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填的志愿,不太能决定明天在哪打工吧?”

2022-07-05     单向街书店

原标题:“今天填的志愿,不太能决定明天在哪打工吧?”

电影《录取通知》

填志愿是人生的第二场高考,有人这么说。

“理科专业更吃香”“学中文一生亏”“程序员挣钱多,去学计算机吧”……模糊的未来和某些看似确定的现在,令人纠结,争论,难下决心。

在《把自己作为方法》里,项飙谈到了人在社会选择里的一种“退出机制”——人的选择是否自由,本质上在于他能不能从一种社会既定选择里退出。

一群被大学拒收的高中生,找个废弃的楼,挂上门牌,给自己发了录取通知书,聚集成更大的“废柴联盟”,然后找老师,开课程,竟也似模似样慢慢找到了人生往后的志愿,这是美国电影《录取通知》描绘的童话。

但电影之外,大部分人无法退出高考这一机制,也无法退出依高考而来的后续一系列的选拔。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常担心“报志愿定生死”,毕竟一番鏖战之后,谁也不想输在选择上。

然而 18 岁的选择是否可靠,谁都清楚。“今天填的志愿,不太能决定明天在哪打工吧?”我们试图列举一些例子,人生漫长,哪会那么轻易就被定下生死?

01

截然不同的两份简历

竟然是一个人

你有没有想过,每个人都有截然不同的两份甚至多份简历?

简历1:

“XX,湘西流浪汉,爱好打架、逃学、偷吃爸爸做的鹌鹑脑壳,初中留级 5 次,因打人退学,烧过瓷器,做过棺材,在小学、中学、大学当过老师,抗战期间在战地服务团画过海报,在香港写过电影剧本,打猎、做烟斗, 60 多岁在动物园门口制服了三个抢劫的小伙子。80 岁时说自己还是想组织一个侠客队伍,劫富济贫,伸张正义,比打官司解决问题好。”

简历2:

“XX,湖南凤凰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院院士,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三次获得意大利政府官方授勋,其中包括最高等级的大十字骑士勋章。代表作包括木刻作品《春潮》《阿诗玛》、水墨画作品《墨荷》《天问》,还有很多无从归类的作品,共和国第一张生肖邮票猴票、湘泉酒和酒鬼酒瓶的设计、电影《苦恋》的人物原型。”

这两份简历同属一个人,黄永玉。

来源微博@易中天

一个人能清风霁月受人赞誉,也有不可说的过去。

后者深入生活的幽微体验不可或缺,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自己到底一定要写就哪份简历出来。

02

看腻了世间最没风景的地方

他想去做个游手好闲的人

“所在的医院以拔牙为主,只有二十来人,因牙疼难忍前来治病的人都把我们的医院叫成‘牙齿店’,很少有人认为我们是一家医院。与牙科医生这个现在已经知识分子化的职业相比,我觉得自己其实是一名店员。

我就是那时候开始写作的。我在“牙齿店”干了五年,观看了数以万计的张开的嘴巴,我感到无聊之极,我倒是知道了世界上什么地方最没有风景,就是在嘴巴里。

一名牙科“店员”,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手握钢钳,每天拨牙长达八个小时。

“有一次我问一位在文化馆工作的人,问他为什么经常在大街上游玩?他告诉我:这就是他的工作。我心想这样的工作我也喜欢。于是我决定写作,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文化馆。当时进入文化馆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学会作曲;二是学会绘画;三就是写作。对我来说,作曲和绘画太难了,而写作只要认识汉字就行,我只能写作了。”

1993年2月,余华在北京团结湖公交站 (肖全摄)

在日后的回忆里,余华总是提起第一天上班故意迟到文化馆却依然空荡的故事。

一个勤奋的牙医,决定游手好闲,最终写出了一本国内文学类目卖得最好的书,第二名是《百年孤独》。

03

不想当歌手的医生

不是一个好制作人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这是 1981 年从医学院毕业的罗大佑,首次以音乐制作人的身份为女朋友张艾嘉制作的专辑《童年》。

罗大佑高中毕业,依父亲所愿考入台中的中国医药学院医学系。在学校参加学生乐队担任键盘手。1980 年大学毕业之后在台北一家医院放射科工作,这样一个安安稳稳的工作,终究没有让他稳妥过日。

他辞职成为职业音乐人。

罗大佑《之乎者也》专辑封面

1982 年 4 月,罗大佑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问世,从此改变中国流行音乐的走向。

罗大佑,这个医生出身的音乐教父,他唱歌,也 写歌,曾为张爱玲写下了《滚滚红尘》,为三毛写下了《追梦人》,将《只得一生》献给了萧红。

兜兜转转,他们都抛下了曾经的专业,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04

搞计算机的男孩们

都拒绝不了搞文艺的诱惑

王小波早早就有了那个年代让人羡慕的稳定工作,他先后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半导体厂做工人。但这样日复一日的流水线工作,让他日渐生厌。

1978 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参加高考。只上过一年中学的人,远离课堂 12 年后,他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分到计算机专业。

后来,他遇到李银河,到了美国,在家写作。李银河说:“他那么一个智慧的头脑,我舍不得他去干粗活”。《黄金时代》初稿在这个时候问世。

在上个黄金年代,中国顶尖学府里计算机专业的男人们,王小波、李健,又或许知远,都另走了一条看起来没有“前途”的路。

05

图书馆馆长?作家中的作家?

哪个才是他真实的身份

“我对现在的工作不感兴趣,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年轻人因此离职,而现实骨感。

即使做了不喜欢的工作,依然有方可解。

每日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图书馆的博尔赫斯,突然有同事对他说:“哎,这里有一个跟你同名的人,是个文学家呀!”同事不知道,不是同名,确实是本人。

博尔赫斯成为“作家中的作家”后,还是喜欢孤独一人走在阿根廷的街头,或者静静地坐在玻璃窗后发呆,每天按时去图书馆上班。

私下里,博尔赫斯的心灵世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评论家詹姆斯·伍德说:“博尔赫斯的大部分时间不是用于白日梦的幻想,便是在与之相对应的失眠中度过的。”

博尔赫斯,到底是一个职业的图书馆长,还是一个业余的作家呢?或者,你也可以说他是个失眠专家。

答案已不重要。他之所以是博尔赫斯的答案,都在他的作品里,而不在他的专业、职业或者任何一种社会标签里。

许知远自称是“职业的业余选手”,尽量遵循内在的好奇心,一方面要追求自己的冲动,一方面要完成一些自己不那么舒服的、折磨你的事情。

报志愿即使是人生的第二场大考,也如高考一样,无法决定人生。

撰稿 - 盐粒

编辑 - 杀手

- 今日话题 -

你从事的工作和高考志愿一样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3d9a9760fdeb6a4e6af0b3a562353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