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RSC)与社交媒体平台 TikTok 决定合作,设法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院,走近莎士比亚。
合作的具体内容是从2022年6月开始,14 -25 岁的 TikTok 用户可以购买票价为10英镑的演出门票,还可以得到旅行补助。获得补贴的门票将可用于预订该公司即将演出的《理查三世》和《All's Well That Ends Well》(朱生豪译《皆大欢喜》,梁实秋译《终成眷属》)。
除了TikTok 门票,RSC 计划依托这个合作平台创作更多适合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包括演出和观剧花絮。
RSC 希望借此向年轻人展示“戏剧与他们自身生活和经历之间的联系”,TikTok 的英国总经理李奇·沃特华斯( Rich Waterworth)表示希望通过与RSC合作“激励更多的年轻人享受、体验和参与各种形式的戏剧和艺术”。
触及人性、超越时空
莎士比亚属于英国也属于世界,他的37部剧作流传至今,在全球近 200 个国家上演,根据莎剧改变的影视作品还在播出,因为他超越时代、地域和民族,事关人性的根本。
莎士比亚 400 多年前写爱情、谋杀、贪婪、野心、背叛、复仇和灵与肉的冲突,挑战当时的世俗偏见、理念和假设;生活在TikTok 和登陆火星时代的人们对这些并不陌生,或者有感同身受的体验。
牛津郡一位英语教师艾玛·索默塞特(Emma Somersett)在互联网上发帖表述看法:
“无论社会演变、工业或科技发展到什么阶段,人性始终保持不变……与 16 世纪和 17 世纪的人们一样,我们仍然被同样的情感和欲望所困扰,阅读莎士比亚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
语言通俗 容易改编
莎士比亚的舞台剧跟高雅无关,更贴近市井,主题宽泛,演出方式没有特殊要求,使用的语言较通俗,属于那个时代英国的“白话文”,传承较容易。
英国达特茅斯学院英语助理教授布莱特·甘波(Brett Gamboa)撰文指出,莎士比亚剧作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是容易改编,剧情很容易套用。
比如,《奥赛罗》可以拍成印度宝莱坞电影,《查理三世》穿越到20世纪的美国毫无违和感,《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被“移植”到伊拉克战争时的巴格达,或者不同族裔混杂的纽约上西区。
套用《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是好莱坞影片《西区故事》,得过10项奥斯卡奖,此前同名歌舞剧在百老汇上演。
BBC艺术事务编辑威尔·岗帕兹分析:
莎士比亚的天才体现在他的写作风格以及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而他的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则可能归于他创造的所有人物具有模糊的多重自我。
他的戏剧充满着见解,但他很少透露自己的观点,不设简单道德预判,这使他的作品自然地可以被人们利用,按照自己的目的来解释作品内涵。
因此,在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中,交战双方都以哈姆雷特著名的独白“是生存还是死亡”来召唤士兵,认为这句话特别体现了他们的理想。
同样,在几十年后,美国南部各州反对北方各州提出废奴法案,双方都举例苔丝德蒙娜(白人妇女)对奥赛罗(黑人)的爱情故事,以此来说明他们的观点的合法性。
文化象征 传统渊源
虽然莎士比亚从未到过北美,但纵览整个北美殖民地的历史,可以发现不少莎剧在北美重大政治和社会转变发挥重要作用的例子。
哥伦比亚大学英语教授詹姆斯·夏皮罗(James Shapiro)认为,在美国艰难的种族关系历史中可以找到了莎士比亚,他把莎士比亚视为内乱和阶级冲突中的一个主角,在20世纪初美国在应对移民潮时也把莎士比亚当做一个工具。
他在《分裂的美国中的莎士比亚:他的戏剧告诉我们关于我们的过去和未来》(Shakespeare in a Divided America: What his Plays Tell us About Our Past and Future)一书中论述了过去200年中,在美国发生的7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历史时刻。
夏皮罗的书从当今开始,以当今结束,讲述了一个有关在纽约公共剧院近期上演《朱利叶斯·凯撒》的故事,其中明确地暗示着美国现任总统是被冠同名的古罗马领导人。我们都知道他的命运是什么?布鲁图斯(刺杀行动主谋)肯定晓得。
对莎士比亚和中国戏曲有深入研究的比较文化学者郑培凯教授认为,莎剧体现出一种多元的文化思考,展现的是社会万象。莎士比亚会在剧中表达他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也从不同角度、不同阶级、不同身份,展示个人的不同社会意识。
郑培凯教授曾长期旅居美国,在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访谈中曾提到莎剧在西方的各种形式的传承。莎剧的改编和上演堪称全方位,从正宗大剧院到社区小舞台和街头公园,从适合不同年龄读者的莎剧书籍、话剧、歌剧到影视,从恪守传统的演绎到极富想象力的创新。
他说,这些莎剧中最打动自己的是美国公共电视台(PBS)一档儿童节目,给幼儿园稚童和小学生讲述莎剧故事,每集半小时,男主角名叫Wishbone,是一条聪明的小猎犬,女主角是一位英语教师,用适合儿童的浅显语言讲莎士比亚。
如果夏皮罗专著的目的是让莎士比亚走出学术、艺术、文学的象牙塔,那么RSC 和 TikTok 的“10英镑戏票”和花絮视频或许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