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服装品牌自食恶果,在华销量大跌28%,3个月损失4.7亿

2022-03-02     瀚舟观察

原标题:瑞典服装品牌自食恶果,在华销量大跌28%,3个月损失4.7亿

今年3月份,知名快消品牌H&M在官方渠道发布一份公告,其因为“莫须有”原因,不再在产品中使用新疆棉花。同时,H&M还宣布不再与新疆当地的原料厂商合作。

此消息一出,在国内引起巨大的舆论反响,国人们群情激愤,纷纷表示要抵制H&M品牌。

据了解,H&M是来自瑞典的一家主打快消时尚品牌,其产品低价时髦,吸引众多消费者。在2007年,H&M进入中国市场,凭借自身的特色,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2020年全年,H&M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便达到了74亿人民币。

然而,H&M在发布抵制新疆棉花后,最终尝到了恶果。

距离H&M已经过去三个月的时间,该品牌发布了在中国市场第二季度的营收报告。报告显示,第二季度H&M中国内地销售额下降28%,损失7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7亿,中国曾作为H&M第三大市场,现如今直接降到第六大市场。

从第二季度数据来看,H&M在华市场的颓势相当明显,根据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虽然H&M在中国市场的占比不是非常高,但中国作为最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对其也十分重要。

其实,当初抵制新疆棉花的不仅仅只有H&M,耐克、阿迪达斯等知名国际品牌也曾发布过相关的声明,但是,耐克和H&M在中国却是截然不同的结局。根据耐克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3月到5月份,耐克在中国地区的销售额达到了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

那么,为何双方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H&M在中国市场早已遭遇困境,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在消费方便发生很大的改变,不再只考虑价格和折扣,这让低价的快消时尚品牌遇冷。

而耐克在中国市场推出的产品,通过一系列的定制、推广、创新,深受年轻人喜欢。

其次,H&M是出头鸟,在发布抵制新疆棉花之后,被官媒、网络舆论等因素抨击的最厉害,所以受影响最大。虽然耐克也曾发过声明,但其一直保持低调,随着时间的消逝,耐克产品的销量也逐渐提升上来。

最后,H&M的隐患由来已久,产品质量堪忧也是引发众怒的导火索。在今年五月份,H&M因为童装不符合标准,被罚款13万元;前不久,H&M的产品因为没有标明产品规格、等级以及所含主要成分没有标注清晰,被处罚责令整改。

经历新疆棉花时间之后,国内越来越钟爱国产品牌,李宁和安踏成为年轻用户比较青睐的品牌,H&M想要在中国市场翻身,几乎是不太可能。

文/球子审/JING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8677aa61f961dbe39ecca99e14b2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