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回顾:
这两天,福建省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协会和贵州省建设监理协会引爆了监理行业的话题:对低于成本价招标的项目给予重点监控和13 家监理企业报价严重低于成本价被约谈监督!在某一媒体的2天阅读量超过了2.6万和1.5万,足可见引起的话题。
福州市某一项目1038.9343万元的监理费,被打3.5折后成了363.6270万元,远低于成本价。在招标阶段就被福州市建设监理协会致电要求修改,无果。
贵州一建设项目总投资18966.17万元,招标范围涵盖施工阶段监理、保修阶段相关服务以及专业技术咨询、外部协调等其他服务工作,建设周期15个月及整个保修期,要求人员配置 6 人。监理企业对监理服务费的投标报价及中标价 120 万元严重低于该项目施工监理加保修期相关服务的成本价。
现在我计算一下:每月只有6666元的费用,还不算保修期,即使打折人员到岗3人,也远远低于现在市场价。
2、原因分析
这两家协会也被成为“别人家的协会”,可以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他地方协会应该以此为榜样,积极主动为监理行业“清本溯源”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对害群之马鸣哨警告。
2020年3月,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下发了“四个试行标准”,力在推进工程监理的规范化建设。在工程监理被“吐糟”的当下,难得可贵。但是这两起爆出远低于成本价招标和投标不良行为,应该说是严重损害了监理行业维护监理市场正常秩序的努力。
众所周知,监理费的主要组成是监理人员费用。如果监理投标低于成本价,监理人员的基本工资都无法保证,势必中标后,监理企业采取减少监理人员或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的措施来保证公司的利润,以维持公司的运营。这样就会形成:监理人员少或监理服务质量差,业主投诉,影响监理行业声誉;或者是监理人员工资低,公司被吐糟,造成监理行业工资低,影响监理行业声誉。总之,被影响的是工程监理行业。
业主敢低于成本价招标,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正常思维应该知道监理企业也是要挣钱生存的吧?除非厚颜无耻了,不管中标监理企业的死活了。再换句话说:企业都死了,会让你好过吗?即使不死,也是半死不活,在业主跟前晃悠着,你不头晕吗?奉劝业主:按规矩出牌好。
军师早就说过了
监理人员的工资,在建筑行业应该是低的,以上海地区为例,监理员一个月4000元上下,而普通施工工人一天200~250元,工作时间基本上差不多,9个小时。监理员应该是项目监理机构的最低配置了,连这个成本价都没有,这个企业如何生存下去呢?
就这么多了
也许有人认为,现在由于疫情是特殊情况,低于成本价仅是权宜之策。如果在特殊时期都不能够坚持住底线,啥时间会是正常情况呢?现在不是一个企业在挣扎,大家都是一样,现在看的是一个企业过去的业绩和信誉度如何,挺过去就是最棒的,过不了这个坎,也应该从企业过去管理上找原因:为啥会被市场抛弃?这是企业管理者应该有的担当。退一步说:如果因为这个中标救活了一个企业,希望下次投标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为员工福祉的担当!
3、齐抓共赢
本人认为,监理行业要“三位一体健康管理”:协会导向,企业自律,员工规范。
各协会要要在全面服务大环境下,认真研究地方行业发展的特点,突出指导作用,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是经营主体,在自律情况下发展企业规模和业务,承担起应该有的社会责任,保证企业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
员工出来是工作的,挣钱养家糊口是基本要求,但是要按照规范要求工作,不做损害企业的事情。这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上部结构就会没有保证。
只有工程监理行业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各负其责,以政策做引导,以市场为重心,以服务为宗旨,才能让工程监理走出困境,再谱辉煌之乐章!
4、良好祝愿
当下,这仅是两起突出的案例,还有多少案例没有浮出水面呢?不得而知,希望做好没有。
本人认为:这两家协会的鸣哨,应该给违规操作的企业一个警示:监理企业不要饮鸩止渴,要规范经营行为,为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给业主一个警告:任何无底线都会付出代价的,低于成本价招标,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隐患存在,不知道在哪一天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