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入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三部分)事故部分

2024-10-16     胡侃杂史

我们回顾了电站的建设过程,了解了它的结构。现在我们要讨论对整个人类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事故本身。

事故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23。

在最早的照片中,还能看到从4号机组内部冒出的烟雾或蒸汽。

在4号机组爆炸时,一名主循环泵操作员瓦列里·霍德姆丘克当场死亡(遗体未找到)。

另一名调试单位员工弗拉基米尔·沙申诺克因脊柱骨折和大面积烧伤,于当天早上6:00在普里皮亚季的第126号医疗站去世。

这些照片清楚地显示了建筑物的严重破坏。

从这一侧可以看到,主循环泵的房间完全被摧毁,泵装置也散落在废墟中。

这张照片显示了类似的角度,并提供了相关说明。

事实上,反应堆中央大厅(ЦЗ)的结构是由预制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建造的,而上部则由轻型金属结构和外部混凝土板组成。而正是这些外部板未能承受爆炸。

建筑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来自内部的强大爆炸力。原本预计反应堆结构足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然而,反应堆未能承受爆炸,如你所见,4号机组的建筑物完全被摧毁,机械大厅也受到严重破坏。

随后,134名在事故发生时位于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和救援队成员患上了放射病,其中28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去世。

消防员阻止了火势蔓延到3号机组(3号和4号机组有共同的通道)。根据规定,机械大厅的屋顶应该覆盖耐火材料,但实际上却是使用了普通的易燃沥青。大约在凌晨2点,首批受害者出现在消防队员中。他们开始表现出虚弱、呕吐以及“核晒伤”的症状。医疗站的人员在现场为他们提供了急救,随后将他们转移至第126号医疗站。

到4月27日早晨,第126号医疗站的辐射水平已经高得惊人。为了尽可能降低辐射,医护人员将消防员的所有衣物搬到了医疗站的地下室。同一天,首批28名受害者被飞机送往莫斯科第6号放射病医院。几乎所有消防车的司机都未受太大影响。

以下是破坏中心的特写照片。

再一次提供了详细的注释与放大视角。

这是一张高细节的巨幅照片。

在事故发生的头几个小时,许多人显然没有意识到反应堆的严重损坏,因此错误地决定向反应堆的活性区注水以冷却它。为此,必须在高辐射区进行作业。然而,这一切努力是徒劳的,因为管道和活性区本身都已被破坏。

相反,核电站工作人员的其他行动,例如扑灭电站建筑物内的火灾,以及采取措施防止可能的爆炸,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行动或许防止了更严重的后果。在执行这些任务时,许多工作人员受到了高剂量的辐射,其中一些甚至致命。

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被抛起并翻倒的反应堆多吨重的顶盖。

对此材料有一个小补充。这些画面似乎是来自2013年乌方迷你剧《飞蛾》的片段。

我想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展示4号机组破坏的画面。

还有一些有趣的视角。

以下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石棺”的建设

4月4日,军团士兵塞尔吉的旅行笔记

现在是时候讨论一下如何处理事故的后果,举例来说,就是在4号机组上方建造所谓的“石棺”。

这就是“掩体”项目。

该建筑的主要目的,是封闭4号机组的开放缺口,以尽量减少放射性颗粒进入大气层,同时也是为了加固4号机组尚存的承重结构。

如果我们从切面来看“掩体”,大致会呈现这样的画面。

但如此复杂的工程建筑是如何建造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首先,需要移除被辐射和各种“有辐射”的垃圾污染的地表层,比如建筑残骸或反应堆石墨结构的碎片。

之后,他们开始建造一面先锋墙,以限制事故现场的工作范围。

接下来,必须为工地配备特殊设备。

需要高承载能力的自行式履带起重机。但苏联当时并没有这样的起重机。虽然有轨道式工业起重机,但由于需要在事故机组旁边组装起重机,决定放弃使用这些设备。现有的起重机太过笨重,难以转移到事故机组旁。

于是德国设备派上了用场——采购了三台德马格(Demag)公司的起重机。

起重机在远离电站的施工场地组装,随后被转移到事故现场。

还发现苏联当时没有生产用于施工的混凝土输送泵。

再次由德国提供帮助——采购了Putzmeister公司的混凝土泵。

事实上,4号机组最受损的一侧基本上已经没有墙体了,因此决定在这里建造一个级联墙。

这张照片非常清楚地展示了该结构。为了在不同的高度进行混凝土浇筑,就需要移动式混凝土输送泵。

在建造级联墙的过程中,研究了电站和反应堆的破坏情况。

这里有几张详细展示事故规模的照片。

这是事故中心的照片。

这是另一个关于4号机组中央大厅破坏的不同角度的照片。

与此同时,级联墙的建设继续进行。

整个模板内的空间都被浇筑了混凝土,建筑废料和结构残骸也被投进了里面。

还有更多的照片。

彩色照片。

同时,损坏的机房结构加固工作也在进行中。

接着,他们开始在4号机组屋顶区域安装金属结构。

3号和4号机组的通风管道特写视角。从3号机组方向拍摄。

4号机组的新屋顶开始出现了。

从另一侧的视角看。

级联墙的施工仍在继续。

没有激励口号就不能前进!

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接着,他们开始加固机组的端墙。

为此,他们使用了特殊的结构,并将它们靠近机组的墙体。

到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在受损的机房一侧建造新的屋顶。

这一侧的特写。

3号机组的屋顶也进行了加固。

工作接近尾声。

完工的“石棺”。

这是最终的结果——整体视角(相对现代的照片)。

但“石棺”的故事并未结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石棺”的结构开始失效,出现了各种弱化、漏水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建造一个新的、更现代化的掩体。

这个新结构就是新掩体——“穹顶”项目。

为了让新结构完全覆盖4号机组建筑,不得不拆除著名的通风管道,并用一个较小的管道替换,且位置略微偏移。

(未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2abaa355f2547ae333a02438b3c7b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