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带走学生这类情况在培训机构已经屡见不鲜了,特别是文化类机构,一般都是一个老师教一批学员,从入学到结业,久而久之老师熟悉了教学节奏,学生熟悉了老师的教学方法,于是“结伴”脱离原有机构另立门户。
早在不久前我就听说了这么一个案例,一个老师,培训机构刚开不久,与人合伙的。两个老师共同负责招生和教学,结果那个合伙人直接就带走了近200名学员,而且就开在附近,这事给了他不小的打击。
——
那有没有一种合同或者协议可以约束这这种行为呢?
——
其实是没有的!因为太难界定了
1、你无法界定是老师主动带走了学员还是学员“自愿转校”。
2、即便老师承认了“我带走了你的学员”你也无法对其执行有效的惩罚措施。
好老师的离职对机构造成毁灭性打击,怎么破?
教培行业的人员流动似乎早已司空见惯。
2014年,高思思泉语文大规模离职事件。
2014年初,武汉新东方经历发展阵痛,以李哲、周良奇等为代表的几大主管集体离职,创立正学美途出国考试培训机构。
2016年初,乐课力以高薪的条件,从学而思挖走近百名老师,后续陆续带走数千学生。
……
教培行业的这种高离职率时常让校长们苦不堪言,一旦老师离职,除了招新成本、培训成本相应叠加之外,还可能出现老师积累的口碑带走学生,之前老师的培训成本付诸东流,新的老师无法快速适应等问题。
所以,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我们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校长们怎么样避免老师离职带走生源!
要知道,老师离职这件事情,是没有办法完全禁止的。
比起亡羊补牢,校长怎样防患于未然更重要!
▌建立科学的绩效体系
老师永远都会是学校最核心的资源,与其规避风险,不如主动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量化老师的绩效考核。无论是招生老师的招生转化数据,或者是教学老师的教务服务数据,都做到有据可依,量化考核,公平公正。
▌建立好教师人才梯队,完善培训体系
对于骨干教师,可以器重,但不能倚重。
把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是不明智的,同样,学校只依赖一名骨干教师也是危险的。
建立好教师人才梯队,需要成型的培训体系为前提。
能在短时间内对人才进行快速复制,让新招老师能短时间内得到成长,也可以减小损失,避免学校被某一个名师“绑架”;同时这样也会打击骨干教师“拥兵自重”的心理,从而减少管理上的风险。
▌建立标准化的教学服务体系
所谓标准化的教学服务体系,就是让不同的老师负责不同的工作环节。
比如教学、招生、运营、售后等环节不能被某一个老师大包大揽,从而降低老师的不可替代性。
老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能力可以独当一面时才会考虑离职出走,而学生家长更为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与发展性,而并不完全是因为这个教师本身。
所以,培训机构建立标准化的教学服务体系就非常有必要了,培养教学专才,而不是全才,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减少流失率。
▌使用师生信代替微信QQ进行家校沟通
很多发生离职老师带走生源的学校,大部分是因为没有规范沟通工具。
当老师离职,没有做好交接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导致老师能够大批量联系到学员,从而带走学员。
而使用师生信进行家校沟通就能完全避免这个问题,当老师离职,学校立即将账号回收,避免老师离职不做交接带来的各种问题。
新老师接手离职老师的账号,能查阅之前沟通的记录,与家长进行无缝沟通,避免老师离职带给家长动荡感受。
对于一个运营良好的教育培训机构来说,优秀的教师团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培行业优秀教师选择离开。
他们有些曾在教育培训行业深耕多年,有些从业几个月便选择离开,有人走的毅然决然,有的人却内心纠结。
关于离开,
他们是这样说的——
100天的时间,同样的内容重复了六七十遍,感觉身体被掏空;
作为一名教师,却得不到教师应有的尊重;
几乎没有晋升空间,也许三年之后的我还是这个样子;
孩子出点小问题,父母就把所有责任往我们身上推......
*以下采访人物名称均为化名
1
刘灵灵 | 曾经的英语一对一老师
在北京某中小学教育机构担任英语一对一老师,是刘灵灵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当时的她,收入是多数同学的2~3倍,因此在同学们看来,可以说是“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份看起来不错的工作,她做了仅半年的时间。
“老师没有正常的周末,工作时间也不太规律,因为这份工作,我几乎没有了和朋友相聚的时间。”刘灵灵回忆,学生周一到周五的白天要在学校上课,她的课几乎都被安排在周一到周五晚上和周六周日两天,而朋友们工作时间却恰恰和她相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和朋友甚至连一起吃顿饭的机会都没有。
除了作息时间,刘灵灵说,当初她选择离开老师这一岗位,还有另外两点原因,一是培训机构老师得到的尊重性不高,二是老师这一职业的个人发展有限。
“比如薪资,老师的薪资由上课量决定,虽然对那时刚毕业的我而言,收入很高,但过个3~5年,我的收入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2
陈泽犀丨曾经的高中化学一对一老师
“当老师的五年里我一直没想好以后要做什么,即使2015年走的时候我都没有想好,但是当时老师这份工作,我是肯定不想再做了。”
谈起过去,陈泽犀的语气十分坚定。当工作状态已到达身体的极限,即使离开之后前途未卜,他也没有迟疑。
“累”,是陈泽犀在当一对一老师的五年里最大的感受。他所在的机构不缺生源,忙的时候会从早上8点一直上课到半夜12点,连中午1个小时的午休时间都有学生要求上课。
“刚开始的时候自己精力很充沛,而且觉得工资很高能掩饰很多问题,前三年其实还挺愉快的,但后来越来越累,身体有点受不了。”他说。
由于长期的劳累,后面两年,陈泽犀发现自己的身体逐渐出现问题,有时上着课,突然就会出现恶心、胃难受等症状。“那时神经系统已经特别疲劳,自己就会想,再这么上下去,感觉有一天会直接挂掉。”为了身体,他选择了离开。
3
王杨丨曾经的语文老师
聊起当老师的那段经历,电话那头的王杨滔滔不绝。她曾是南宁某培训机构的金牌讲师,然而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行业。她选择离开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原因却是和学生家长有关。
“我们这个校区的家长两极分化很严重,有些家长特别配合老师,但也有些家长却很极端。”王杨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她班上有两个孩子互相打闹,但没过一会又和好如初,因此,她也没有太过在意这事。
没想到的是,当这件事传到其中一名孩子父亲那,便突然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他父亲不停投诉我们这个团队,还连着三天喝高了给我打电话,说要泼我硫酸。”王杨表示,类似的威胁,她收到过不止一次。
“有些极端的家长,平时自己不怎么管孩子,孩子出点小问题,就把所有责任往我们身上推。”由于父母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而且老师这一行业未来发展有限,王杨决定放弃努力得来的金牌讲师头衔,选择了转行。
众多原因夹杂在一起,促使老师离职,优秀老师的离职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但这一切在学邦君看来都不是问题!
如何降低机构对教师的依赖?
传统的依靠于老师的模式,已经很难持续了。对于机构来说,降低机构对教师的依赖,才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
1、如何降低优质师源流失对机构的影响?
2、培训机构在教学教研过程中的困惑有何破解之道?
3、教材无法本地化,过于依赖第三方内容,怎么办?
1让教研教学本地化、标准化
将教学过程中的题目、试卷、课件等在系统中进行留存,学校可根据教学效果对相关教材进行个性化的整合、编排,形成一套本地化教材体系。并将名师的每一个工作步骤都在系统中留下痕迹,学校可通过这些痕迹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供新老师演练复制,轻松管控教研工作中各个环节!
2轻松复制好老师,降低教师成本
通过统一教研方案形成教学标准,无论哪个老师上课,都可以根据标准化的教学过程进行课堂授课,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在线布置作业智能批改,减轻老师重复工作
提供海量题库支撑,学校可通过系统一键发布作业、自动批改,学生在线做答,实时监控学员完成情况,收集错题进行针对性提高,并立即对教学成果进行数据化分析,减轻老师重复工作,提高机构工作效率。
4借助未来魔法校内容平台
未来魔法校内容平台,搭建完整课程体系,全学段多体系多模块,丰富教研端,提高家长满意度;
精美课件和趣味小视频以及动态板书,增强课堂趣味性,让讲解更加高效;课件提供完整授课思路,说课视频和课堂实录,手把手演示讲好每一节课;快速复制老师,实现标准化教学,提升整体教师的授课水平,凝聚品牌合力。专门为培训机构老师打造,提供纸质版的教材(配套练习和笔记本)和教学平台(包括电子版讲义、课件、说课视频和课堂实录)。入住未来魔法校内容平台,请联系王老师(微信:wanghongyuan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