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孙子穿带补丁衣服上学,老师关心的询问:“你家里困难吗?”

2022-08-26   适应生活

原标题:萧克孙子穿带补丁衣服上学,老师关心的询问:“你家里困难吗?”

在烽火岁月中,老一辈革命家们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解放劳苦大众,一生践行着革命的信仰。他们一生克勤克俭,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始终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殚精竭虑。萧克将军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他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家人,铸就了艰苦朴素的优良家风。

萧克将军,湖南嘉禾人,毕业于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萧克将军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此后又参加了井冈山时期、长征时期的斗争。在红军时期,萧克将军历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等重要职务,为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做出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萧克将军历任八路军第一二零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等重要职务。他指挥八路军将士们,参加了忻口会战,开辟了晋西北、平西、平北、冀东抗日根据地。全面抗日战争八年中,萧克将军八年不离前线,做出了卓越的功勋。

解放战争中,萧克将军历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参谋长等重要职务。他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萧克将军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并荣获了三个一级勋章。

此后,萧克将军担任了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要求自己的家人。萧克将军曾有三子,在革命岁月,其中两个孩子都去世了,只有小儿子萧星华陪在他的身边。萧星华,是将门虎子,他从小就继承了父亲艰苦朴素的革命品质。

萧星华,1939年出生在河北抗日前线,为了保护萧星华的安全,萧克将军将他送到老乡家抚养。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萧星华同样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在抗战烽火中渐渐长大。等到萧克将军将萧星华接回身边,萧星华虽然瘦骨嶙峋,但是眼神坚定。

萧星华回到父亲身边后,刻苦求学,门门功课几乎都是第一名。在萧星华的学籍里,父亲一栏不是萧克将军的名字,而是萧克将军的化名。从这时开始,萧克将军就有意,让萧星华靠自己的努力,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就。

萧星华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刻苦学习,1960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来为我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萧星华有两个儿子,从小在爷爷身旁长大,爷爷从小就教育他们要勤俭节约。他们每天自己乘坐公交车,带着窝窝头当午饭,去学校上学,放学后自己搭乘公交车回家。

在爷爷的告诫下,两个孙子从不拿爷爷的战功炫耀,甚至比同学穿的还要朴素。萧华将军孙子的衣服,多是萧星华曾经穿过的,又给儿子穿,上面补丁摞补丁。两个孙子穿着破旧的衣服,感觉很光荣,丝毫不会感觉丢脸。

老师感到很奇怪,班里穿带补丁衣服的孩子有,但是像萧克将军孙子这样,上衣、裤子上满是补丁的很少。为了关心自己的学生,老师悄悄地把两个孩子,叫到角落里,询问道:“你们家里很困难吗?需不需要老师资助你们上学?”

老师都对萧克将军孙子们的节俭,感到惊讶,想要资助孩子们。萧克将军的孙子们,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吃着窝窝头,并不感觉丢人。这就是将军的家风,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等到萧克将军的孙子年龄渐渐大了一点,到了可以参军的年龄,准备投身军旅,为国效力。

其中一个孙子,去参加当兵体检,所有条件都符合标准。可是就在体重一项上,差了半斤的体重,不符合标准。其实,这个标准不是一个硬性条件,只要有人帮说一句,就能当兵报效国家了。可是萧克将军的孙子,没有找任何人帮助,遵守了当兵体检的规则。

萧克将军的孙子知道,爷爷一定不会允许自己这样做,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也不会选择这样做。萧克将军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家风,一直影响着将军的后代们。他们凭借着自己个人的努力,均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了我国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