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我军记载错误,还真不能怪我们,因为敌军实在太不中用

2023-01-05     这才是战争

原标题:这一仗,我军记载错误,还真不能怪我们,因为敌军实在太不中用

对本文标题,很多熟悉抗美援朝战争的人会提出疑问:116师担负阻击任务呀,不是在和美军骑兵第5团打么?美军骑兵第5团的坦克纵队突破志愿军阻击冲进砥平里这是很出名的呀。

话说得没错。可是志愿军116师与美军骑兵第5团战斗的只是348团的一个营(2营)。一个师九个步兵营呢,116师的主力部队在干嘛呢?

答案是:主要是和英军第27旅战斗,可与英军的战斗在各种史料的记载中,无论是《抗美援朝战争史》还是《39军军史》、《116师师史》、《346团团史》、《347团团史》、《348团团史》或者《39军在朝鲜》中都没有,这是因为我军把与英军的战斗误记为美军骑兵第5团。

所以本文标题的“不知所踪”是指在史料记载中不知所踪,没有相关记载,自然是不知所踪,自然不为人们所熟知。

一、先打横城还是先打砥平里?彭德怀的高明之处

关于“先打横城还是先打砥平里”这个问题,我早就讲过了。

本小节仅从敌军增援这个角度再加以阐述。

当美军第23团战斗队被志愿军包围于砥平里时,奉李奇微命令,美军第10军展开了积极的救援行动。而美军第10军要救援砥平里,共有三条道路。从西向东分别是(见下图):

1、骊州经曲水里至砥平里的24A公路,

2、骊州经注岩里至砥平里的24号公路,

3、原州经砥平里通往杨平的铁路,另有原州经丹石里、农皋至注岩里之乡间公路(路线略同于铁路,图中不标注)。

除此之外,还有多条乡间小道,就不一一叙述了。

敌军援军亦分三路,美军第2师第9团3营及师侦察连(第一次救援部队),美军第38团(第二次救援部队,未出发)和英军第27旅走24号公路救援砥平里(第三次救援部队);美军骑兵第5团走24A公路救援砥平里;韩军第6师团走铁路(乡间公路)救援砥平里。

这就回到了彭德怀在1951年2月8日的判断:“经再三考虑,对东线出击作战有如下意见:一、砥平里地区据已知敌为美、法军八九个营。如我攻击该敌,一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利川、原州等地美、营、南朝鲜军均可来援。南朝鲜军第五师、八师与美空降一八七团亦会策应。如我两昼夜还不能解决战斗,则水原方向之美一、九军亦可能东援。这样如万一吃不下,打成消耗仗,甚至洪川至龟头里公路被敌控制,则我将处于极为不利的情况,此一着必须充分估计到。”

彭德怀

因此彭德怀改变了不久前刚做出的先打砥平里的决心,改为先打横城。

而美军的救援行动充分证明彭德怀是正确的。注:如果先打砥平里,则在横城一线的韩军第8师团和美军第38团及荷兰营不会遭到打击,这部分敌军可以沿横城至砥平里的2号公路救援砥平里,则原定攻击砥平里的志愿军三个军将被敌包围于砥平里狭小空间内。

二、2月13日

当志愿军发起横城反击战之时,李奇微没有惊慌失措,他进行了以下部署:

1、美军第25师立即接替美军骑兵第1师继续进攻志愿军38军;

2、美军骑兵第1师转移至骊州,准备沿骊州至杨平公路北上,袭击38军侧后的重要据点杨平,围歼志愿军38军;

3、横城地区敌军向原州撤退,建立防御阵地;

4、原定编入美军第9军的陆战1师停止向骊州前进,仍然归美军第10军编制,在忠州建立二线防御;

5、砥平里的美军第23团战斗队就地坚守。

从李奇微的应对可以看到,李奇微并不打算在东线与志愿军纠缠,准备采取东防西攻的策略,在稳固东线防御的同时,首先分割志愿军东西线之间的联系,进而围歼志愿军38军,以此打破志愿军在东线的攻势,迫使志愿军不战自败。

然而,志愿军在横城的巨大胜利,以及38军在武甲山的拼死防御(使得美军骑兵第7、8两个团迟迟不能前往骊州),打破了李奇微的诡计。

1951年2月13日,在砥平里的美军第23团团长弗里曼上校觉察到志愿军攻击症候后,向师长拉夫纳少将和军长阿尔蒙德中将(2月12日升任中将)请求撤退,得到了阿尔蒙德的同意。但撤退命令随即被李奇微撤销,李奇微改命美军第2师第9团3营及师侦察连,美军第38团分别向砥平里增援。美军第9军的英军第27旅和韩军第6师团则向原州移动,归美军第10军指挥,填补原州和砥平里之间区域,以保持美军防御阵型紧凑。

正当美军第9团3营先头连L连向美军第2师侦察连靠拢之时,战况又发生了变化。

2月12日,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命令39军,派一个师协同42军126师负责切断砥平里之敌退路,阻击骊州、梨浦方向援敌。39军军长吴信泉命116师师长汪洋立即率部南下。注:116师行进路线是与115师并肩行进,图中为避免挤在一起看不清楚,故用直线表示,实际进军路线并非如此。

2月13日17时,当116师进至注岩里、丹石里以北一线时,因为志愿军方面并不知道李奇微意欲加强砥平里防御,吴信泉认为在注岩里的美军准备南逃,遂命汪洋以一部兵力在丹石里阻击,主力绕至注岩里以南,由南向北攻击。

三、2月14日

2月14日3时30分,从正面向注岩里搜索前进的347团,在注岩里以东100米处发现美军,团长李刚决定趁夜暗迅速发起攻击。战斗打响后没多久,师长汪洋赶到347团指挥所靠前指挥。

116师师长汪洋

此时注岩里的美军为第2师侦察连和刚刚赶到没多久的第9团L连,虽遭志愿军突袭,仍然激烈反抗。战至7时许,347团部队终于突入注岩里村内,混战中,部分美军丧失抵抗意志向347团投降,但大部分美军占据房屋院落困兽犹斗,347团被迫逐屋逐院与美军争夺。

苦战良久,美军终于不支,退出注岩里向南逃窜,又遭遇向南方内龙里穿插的346团,346团未能完全形成阻击阵地,美军两个连付出稍许代价后得以逃脱。

激战中347团1营教导员杨光中、副营长葛永高力战牺牲,营长穆占魁负伤。美军共计伤亡212人,其中击毙114人,俘虏96人,仅2人受伤后逃窜。美军两个连遭我一个团围攻,苦战不支后逃跑,大部分却是战死的,可见美军战斗意志之坚决。但美军I连和K连就没有L连争气了,见L连战败,美军第9团3营未敢反扑,反而向原州撤退。注:美军第9团3营也是黑人部队,有些美军被俘谎称自己为第25师第24团,故《39军在朝鲜》有此记载。

另一边原州方向,因志愿军120师向原州发起进攻,与美军第38团、空降187团、荷兰营在原州西北高地展开激战,李奇微原定的援军第38团已无法派出。

得知注岩里美军被歼,第38团陷入激战,原定方案已无法实施,李奇微这下着急了,他马上飞往忠州与阿尔蒙德会面,两人商定由14日6时刚刚抵达原州西侧向美军第10军报到的英军第27旅立即沿24号公路救援砥平里,英军第27旅遂归美军第2师指挥。

离开忠州后,李奇微又前往美军第9军,命令军长摩尔少将,让2天前抵达长湖院里的美军骑兵第5团向骊州集结,尔后沿24A公路救援砥平里。

11时,韩军第6师团抵达原州,美军第2师师长拉夫纳遂命师团长张都暎不做停留,立即沿铁路线北进,在美军第9团西侧占领阵地,防止志愿军向原州的下一步进攻。

而志愿军方面,负责指挥东线作战的邓华这时发现自己出现重大指挥失误,从骊州经梨浦、曲水里至砥平里的24A公路上,他只派了378团一个团负责阻击,而378团偏偏又是42军最弱的一个团。虽然至目前为止,378团在曲水里驱逐了美军第24师第21团一个前哨,并与再次前来侦察的第21团巡逻队发生小规模交火,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事,但美军一旦从24A公路大举来犯,仅凭一个378团那是要出大问题的。而且378团仅仅占领24A公路以西高地,公路以东至注岩里以西一线没有志愿军部队。

邓华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遂命126师师长黄经耀以377团加强阻击力量,376团继续进攻砥平里。同时,邓华跳过39军军长吴信泉,直接命令116师师长汪洋:“砥平里敌抵抗甚烈,我一一九师及一二六师一个团今晚攻歼该敌,已令一二六师主力转移至曲水里打援,一一五师先头团已到望美里,你师应以一部迅速控制注岩里以西牛头山及曲水里以东高地。有力策应一二六师,坚决堵击、侧击南进北援之敌,务求全歼该敌。”

汪洋遂留347团在24号公路注岩里、坪村、石隅里段,占领两侧山地;346团占领注岩里和曲水里之间的牛头山;348团紧急向西移动,占领曲水里以东高地,以24A公路为战斗分界线(不含曲水里,378团负责)。348团2营紧急赶到曲水里以东后,在没有工事的情况下投入作战,但曲水里一线战斗,主要还是378团打的,377团次之。所以以为116师在阻击美军骑兵第5团,那是个大误会。

本来,负责阻击24号公路的是347团,346团在中间牛头山位置,负责阻击砥平里逃敌,可砥平里被志愿军多个团包围,明显没仗可打,346团团长吴宝光玩起了心眼,命令3连、8连前出内龙里、上桥里公路两侧,把防御阵地修到了347团前面去。347团团长李刚气得七窍冒烟:“好你个吴宝光,还能这样抢生意的?”

李刚

我们话题再转回来,看看奉命出发救援的英军第27旅。连夜赶到原州的英军本来打算吃顿饱饭然后好好睡一觉,却接到了立即北上救援的命令,于是英国佬开始百般找理由了。

英:“我们没坦克,要是碰到中国人的防御阵地过不去。”

美:“我给你一个坦克连。”

英:“我们没火炮。”

美:“不,你有的,新西兰炮兵第16团已经加入你们了,我再给你们一个重迫击炮连。”

英:“我们没车。”

美:“不,你有的。”

英:“韩国人还没到。”

美:“他们还在路上,你们先出发。”

英:“你迟到了。”(英军抱怨自己6时抵达,美军7时30分才来对接,而我们从前文知道,英军抵达后李奇微才决定英军第27旅北上救援,这个时间差很正常。)

美:“好吧,对不起。”

英:“我也是中校,你也是中校,你不能命令我?”(美军来和英军对接的是第9团1营营长,英军第27旅与之会面的是米德尔塞克斯团第1营营长曼中校,下文简称米德尔塞克斯营)。

美:“这是命令,我传达命令。”

英:“不,你没资格命令我,我要给你上级打电话。”

在把打电话到美军第2师师部后,11时45分,英军第27旅只好骂骂咧咧地出发了。

当米德尔塞克斯营开始前进时,打头阵的阿盖尔和萨瑟兰高地团1营(后文简称阿盖尔营)已经碰到了美军第2师侦察连和第9团L连逃出来的十几个散兵。于是阿盖尔营停了下来,很友好地等着米德尔塞克斯营超过了自己,都是兄弟部队,咱们不争第一,冠军就让给兄弟单位吧。

越过阿盖尔营1.5公里后,米德尔塞克斯营的尖兵发现内龙里北侧的112高地上有志愿军的身影。米德尔塞克斯营立即发起攻击,经两个小时激战,米德尔塞克斯营战败退回。

米德尔塞克斯营自言自语道:“啊,中国人的火力太猛了,我们要先做好防御,不做好防御怎么进攻?孙子曰: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于是米德尔塞克斯营开始疯狂挖掘工事、分发弹药、铺设电话线。

这时,从后面慢悠悠赶来的阿盖尔营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听着那响亮的劳动号子,不由激情万丈,于是默默拿出了铁镐铁锹。

看到米德尔塞克斯营和阿盖尔营高度自觉的“建设精神”,英军第27旅旅长科德准将大为赞赏。

可就在这时,来了一个不开眼的,澳大利亚营上来了。作为朝鲜战争中敌军最凶悍的部队,澳大利亚营目瞪口呆看着两个英国营挥洒汗水:“大哥,我们是去救人啊。你们这是干嘛?”

米德尔塞克斯营和阿盖尔营讪讪一笑:“兄弟,你说的太对了,来,你走中路主攻,我们在两翼掩护。”于是,米德尔塞克斯营自觉靠向左翼,阿盖尔营自觉靠向右翼,把中路让给了澳大利亚营。科德心想,美国佬,我对你们可太够意思了,这不,直接展开三个营来救你们,毫无保留。(可是,大哥,你倒是往前进啊。)

弗里曼

远在砥平里的弗里曼并不知道英军第27旅在比赛挖工事,要是知道实情,他得一口老血:“大哥,我等着你们来救命,在那挖工事你们想和中国人长期对峙吗?”故美军评价,英军是朝鲜战争中最善于防御的军队,诚不我欺也。不过美军还是很给盟友面子的,美军战史写道:英军只能万分艰难地前进。嗯,是蛮艰难的,大冬天的,冻土层不好挖,挺累的。

当112高地打响,志愿军346团知道敌军援兵已至,团长吴宝光下令:准备战斗。可吴宝光等了半个下午,敌军不来了。吴宝光等不住了:“你不来打我,老子来打你。”

四、2月15日及之后

15日凌晨,志愿军346团2连、9连在夜暗掩护下向内龙里南侧穿插。3时,米德尔塞克斯营A连和D连同时遭到志愿军袭击,战斗开始没多久,志愿军迫击炮弹就正好摧毁美军重迫击炮连前方观察员的无线电,失去迫击炮火力的英军A连、D连连战连败,连退三个山头。其中A连最惨,其右翼排遭到严重打击,志愿军率先突入该排阵地展开肉搏,将其大部俘虏(后来被他们跑了),另外两个排拼命往后跑,志愿军在后紧追不舍。在英军即将完蛋之际,新西兰炮兵第16团在A连的前方观察员罗克斯堡中尉召唤新西兰人的25磅炮对志愿军追兵进行了覆盖射击,这才保住了英军逃兵的性命。英军两个连伤亡65人,346团战报毙伤敌80余人,116师的战报总是和实际数据相差不大。

此处有一个小问题,英军米德尔塞克斯营抓到的志愿军俘虏称自己是119师的,这就有两个可能,一是被俘的志愿军战士骗英国大鼻子,其实这种可能性很小,我们的战士比较老实;二是356团有部队走错路了,往内龙里跑,误打误撞打了一仗。英军战史未说是哪个团,从各个团行动路线来看,只能是356团。所以我在14日地图上画了356团。

号称最擅长防御的英军在116师面前不堪一击,可英军第27旅还有敌军最擅长进攻、比土耳其人还凶猛的澳大利亚营。澳大利亚营与志愿军第一次战斗——上扬五里战斗,117师伤亡700余人,澳大利亚仅伤亡76人(敌军总计百余人),伤亡比7:1,39军吃了大亏。

这次会怎么样呢?

9时许,英军第27旅以三个营展开全面进攻。而吴宝光见敌军大举来犯,自己牛头山主阵地一个敌军都没,索性把1、2、4、6连都派往内龙里,至于李刚是不是在后面跳脚大骂,吴宝光可没心思管。

不过,说是英军全面进攻,其实是澳大利亚营唱独角戏,左翼的米德尔塞克斯营和右翼的阿盖尔营都在磨洋工,这可是他们最拿手的。于是又进入了英军旅最常见的模式,澳大利亚人冲锋,英国人加油呐喊:“兄弟,我在道义上支持你。”我以前就跟大家讲过,进入阵地战后,英联邦第一师所有部队都龟缩主阵地。前沿哨所?不要。巡逻队?不派。只有澳大利亚营整天挑衅志愿军,主动求战。而与澳大利亚营的小分队作战,志愿军吃亏不小。

澳大利亚人从东到西展开C、B、A连,C连、B连分别沿着公路两侧高地前进,当他们气喘吁吁翻过一座山头后,机枪子弹迎面而来。公路上,跟随前进的美军坦克撞上了地雷,爆炸声此起彼伏,美军坦克掉头就走。以勇猛闻名的澳大利亚营罕见的胆怯了,B连也掉头就走,而C连早就不见影子了。结果C连以无人伤亡的战绩宣告骄傲的战败,反而是后面的预备队D连倒被流弹击伤一人。B连运气没C连好,有四人受了轻伤,B连跑回去后大呼小叫:中国人好猛,打不过。心里想着:米德尔塞克斯营、阿盖尔营你们怎么打仗的,当我不知道啊。

B连和C连这样打仗,反而让胜利的志愿军伤亡更大一些。本来除了地雷,志愿军还组织了部队打坦克,因为没有火箭筒,用老办法,人力拿着炸药包去炸。结果美军坦克跑得飞快,奉命炸坦克的6连爆破手齐才跟着坦克猛追,完全追不上,眼看追不上坦克,齐才居然把心一横,冲进跟着坦克逃跑的澳大利亚B连的逃兵群中,拉响了炸药包。澳大利亚人的四个伤员基本就是这么来的,而我们牺牲了齐才。注:按《116师师史》,齐才牺牲于阻击澳大利亚营战斗中,按《39军在朝鲜》,则牺牲于歼灭美军的注岩里战斗中。吴信泉作书时年纪已大,记忆不清,书中时间节点错误甚多,应以《116师师史》为准。

翻山越岭从山地攻击的A连比较实心眼,与志愿军陷入激战中。B、C两个连逃跑后,新西兰炮兵和美军重迫击炮集中支援A连,澳大利亚人还获得了美军空中支援。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A连未受B、C连逃跑影响,冒着志愿军火力不断前进。激战竟日,A连攻上我8连的112高地前坡,346团仅控制主峰山头。黑夜来临,澳大利亚继续进攻,在志愿军火力面前最终选择撤退。

当日17时30分,从曲水里北上的美军骑兵5团坦克纵队已冲入砥平里,邓华决定停止对砥平里之敌的进攻。命令39军撤出战斗,向洪川方向转移。 22时30分,汪洋接到军撤退命令,可汪洋根据战场态度认为,自己若撤出战斗,砥平里的我军部队很可能遭到敌军反扑,116师应该保障兄弟部队安全,遂决定留在原地继续阻击一天。

可汪洋太高看英国人了。这时出现两段分歧剧情。英军说:16日,我们继续艰苦地清理24号公路。美军说:英军第27旅旅长科德命令,16日停止进攻,只打炮,步兵不要动。

结合116师师史记载16日敌军只有猛烈炮击,英军撒谎,美军说的是事实。

这就搞笑了,15日晚,美军骑兵第5团团长克罗姆贝兹上校已经得意洋洋的在砥平里散步了。而16日,英军居然还蹲在砥平里以南15公里的战壕里挨冻。

17日,116师撤出战斗,英军第27旅终于在12时30分进入砥平里,此时距离砥平里解围已经差不多38个小时。

美军骑兵第5团从24A公路的救援行动,任何一本朝鲜战争书籍都会提。我不喜欢写大家熟知的战斗,我喜欢写那些记载中语焉不详的,所以本文只记叙116师与英军第27旅的战斗。

而敌军另一路援军韩军第6师团,他们在14日下午得到命令沿铁路线出动救援,15日,其先头进至农皋一线时,与志愿军345团前哨部队遭遇,发生小规模战斗,韩军遂停止前进,准备次日再战。次日,志愿军115师已撤退。而345团(欠1营)即是在农皋负责阻击这一方向援敌。

抗美援朝战争,历次战斗各个时间节点敌我各部队的位置、行动路线,与其他书籍不符的,以我为准。如果修订中发现错误,以我修订后的版本为准。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6cbfdbc34de600c5aa484ba32012a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