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拿到3千元的绩效,借5万给经销商打款,业务图什么?

2023-09-22     快消

原标题:为拿到3千元的绩效,借5万给经销商打款,业务图什么?

文丨关三

随着双节的到来,又到了经销商回礼盒的高峰。这也意味着经销商要在短时间内回大笔的款去完成自己的业绩,节前压货,节后回款已是做礼盒经销商的常态。可相对巨额的回款经常会导致经销商资金周转不来。

一边是厂家催任务;一边是资金无法回转。可无论是民间借贷还是银行贷款利息都比较高,经销商往往就会把目标转向一样有业绩压力的业务或办事处负责人、并向他们借钱打款。甚至有时候业务或负责人为了完成打款任务、拿到自己的KPI资金也会主动把钱借给经销商,当然,这似乎也成了“潜规则”。

那业务或负责人到底该不该把钱借给经销商、完成打款任务呢?

今年很难

今年很难,业务难、经销商更难。

一是大量的终端门店倒闭。

其实,每年终端门店倒闭的情况都有发生,只是今年尤其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儿?以前一个门店倒闭,往往还会有新人来接盘,这通常伴随着把前任店主的店和货都盘下来。前任店主的货往往会以折价方式卖给接盘人。这种倒闭,对于业务、经销商都没什么太大的损失,大家还是可以继续做生意的,只不过换个老板。但今年不同,今年门店倒闭都是直接倒闭,根本没人来接盘。而终端老板那是做一天亏一天,等不到来接盘的人了,就直接走人。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货是要找厂家退的——厂家心想,货都卖出去了,钱也收回来了,我凭什么给你退货。不好意思,公司是要维护形象的,店老板打企业的400电话,公司就要求业务去解决店老板的退货。可企业给经销商的报损也好,旧货处理也好,它都是有一定限额的。

今年这个限额很容易就达到了顶点,后面的就要经销商去承担。所以,本身今年这样损失的就多。同时,终端大量的倒闭之下,就意味着经销商想提前收货款非常的难。往年,旺季来临之前,经销商都会搞一些订货会,来找批发、终端收收款。今年能提前收到的非常少,压货款的却越来越多。

这就导致经销商今年的现金流压力特别大。

二是银行放款难、民间借款利息高。

银行放款越来越难,很多经销商以前是凭与银行关系,几乎是用银行的钱来做生意的。如今,银行贷款的审批越来越难——这也催生了企业帮经销商担保从银行贷款打货款的生意越来越多。但其实经销商的审批资质也有问题,所以能贷的量很少。至于民间借货的利息,可能比经销商做生意的利润还要高。以前借高利贷打款,那还可以说销量做大了,一切就回来了。但今年的生意就目前来看,销量上去的压力比较大,经销商的利润补不上高利贷的“坑”。

三是企业增长的任务。

这个不用说,每年企业都有增长任务,而且经销商不完成任务拿不到奖励,那也是一年白玩。而经销商完不成任务,业务同样拿不到奖金,本身今年大家的工资就比较低,特殊时期再不冲一冲,年底的年终奖、明年自己的位置都会有问题。

但,还那句话,就算经销商再难,你宁肯花时间找新客户,少拿奖金也尽量不要拿自己的钱去给经销商打款。

还钱很难

说三个真实的案例。前段时间,某饮料公司的业务主任就犯了这样一个错误。经销商5月份回款任务完不成,缺的不是什么大数,但经销商就说自己没有办法完成了。这哥们本身水头没打好,工资就比较低。旺季来临前还不让经销商冲下业绩,市场上的货少不说,自己的压力也很大。

所以,这哥们一冲动就借了5万元给这个经销商打款——毕竟这个经销商他已经管了五六年了,有这样的合作经验,他觉得经销商是值得相信的。然而,后面再找经销商要钱就比较难了,经销商先说饮料旺季,需要周转,缓一缓。这一缓,就缓到经销商说自己不干了。

而他再找经销商结账,经销商又说公司欠他的费用太多,没结清,等结清再说。他说这是企业与经销商的事情,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而且公司是大公司,不可能欠经销商费用的。经销商又说,当初是你主动借我的,我没逼你,我本来就不打算做了。是你非借给我,还增加了我仓库的库存,增加了转让的难度。

于是,这个业务主任就给公司打电话,看公司有没有办法帮助解决一下,把返给经销商的费用打给自己——首先,任何公司都没有这个流程,如果企业这样做了,基本就等着跟经销商打官司。同时,因为主管与经销商的经济来往,还有可能产生利益输送。比如,业务主任会否在报损、促销等情况下帮经销商吃公司的费用,未来还会遭到监察的内审。

这5万相当于这业务主任大半年的工资。还好,他有当初经销商借钱时的借条,经销商也一直承认有这个欠款。未来,只能看双方沟通(已经过去两个月还没要回来),如果沟通不了就只能走法律程序,而走法律程序又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这种,还有走法律程序的可能,但有的借款就干脆没有法律程序能走了。

前段时间,陕西某立白经销商去世,他生前借了不少立白各级主管、业务人员的钱。这个钱不是用来回款,只是用来周转。但他给的利息是比银行要高的。可这种利息对经销商来说,即是资金回转的一个由头,又是利用这种关系给各级主管人员的变向送礼。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在公司的费用上面多给些照顾。可这位去世的经销商正是因为立白公司突然要扣他几百万的费用,让他觉得这帮主管属于光拿钱不干事——在他心理这不是说各位照顾他、帮他回转生意成本,能继续代理立白这个品牌。相反,他是觉得这是相关人员在他这吃利息,挣的是他的钱。

再叠加他刚好遇到一些其它的事,急火攻心,突发心梗去世。之后,他女儿接手生意,并把优良的资产转移到了新公司,把所有的坏账留到原公司,申请破产。这些业务员借给这个经销商的款一毛都要不回来。听说,有个业务员为了吃个利息差(经销商给他5厘利,他从同学朋友那借4厘利,就为了这1厘利),不仅自己的钱搭进去,还把从同学朋友那借的50多万也搭了进去。

最后的案例是加多宝某大区经理,借钱给经销商打款后,自己心梗去世。这个经销商到是觉得不能用别人的“卖命钱”,当这个大区经理的家人找来后,凭着欠条就把款给了其家人。

当然,大家可能觉得我挑的案例太极端,但是否极端各位看官心里有数。经销商跑路的、破产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举的例子,经销商与业务或业务主管的合作时间都不短——你可能觉得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亲密无间,可以一起把生意做大。但当经销商不做你的生意时,抱歉,那时的关系会如何呢?

做业务的,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把钱借给经销商,经销商会对你感恩戴德,或者说是把经销商与自己深度绑定了。其实不尽然,或者说往往是相反的结果。我们看经销商对业务或某个负责人最大的认可是什么:领导只要你一句话,让我打多少款我打多少款,我宁肯去借2分(非具体数值)的利息也把款回上,把任务给完成。

也就是那些认可你,承认你的经销商是愿意为了目标自己想办法把款回了的,并不是说你把钱借给他这种。

无它,一个简单的道理,经销商是商人,讲究的是利益,你说的再天花乱坠或者说你的职位再高,一切还是要拿“利”说话,你能不能帮经销商挣钱,你规划的产品合理不、你定的任务合理不。所以,跟经销商喝的面红耳赤、勾肩搭背都没用,不能帮经销商挣钱,你所谓的客情都是白扯。若是能帮经销商挣钱,你就算是指着经销商鼻子骂,拍桌子骂,第二天一切都会向好的。

经销商与业务的一切还是以利益为主。有人说某业务厉害,到哪个公司经销商都跟着。那是因为他在哪个公司都能帮经销商挣到钱,这才是实质。

这两年经销商确实难,未来相当长时间都会很难。但经销商的主要任务就是现金流和物流。同样的,业务也非常难。但是作为业务,咱们的“手艺”不就是让经销商回款吗,你用自己的钱去“滚”经销商的钱,其实已经不算太成功的业务了。

业务还是要与经销商保持一定的距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5f405c43952a2a91f3a7b3e0bb01b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