子弹打穿猪肉

所以可以想象,子弹射进人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情况,也足以看得出子弹威力确实很大,那么子弹到底能不能击穿麻袋呢?

为了测试麻沙袋阻挡子弹的能力,好奇的外国网友,做了很多关于子弹射击沙袋的实验,而且在美国一个枪械爱好者的交流网站上,也有很多关于子弹穿透性的权威实验,其中有一个就是测试子弹射击沙袋后,会发生什么。

我们知道子弹穿过猪肉后,表面看起来没有很大的痕迹,但实际上肉块的背后已经烂成一片,那沙袋被子弹射击后,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吗?

于是专业人士用不同口径的民用枪支子弹,射击沙袋,不同口径的子弹代表不同的威力,结果发现,这些子弹都没有穿过15厘米厚的沙袋。

子弹打沙袋

后来他们又用了一款威力更大的子弹,再次进行了测试,并将15厘米的沙袋替换成了17厘米的沙袋,这一次的结果稍微成功一些,但依然没有办法穿透,而且在子弹进入沙袋内部后,也并没有像猪肉那样,形成巨大的窟窿,子弹似乎被沙子整个个吞没了一样。

正是因为人们发现了沙袋的这一特点,才将它用在了战场上,而且近百年来都没有被淘汰,在修筑战壕时,战壕的一圈都会叠上好几袋的沙袋。其目的就是为了抵挡子弹,或者炮弹的伤害。

通过这一系列实验,也引起了大家对沙袋的好奇,甚至还有网友发出了感叹,“恨”自己上学时没有好好学习,不然也能侃侃而谈解释这其中的原理,所以大家有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子弹打沙袋

子弹之所以能穿透坚硬的钢板,而穿不透麻沙袋,是因为沙子被装进沙袋后,会发生神奇的变化,这种神奇的表现,就像影视剧中看到的一样,人陷入流沙后会不断下陷,而子弹咋进入麻沙袋中之后,也产生了类似了情况,那么这种该如何用物理知识解释呢?

击不穿沙袋的原因

其实当子弹进入沙袋后,会与沙袋中的沙子产生摩擦力,从而不断的削弱子弹的动能,虽然沙子是松散的,但有了麻袋的加持后,麻袋就会将沙子聚合在一起,就会形成阻力。

而子弹射击沙袋后,会在沙袋中产生“空腔效应”,也就是子弹在受阻后开始不断的翻滚,在阻力的作用下,子弹的方向会被不断的改变,随着子弹动能的消失,子弹便停留在沙袋里了,所以子弹才很难击穿沙袋。

“空腔效应”

其实这种现象咱们小时候经常会看到,比如在沙滩上玩耍时,相信大家都做过一个动作,那就是将手指戳进沙子里,然后会发现周围的沙子慢慢将手指包围。

这其实和沙子的特性有关,当手指戳进沙子里时,流动的沙子就会变成一个低密度的固体,就会有一种沙子将手指包裹住的感觉。

因为这一行动动作并不快,所以手指能轻松戳进沙子,如果是麻沙袋的话,甚至可能会戳透。子弹的射击速度,可比手戳进沙子的速度要快得多,但子弹却不能击穿沙袋。

这是因为在子弹加速度撞击麻沙袋后,沙子会被瞬间压缩成致密固体,突然变得如同墙体一般坚硬,这样就能成功阻碍沙子的推进。

子弹射击实验

根据初中物理所学的牛顿第三定律,就能解释这一现象,当一个物体作用到另一个物体时,另一个物体也会重新作用到对方身上,而且两者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所以当子弹击中沙袋后,加速度的子弹会对沙袋产生很大的作用力,同时沙袋也会对子弹,产生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这样相抵消之后,沙袋就能成功阻止子弹的推进,所以子弹才很难击穿柔软的沙袋。

那么会有人问了,为什么在测试射击猪肉时,猪肉的背后会产生巨大的窟窿,而且周围的肉成散射状被炸烂,那为何沙袋被子弹射击后,只会在表面留一个眼,而不会在内部产生更大的破坏力呢?

这其实和包裹沙子的麻沙袋有很大关系,因为有麻布的包裹,所以子弹击中沙子后才不会四处飞散。

沙袋

如果只是一块猪肉的话,这样测试的结果只能看出子弹的威力,如果是一头牛或者一只羊被子弹击中,同样的道理,子弹会在动物的体内形成“空腔效应”,所以依然不会击穿牛羊的身体,但却会对身体内部造成很大的伤害,从而造成伤亡出现。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战士们就发明过一种类似“盾牌”的掩体,这种掩体可以移动,可以抵御敌人的枪击,在炸毁敌方的碉堡的时候,这样的掩体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吗?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冷知识,当火器进入战场后,与之一起诞生的是什么东西呢?答案就是沙袋,在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的油画中,就会看到很多沙袋的影子,这些沙袋主要作用就是抵御炮火的攻击,而在抗日战争期间,聪明的八路军就发明了一种叫,“土坦克”的掩体装置,并借此成功完成了一次次的反杀。

八路军的“土坦克”

八路军的“土坦克”

这种“土坦克”也是我军战士们智慧的结晶,“土坦克”的制造十分简单,其实就是将家里吃饭用的方桌,在上面铺上厚厚的旧棉被,当遇到敌人的枪弹攻击时,就扛着桌子抵抗。

而旧棉被和麻沙袋的原理都是一样的,这样能很好的保护八路军,免遭枪弹的袭击。尤其是在执行炸毁鬼子碉堡的危险任务时,“土坦克”的作用就十分显著了。

战士们扛着桌子,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就能迅速逼近碉堡下面,然后拉响炸药包扔进鬼子的碉堡,从而对鬼子造成巨大的伤害。

但这种“土坦克”用到的不仅仅是棉被,还有随处可见的一种原材料,那就是黄土。都知道北方的土炕十分坚固,于是在这一基础上,八路军便想到了用它来做坚固的掩体。

战场上沙袋的作用

而做法也很简单,就是在旧棉被上浇上水,然后撒上一层黄土,再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经过太阳暴晒后,棉被表面就会十分坚硬。

这样反复操作几次后,棉被附着着厚厚的黄土层,就会变得坚固无比,这样的掩体抵抗日本鬼子的子弹完全没有问题。

但“土坦克”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太重了,加上厚厚黄土的棉被,再绑在有一定重量的方桌上,需要好几个人抬着才能移动,这便大大限制了行进的速度,和一人就能手持的盾牌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沙袋在战场上的确实有着很大的作用,首先是在构筑防御堡垒时,因为取材方便,防御工事能快速的搭建完成。

战场上的沙袋

做好的沙袋防御工事,不仅能抵挡子弹,还能抵挡爆炸物,像手榴弹、火炮等的猛烈攻击,沙袋搜能有效的阻止爆炸碎片带来的伤害。在打仗时,战壕周围一圈的沙袋就是这个作用。

不仅如此,沙袋还能减少枪械的后坐力,尤其是步枪或者是机关枪,因为火力更猛,在发射时会出现很强的后坐力,但只要将枪架在沙袋上,就能很好的缓冲这样的能量,从而方便调整射击角度,更能提高射击的精准度。

如今在不再发生战乱的和平时代,依然能看到它的身影,比如在防洪时,人民子弟兵扛着一袋袋的麻沙袋,搭建防御墙体,就能成功阻断水流,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其实沙子和沙袋,都没有什么特别的神奇之处,但聪明的人类却将二者相结合,构成了坚硬又方便的掩体,不得不佩服人类的智慧,关于沙袋的用途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呢?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