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山城,并势如破竹地攻破了蒋介石精心部署的川东防线。在当日清晨6点左右,蒋介石的专机“中美号”缓缓起飞,但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飞机并没有驶向海峡对岸的台湾,而是降落在了成都。而在之后十余天的时间里,蒋介石几乎没有走出黄埔军校院内的那座二层小楼,直到12月13日,曾经控制中国二十多年的蒋介石最终离开了大陆,此后他再也没有踏上生前的这座土地。蒋介石为什么会飞抵成都,他在大陆的最后时光又是怎么度过的?
临行前的负隅顽抗
1949年,跨过长江天险的解放军战士如下山猛虎一般,横扫着盘踞在长江南岸的国民党残军,而在解放军汹涌如潮的攻势下,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最终只能退守于西南一隅。在解放军占领南京之后,蒋介石又率领其残部败退到了重庆,并调集其嫡系胡宗南等部聚集于重庆、成都一带,企图进行最后的负隅顽抗。
进行渡江战役的解放军
1949年11月,刘邓大军和贺龙所部共计60多万部队从东、南、中三面向西南地区的国民党残军进行了战略大包围。面对解放军的重重包围,蒋介石亲自进行督战,要求死守重庆,但此时的国民党部队早已如同惊弓之鸟,没有了任何斗志,很快胡宗南的第一军的防线就被我军攻克,而重庆近郊也完全笼罩在了解放军的炮火之下,到11月30日,解放军攻入了重庆城内。
解放大西南的标语
当天晚上,蒋介石刚刚在西郊的官邸睡下,蒋经国就急匆匆地来到了他的卧室,向他报告了重庆被围攻的消息。听到消息的蒋介石,内心久久未能平静,他知道现在自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很快蒋介石就匆忙起身离开市区,来到了重庆西郊的白市驿机场。由于当天气候条件十分恶劣,飞机无法正常飞行,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在飞机上睡了一晚。
到次日凌晨,天气依旧没有好转,而此时解放军已经攻入了重庆城内,并逐步向机场方向逼近,万般无奈之下,蒋介石命令强行起飞,而在离开机场之前,蒋介石还命令手下将机场所停放的十余架飞机全部炸毁,防止落在解放军手中,而仅仅在蒋介石离开的半个小时之后,解放军战士便占领了整座机场。
发起进攻的解放军
蒋介石乘坐的这架名叫“中美号”的专机并没有飞往台湾地区,而是启航飞往了成都。此时蒋介石在成都地区还有三十多万的部队,他妄想重演当年抗战时期八年坚守大西南的一幕,将西南地区作为最后的基地,以期日后能够卷土重来。但蒋介石的做法也不过是困兽之斗罢了,区区国民党残军又怎能够抵挡最后的解放大势呢。
飞往成都的蒋介石
而在当天下午,当“中美号”专机降落在成都的新津机场时,心急如焚的蒋介石就紧急找见了川军将领,包括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川康边防总指挥刘文辉和川陕甘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等人。当时蒋介石的手中几乎已经无兵可用,而他想要利用西南地区进行最后的挣扎,就必须依靠这些原先的四川军阀。
蒋介石之所以要紧急召见这些四川的军阀,其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探探他们的口风,毕竟这些人并非自己的嫡系,蒋介石也想要了解一下他们的态度。谈话过程中,有人曾经建议希望能够退至康滇边境,背靠云南,充分利用山区的地形优势,保存实力,等到立足稳定之后,在伺机发起进攻,但蒋介石此时只想在川西地区与解放军展开决战,对于这样的主张自然不满意。
川军将领刘文辉
随后蒋介石又把目光看向了一直默不作声的刘文辉,刘文辉是四川早期军阀,也是如今西康省的实际掌权者,他的态度对于蒋介石来说至关重要。刘文辉自知国民党大势已去,但此时面对蒋介石的回答,他也不能表露真实意图,只是含糊地说了一句,“委员长总览全局,我们只是一隅之见,你看怎么好就怎么办。”
进行训话的蒋介石
而听到王文辉的回答,蒋介石也是连连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答案,虽然他深知刘文辉并不是出于真心,但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也只是希望能够借力打力,利用刘文辉手中的兵当炮灰,拖延解放军的进攻态势,随后蒋介石就成立了川西决战临时指挥部,并命令自己的嫡系将领担任胡宗南担任总指挥,而此时胡宗南手中近三十万的部队也是全部投入到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上,企图与解放军展开最后的决战。
蒋介石第一门生胡宗南
四面楚歌的败局
在进行川西决战之前,为了防止川军将领出现动摇,蒋介石决定再一次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随后他亲自前往了玉沙街的刘文辉公馆,而此时的刘文辉也早早就得到了通知,并在客厅门口等待蒋介石,在此次谈话过程中,刘文辉十分小心,字斟句酌,而蒋介石也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表态,随后便意兴阑珊的起身回去了。
很快蒋介石又派出了自己多年的老友,当时掌管西南军政的张群与刘文辉面谈,此次谈话过程中张群并没有过多的客套,而是直接了当的提出了四个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川西大会战中应该如何部署,已经刘文辉和邓锡侯部该如何与胡宗南配合的问题,张群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希望探一下刘文辉的口风,害怕对方像程潜和陈明仁等人一样向中共投诚。
国民党元老张群
而刘文辉对于张群的来意也是心知肚明,随后他向其表示如今的当务之急是要保证仗能打赢,而想要打赢仗,只能靠胡宗南的嫡系部队,自己这点兵力根本顶不上用。而张群看到刘文辉如此说话,也是推辞道,胡宗南的部队不行,他们刚来西南地区,人生地不熟,而且如今兵力不够,还需要刘文辉等川中将领的支持。而刘文辉一听这话,也是有些为难,并说道,“事到如今我也没有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双方的此次谈话中,张群十分的着急,多次催促对方表态,但刘文辉却始终是东拉西扯、含含糊糊,最终也没有说出一个结果。
负隅顽抗的国军
蒋介石对此也是十分的不满,他思来想去之后,提出了两个方案,并命令手下立即照办,一是要刘文辉、邓锡侯和胡宗南合署办公,二是要将刘文辉、邓锡侯的家属送往台湾,以保证安全。但是刘文辉和邓锡侯等人虽然答应和胡总南合署办公,但对于家属去台湾一事却一再推脱,后来蒋介石又让人给刘文辉送去了一笔外汇,明面上是让其家属到了台湾后支用,其真实意图则是让刘文辉尽快将家属送到台湾。刘文辉也是聪明人,对于蒋介石的想法一眼就看穿,所以他只是收了这笔钱,但对于安置家人一事依旧一再拖延。
刘文辉的家人
川军将领的虚与委蛇让蒋介石感到十分的不耐烦,同时也让他明白想要通过川西会战挽救败局已经是不可能了,而想要继续与共产党斗争下去,那就必须抓住第二条战线,而蒋介石的第二条战线也早在解放军渡江之后,就已经开始陆续实行,那就是进行暗中潜伏任务。随后他命令毛人凤将成都地区的情报工作人员全部找来,并一一安排了任务,此次蒋介石还一反常态,和毛人凤一同将这些人送到了楼下,并与每个人握手告别。
正在讲话的蒋介石
冥冥之中的预兆
在将情报人员送走之后,蒋介石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检阅黄埔军校的全体师生,而检阅地点,则在黄埔军校的操场。在得到通知之后,当时的校长张耀明立即命人进行安排。由于连日的阴雨导致成都地区起了大雾,检阅的时间也是一拖再拖,期间,蒋介石不停地在房间踱步,还不时得看向窗外。
到当日九点半的时候,蒋介石实在等不及了,于是命令检阅立即开始。随后蒋介石在张群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中正台,伴随着“三民主义,吾党所宗”的声音奏响,那面象征国民政府标志的青天白日旗也是缓缓地升起。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当这面旗帜升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嘣”的一声响,旗子竟然从半空掉落到了地上,全场人都惊呆了,一时间楞到了原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黄埔军校校训
此时的蒋介石也是呆呆地望着地下的旗子,脑门上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后背也是直冒冷汗,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几十年来,黄埔军校几乎每天都会举行升旗仪式,但从来也没有出现过像今天这样的情况,全场的空气瞬间凝固了,直到几十秒后,几名负责升旗的学院才缓了过来,并把旗杆倒放,重新换上了一个绳子,才把这面青天白日旗升了上去。而此时的蒋介石情绪也是低到了极点,随后他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便宣告此次检阅仪式结束。这次不完美的检阅,是蒋介石最后一次在大陆上检阅黄埔学生,而此次检阅仪式上所发生的事情似乎也在预示着国民党最终的败亡,而这样的预示也很快就灵验了。
黄埔军校旧址
1949年12月9日,在蒋介石的案头上放了两份情报,第一份情报是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宣布起义,这件事好像一记重拳一般砸向了蒋介石的心脏,让他现有的困境更加的雪上加霜。但第二份情报则让蒋介石真正的绝望,川军的主要将领突然失踪,其中就包括刘文辉和邓锡侯。蒋介石已经猜到,此时川军也要起义,仅靠胡宗南的部队独木难支,而他想要在四川建立反攻基地的打算已经彻底破灭。
卢汉投诚
而更让蒋介石感到后怕的是自己的现在的安全问题,在多数国民党将领起义之前,都想要抓捕蒋家派系的高官来作为自己的投名状,例如卢汉起义的时候就抓捕了张群和沈醉,如今自己在川军的地盘上,难免他们不对自己动手。而在想通一切之后,蒋介石也是准备按照原定计划逃亡台湾,正如蒋介石所料想的一般,此时刘文辉等人确实已经准备进行投诚,并秘密留下了部队准备伺机逮捕蒋介石,而与此同时,在我党地下组织的带领下,一支200多人的捉蒋敢死队也是时刻观察着蒋介石的踪迹,准备一举将其拿下。在此刻风起云涌的成都,两方的捉蒋队伍进行了怎样的安排,蒋介石最终又是如何意外逃离成都的?
准备起义的国军部队
功亏一篑的刺蒋行动
当时我党在成都地区的地下党组织叫做留蓉工作部,蓉就是成都的意思,在蒋介石到达成都之后,当地的地下党员就开始了捉拿蒋介石的行动。在蒋介石逗留成都之际,我党地下成员就已经成功策反了川军将领杨晒轩,此人是川军95军的副军长,而我党捉蒋行动便是由他来指挥。
在12月10日的时候计划正式开始实施,杨晒轩精心挑选了200多名靠得住的人员,组成了捉蒋敢死队,并且兵分两路去往了蒋介石最可能居住的地方,一路是中央军校,一路则是励志社,该机构也是黄埔军校的一部分。捉蒋敢死队在两个地区布置了天罗地网,只等蒋介石一现身,就要将他一举拿下。
国民党高层合影
但是敢死队的成员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蒋介石的踪迹,而就在此时
《成都晚报》
上竟然已经刊登了一条消息,说是蒋介石已经离开了成都去往了台湾。留蓉工作部的人员在看到这篇消息之后,以为抓捕蒋介石的计划已经失败,于是就撤回了敢死队的成员。但是敢死队刚刚回来没有多久,报纸上竟然再度刊登了蒋介石巡视市区的消息,这让留蓉工作部的成员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准备逃亡的蒋介石
但地下党员很快就判定这是国民党扔出的烟雾弹,蒋介石其实早就已经离开了成都,而报纸上说的巡视市区的消息只是国民党惯用的招数,目的就是为了稳定人心,但实际情况并非和他们所想的一样,蒋介石其实在十号的时候并没有离开成都,直到当月十三号蒋介石才飞往台湾,由于捉蒋敢死队的撤离,我党方面的行动也是落下了序幕,但是蒋介石离蓉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当时还有一支驻扎在成都的川军起义部队,那就是驻守在武侯祠的近两千人的川军聂文清团。
成都武侯祠
这支部队原本只是川军的一个特务营,主要从事的是后勤工作。后来胡宗南从西北退却到成都之后,胡宗南部队中的许多四川籍将领不愿意再连续奔波,于是就驻扎在了武侯祠的这个特务营里,随着人数的逐渐增多,原先一个营的兵力也增长到了两千人的队伍。后来刘文辉等人在离开成都之后,就命令这支部队原地待命,准备在起义的时候,命令其伺机捉拿蒋介石,而这支部队也成为了蒋介石逃离成都的最后一道锁。
1949年12月13日,蒋介石已经做好了逃离成都的充分准备,按道理来说,蒋介石应该从距离最近的凤凰山机场起飞,因为这里从市区出发,只需要走五公里就到了,而且蒋介石前几次乘坐飞机,都是在凤凰机场,但是临行之前,他却违背了常理,选择了距离其六十多公里的新津机场。
新津机场俯瞰图
而蒋介石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蒋介石想要逃离成都,凤凰山机场必然是其最佳的选择,但也因为如此,这里的伏击肯定也是最多的,而相比于此处,新津机场的安全性则要更高一些。另一方面,为了保护蒋介石的安全,此时胡宗南的大部分部队已经在新津机场集结,这也是促使蒋介石选择该处机场的最主要因素。
停靠在机场的专机
而在出发之前为了确保安全,胡宗南决定先发制人,提前和驻扎在武侯祠的川军交战,胡宗南这一举动也是打乱了川军原有的部署,使他们无暇顾及蒋介石的行军。而为了对付这支部队,胡宗南也是下了大力气,他不仅派出了十辆装甲车和一个师的部队围剿这支川军,还命令士兵要在沿路设置阻击阵地,防止其余部队趁机支援。而在安排妥善之后,胡宗南还对自己的手下反复进行叮嘱,要求他们必须严守此次行动,如果有人敢要泄密,必将军法处置。随后胡宗南又对沿线兵力部署进行了仔细的盘查,在确保无误之后,才来到了蒋介石的住所向其进行了汇报。
蒋介石和宋美龄
逃往台湾的蒋介石
随着夜色的笼罩,蒋介石和胡宗南的逃亡行动正式展开。在胡宗南在成都城内调兵遣将的时候,蒋介石也是结束了他在大陆的最后一顿晚餐。此时的蒋介石内心也是百感交集,他从曾经的一名无名小卒,一步步通过明争暗斗走上了权利的最高宝座,但是他所拥有的一切,在这个晚上过去之后都将要烟消云散。
在一片悲凉之际,蒋介石也是叫来了自己现在的唯一依靠蒋经国。看着外面逐渐落幕的街道,父子两人也是合唱起了民国的国歌,但是二人的合唱歌声还没有停止,一道急促的敲门声就打断了情绪低落的二人,原来是负责保卫工作的人员跑进了办公室,他向蒋介石报名,门外出现了可疑的人员,为了安全起见需要立刻赶往机场。当时警卫人员希望能从后门出发,但蒋介石听后却勃然大怒,坚决表示自己从正门走进来,就要从正门走出去。而在听到蒋介石的命令之后,警卫人员也是立即行动,派人引开了可疑人员,为蒋介石的出发提前做好了准备。
蒋介石长子蒋经国
在深夜十一点左右的时候,蒋氏父子告别了驻守在成都的顾祝同,并乘车朝机场方向驶去。而与此同时胡宗南也带领部下开始向驻扎在武侯祠的川军发起进攻。当时胡宗南增派了三个团的兵力,共计六个精锐团,使用各种重型武器攻打川军所驻守的武侯祠,按道理来说,国民党以六倍的兵力发起进攻,应该很快就能结束战斗,毕竟双方无论是在人数还是武器方面差距都十分巨大,但奇怪的是,战斗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的八点,胡宗南才击溃留守在该地的川军,而据后来的报纸所说,在双方战斗的整个晚上,炮弹的轰鸣声就没有停止过,附近的一些民房也在炮声中被摧毁。战斗打得这么激烈为何始终没有速战速决的,原因很大概率上是因为当时胡宗南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快速消灭这支部队,而是以此做掩护,护送蒋介石撤退。毕竟武侯祠的战斗越激烈,也能误导其他过来的川军,让其以为蒋介石就在这个地方。
蒋介石和国民党将领合影
而在胡宗南的掩护下,蒋介石所乘坐的车辆也是一路向西疾驰而去,离开了武侯祠战场。但就在蒋介石的车队到达新津机场的时候,突然冲出来一股武装力量,部队番号并不明确,挡在了蒋介石的必经之路上。当时的战斗十分的惨烈,这股武装力量不要命地向蒋介石冲去,当时护卫蒋介石主要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两方人员也很快战作了一团。
到达机场的蒋介石
当时的军校学员当中,有一人名叫蒲剑虹,他后来回忆往事的时候说道,当时军校的卡车在前面冲锋,后面则是蒋家父子的桥车。在混战过程中,车辆几乎一刻都没有停下,直接穿过了封锁火力,开进了新津机场,在当时的场景下,几乎每一分每一秒都决定着蒋介石的去留。而在蒋介石到达机场之后,他朝着军校的学生挥手致意,随后便进去了飞机。隔着飞机上的窗户,蒋介石看向了胡宗南所在地,随后这架中美号飞机就离开了跑道,消失在了成都的夜空中,而蒋介石也就此离开了大陆,此生再没有回来过。
一脸悲哀的蒋介石
1975年,蒋介石最终病逝在了台北地区。而纵观其一生确实不可谓不传奇,他历经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内战争等诸多历史时代,从一介武夫一步步登顶到了权力巅峰,甚至创下了三起三落的政治生涯奇迹。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也让其野心膨胀,完全不顾历史的大势,公然与人民作对,最终也难免会落下一个败退台湾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