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29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官网贴出一条转自“长江日报”的一篇新闻稿件《45岁以下专科即可全家落户武汉》
文中对大学生落户政策再次进行调整,即“高等学校专科及以上毕业生(经教育部认证),年龄不满45周岁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可凭毕业证申请登记为武汉市常住户口,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均可随迁落户”。
看来武汉又人才引进不容乐观啦,不然经济发展上来了,按理说资本和人口也随之而来,为什么还得靠人才引进上加码来推进呢?
01
一再放宽,门槛低的不能再低了
这是继今年7月11日武汉市召开调度会部署今年引才育才“10项重点举措”,对大学生落户政策再次进行升级后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那么这次调整,与之前政策到底存在哪些不同呢,据武汉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称:
一是“全员”放开。将落户门槛放宽至专科及以上学历。同时,年龄均放宽至不满45周岁,博、硕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二是“全家”解决。大学生落户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迁落户。三是“全时”办理。大学生通过“湖北政务服务网”,可24小时网上申请落户。
与之前相比,落户范围已经覆盖了所有大学生,同时也取消了之前需要的“自有房屋”和“婚龄”等条件的限制。
如此看来,对于超过百万计的武汉大学生来说,如今的武汉落户门槛,已经是低的不能再低了。除非你压根就不想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武汉会选择一再放宽落户限制呢?
很明显,一切为了人口,武汉的人才引进面临的压力大嘛!
据湖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武汉市的常住人口总数达1108.10万人,位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重庆、成都和天津之后,位居全国第八。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表:房地产洞察(ID:fdc920)
从常住人口的增速上来,还远远不够“大”,尤其是在2015年增速达到了近年来的一个峰值之后,转头下滑。再加上自己“盛产”大学生,每年向全国各地输送三四十万优质高等教育人才,人才引进或许是迫于无奈的不甘心吧。
于是,2017年年初喊出“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也宣告着一场轰轰烈烈的“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开始了。同年年底,武汉开始以一方老大哥的姿态,向全国各大城市“宣战”。在喊出“大学生落户可八折买房”的同时,敢为人先地提出了“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专科4万、本科5万、硕士研究生6万、博士研究生8万,这一水准已远远高出2017年武汉市最低工资1750元/月的标准。
武汉对于大学生的爱,还是不容置疑的,上学前抢着要你来汉,毕业后力求不要离开,在就业和住房上遇到了困难,倾尽所能去想办法解决,若不是真爱,也用不着下如此大的功夫,花如此大的力气。
可事实,并非如想象的那般美好,人口增速虽在2018年有所上升,人才引进办法也留住了一部分毕业生。但,努力的背后,距离预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02
大手笔推动大武汉
武汉历来都自称“大”,先有“大上海”,后有“大武汉”,今有“大中国”!对于“大”的向往,最好的诠释就是武汉的城市口号“每天都不一样”!
从武汉市统计局可以看到,作为千万级的人口大都市而言,每年仅有十几二十万的人口流入,其增长率之小,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一向追求“大”的武汉,拥有着全国常住人口排名第八的大都市,同时拥有着2018年住建部公布的位列全国第五的《2018年最新办中国城市建成区域面积》仅次于北京、上海、重庆和广州。
同时有着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外加百万级的高等教育人才,武汉不甘心止步不前,更不甘心被邻居南京、长沙、郑州等城市所超越。
同时,我们从武汉市统计局数据可以看到,武汉市的城镇化似乎已经撞上天花板了,上升空间被逐步缩小。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08.10万,其中城镇人口 889.69万,城镇化率为80.29%,比上年末提高0.25个百分点。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89.29万,其中城镇人口871.87万,城镇化率为80.04%,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76.72万,其中城镇人口858.82万,城镇化率为79.77%,比上年末提高0.36个百分点。
近三年来武汉市的常住人口增长乏力的同时,城镇化率的提升由2016年的0.36%到2018年的0.25%。增量上不去,存量的盘活也遇到瓶颈。这就是武汉想做大所遇到的致命一击。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武汉盛产的高学历人才不但不能为自己城市所用,反而大批量外逃给北上广深做了嫁衣,进一步将本市的优质人口吸引过去。
倾尽所能,稳住这批优质人才的外出,一方面,能缓解武汉市发展的人口缺位,另一方面,能利用这批优质人才带动就业,从而进一步聚集人口的流入。
03
买房是新的增长引擎?
7月25日武汉市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发展的成绩单,武汉实现生产总值(GDP)7478.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领跑北上广深。
在GDP领跑全国水平的同时,财政收入却成了武汉的最大软肋。
武汉市的2019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837.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增速同比回落13.8个百分点。相比于GDP而言财政收入的增幅近乎已经脱节。
当然,增速的放缓不代表财政不行了!底子厚,才是武汉敢做“大”的底气!
有数据先显示:2018年武汉市的财力排名同GDP排名一样,位列全国50大城市排名第9位。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武汉市的土地出让金总额达到了1380.8亿元,位列全国第五。
与此同时,结合近三年数据可以看到,武汉的土地财政因为卖地收入过于庞大,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土地出让金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达95.1%,位列全国水平高位。
在面对2018年财政收入的极度乏力,进入2019年上半年以来,武汉市1-6月的土地出让金总额已经达到了949亿元,仅次于杭州位列全国第二,同比去年更是高达85%。
在城市规划建筑面积上,武汉以2475万方位列全国之首,高出排名第二25%。
如此看来,财政收入停滞,土地和房子,依然还是支撑武汉做大的两大支柱。在经济状况稍好的当下,加大火力,推动优质人才的落户来拉动再就业,从而将恶循环优化成正增长。
落户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买房,根据安居客的数据显示:武汉市的二手房均价在2016年8月的1.14万/平涨到了2018年11月的1.79万/平,涨幅达到了57.02%,达到了历史最高位。随后的大半年时间里一路微跌下滑至2019年7月的1.72万/平,跌幅3.91%。
武汉近三年二手房房价走势
来源:安居客
若是将降低落户门槛,看做房价的下行的动力,难免有些不大合理。若是说二者没有一点关系,那就是更不合理了。
总的来看,近来,武汉的经济增速还是很可观的,但财政收入却陷入停滞,可对于“大”的向往依旧没有丝毫的妥协。
人口压力下的加码引进力度,在这一特定时期,借GDP高增长的风使人才引进的力,不但可以缓解人口压力,也能继续推动城市稳健的发展,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全国楼市收紧的当下,武汉试图通过放开落户,以“曲线”救市的方式将经济发展推上更高的一个台阶,或许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武汉的当下确实是缺了点什么,但是做“大”的决心不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
同时,土地资源,公共交通,教育及科研上的优势,不可小看它未来的发展。
最后,不管怎么着,记住一点,武汉是铁了心的要做“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