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天人民币再度出现下跌,离岸汇率累计下跌500点。难道又有什么新变化吗?
但是,海外却传来好消息,Swift的数据表明,人民币的支付地位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4大货币。从2010年到现在,人民币用13年的时间实现了46倍的增长。
这又代表着什么呢?
在11月的大幅度上涨之后,12月中之前,人民币继续上涨,离岸汇率最高的时候突破了7.10。但是从12月16日开始,人民币兑美元的离岸汇率在波动中有所下跌,目前处于7.15附近,累计的最大跌幅超过了500点。
这可能让人有点担心,我们的汇率会不会再一次陷入下跌。
但是,全球的货币支付份额中,人民币的份额大幅度的增长,显示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需求非常旺盛,并不支持汇率的长时间下跌。
SWIFT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国际支付格局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最重要的亮点是中国人民币超过日元,成为了全球第4大货币。
具体数据显示,按照金额统计,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达到了4.6%,而日元仅为3.41%。
这并不是人民币首次超过日元,早在2021年12月,人民币就已经超过了日元,当时的占比为2.7%对2.58%。
与上次数据相比,可以发现人民币和日元的增长势头相当,但人民币表现更为强劲,不仅超过了日元,还拉开了超过1个百分点的差距。
10月份的数据,人民币的比例略有回落至3.6%,当时也有不少人表示了担心。但现在看来,很有可能部分数据因为各种原因从10月份滑落到了11月,所以出现了11月报复性的大增长。
目前美元的占比达到47%,依然霸占着第1位。但由于这个仅是Swift的数据,并不包括全球的所有支付,尤其无法计算在其他支付体系里的份额。
实际上美元的地位已经开始摇摇欲坠,而主要的变化就是从去年俄乌冲突开始的。
本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只发生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美国偏偏要介入,但最终的结果却导致美元因为这一次冲突而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令全球意外的是,美国当时居然计划吞噬俄罗斯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产。
为此,美国甚至向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施压,要求他们违背契约精神,帮助美国掠夺俄罗斯的资产。
美国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美元独霸一方,只要拉拢七国集团一起行动,即使是公然抢劫,其他国家也无能为力。
为此美国将俄罗斯踢出了Swift体系。但想不到就是这一个昏招,引发了全球更大规模的去美元化。
俄罗斯不再使用美元进行贸易之后,世界各国发现,俄罗斯的贸易并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大家才突然感觉到原来美元没有想象的这么重要。
于是全球的去美元化更加如火如荼,轰轰烈烈。
美元一不小心给人民币造成了有利的局面,这才出现人民币超过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融资货币,现在又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4大支付货币。
美元自作自受。
PS: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给本文“点赞”,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