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地下八层什么样?一千多个地垄,通往鲜为人知的世界!!

2022-04-10     流水十年现

原标题:布达拉宫地下八层什么样?一千多个地垄,通往鲜为人知的世界!!

我从来不知道布达拉宫地下八层!

近日,《国家宝藏》,布达拉宫揭开了地下及部分区域不对公众开放的神秘面纱。

位于地球世界屋脊的布达拉宫,是天地交汇处的信仰图腾,以世界屋脊为门槛,以千年雪为门楣。

无论人们是否去过西藏,都会被布达拉宫的雄伟气势所震撼

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了迎娶两位公主而建造的,是来自文成和尼泊尔的赤尊公主的——号公主

是的,一千多间宫室的屋檐、门窗都装饰着珠宝

布达拉宫,总共有13层

9-13层主要是参观,1-8层是其基础。

谁能想到,在5层宫殿之下,还有一座8层深的寂静地下宫殿。

就像去了另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

因为布达拉宫北部高,南部低,所以需要建造一个山脊,垫起地面,然后在上面进行建筑工程。

于是,一个深邃复杂的地下世界形成了。

隐藏在世界的地下宫殿里,它需要下降穿过狭窄的地垄木梯

p>一个个深邃的地垄,就像一样。

而整个布达拉宫底下,有多达一千多个地垄!

昏暗的地宫中,有下不完的楼梯。

墙体上深布纵横的裂缝。

每一层地垄都有很多小房间。

这样的场景,分分钟能让你穿越到盗墓笔记……

而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对布达拉宫到底有多少房间和地垄,都一无所知

在2002年的维修中,人们才找到了布达拉宫地下的491个地垄。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找到了1000多个地垄,而据专家推测,还有更多的地垄未发现,总数还将继续增加。

传说中,布达拉宫汇集的珍宝,抵得上半个世界。

现布达拉宫仅存两座唐代时期的建筑,其中之一的法王洞,保存着著名的文成公主像

历史上记载,松赞干布三十多岁去世的时候,文成公主才25岁,她原本可以回到长安,但却选择留在吐蕃生活了30多年,直到去世。

随着吐蕃王朝的瓦解,布达拉宫原本的建筑和雕像,都毁于雷电和战火中,到了清代才得以重修。

《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俢砌图》,布达拉宫红宫的修砌工程,始于1691年1月1日,从红宫东侧开始拆除旧建筑、展开扩建,历时两年零四个月完工。

工匠们通过牛皮船把石块从各地运到拉萨。

砖石外墙、平顶、小窗,是传统藏式建筑;红宫上的金顶,则由康熙皇帝特派的九位汉族工匠打造。

每天7000名工人参与建设,才在3700米的海拔之上,建成了百米高的布达拉宫。

白宫用于议政,红宫用于宗教活动。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布达拉宫的基本样貌,其实是在清代时奠定的。

三百多年间,布达拉宫有些殿堂内部墙体开裂、地面下陷、木构件变形,可以说是危机四伏。

所以从1989-1994年,国家专门拨款五千三百万,对布达拉宫进行了抢险加固维修。

2002年,国家又对布达拉宫拨款一亿七千万进行了第二次大修。

这些经费在当时来说,可都是天文数字。

而布达拉宫现在的日常监测和保护工作,仍然是任重道远。

譬如,布达拉宫百分之五十以上是木构件,用了很多文物级别的布和丝绸做装饰,加上殿内的香火,就存在着很多消防安全隐患。

消防大队必须24小时备勤,每天进行不间断防火巡查和防护。

他们甚至都要用手去检查殿堂里香灰的温度——虽然已经配备了感温、感烟的防御系统,但为了万无一失,还是要人工值班巡查。

措施严格到,冬天工作人员们都不可以用电器取暖

而现在,地下建筑部分,也得到了较为完善的监测和保护。

整个布达拉宫光是各种传感器就装了720个

譬如,地垄的墙上装置了位移计,实时监控裂缝宽度的变化;倾斜仪,监控墙体和柱子的倾斜角度。

布达拉宫的客流限制措施和游览路线的确定,都由这些结构监测系统来决定。

一千三百多年的布达拉宫,是古人创造的高原宝藏,而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如盏盏长明的酥油灯,用守护点亮了千年的时光。

这座汇集了虔诚与想象的宫殿,在红山之巅闪耀,而居然还有八层的地下宫殿,古人的智慧,真的令人惊叹。

能有这样的建筑结构巧思,唯有佩服。

而千年来保护这座神宫的人们,强大的信念感,也令人折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443416eecaf786a4dfdc1ff45f36c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