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一篇短一点的文章,介绍下志愿军怎么在夜战中和美军斗智斗勇。志愿军向来讲究近战、夜战,中国人的视力不会比美国人好,那志愿军凭什么能在夜战中比美军有优势呢?我们来看几次伏击和反伏击战斗。
在与志愿军39军交战吃亏后,1952年7月3日,美军第3师西移,接替了韩军第1师团的阵地。之前和志愿军39军115、117师的战斗让美军第3师学到了不少知识。所以这帮美国人刚刚接手阵地,直接派出了小分队袭击志愿军阵地,准备反过来给当面的志愿军40军118师一个下马威。
同时为了防备40军给他们一个下马威,美军第3师积极采取了伏击战术。
美国人是很狡猾的,美军第3师得到第8集团军情报部门的情报,在他们换防的同时,志愿军40军也正在换防。7月5日,40军得到命令,将阵地向西移,把118师和119师357团的阵地移交给39军116师。解放军头号王牌师在离开战场一年两个月终于再次重返前线。
部队换防时往往是最松懈的,志愿军当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在这种时刻,志愿军反而会提高警惕、加强前沿小分队的巡逻,防止美军偷袭。美军第3师就想钻这个空子。
7月6日凌晨,美军第3师第65团E连排长唐纳德中尉率领一支巡逻队悄悄在古庄里和116.9高地之间设置了一个伏击圈,准备伏击从196高地出发的志愿军巡逻队。
美军非常有耐心,在潜伏了半个晚上后,他们在拂晓前等来了一支志愿军小分队,这是40军118师354团的部队。美军唐纳德中尉不露声色,等到志愿军小分队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方才下令美军开火。枪声响起,当场有三名志愿军战士中弹倒地。但40军是什么部队?林彪手下的小老虎,战术素养是一等一的。其他战士或立即卧倒,或就地翻滚,并迅速依托地形地物向美军还击。唐纳德拿着机枪正打得起劲,一颗手榴弹飞了过来,唐纳德和美军机枪组全部被炸倒在地。
美军巡逻队,我们可以看到手上拿的是加兰德步枪
失去机枪火力后,剩下的美军发现这战斗没法打了,志愿军小分队手里全是自动火器,而美军除了机枪外,其他人拿的都是M1式加兰德步枪。美军先于志愿军开火的那点优势,在机枪哑火后,瞬间就没了。这战斗没法打了,美军立即转身逃跑。最终被伏击的志愿军只有3人负伤,而伏击一方的美军却3死5伤。偷鸡不成蚀把米,只能说美军的想法很有创意,一脚踢上去却碰到了钢板。
美军巡逻队正在休息,手上的加兰德步枪非常清晰
这就是美军从志愿军那学到的另一个知识。夜间小分队作战不能按照常规的武器配备,要给出动的小分队每一个人都配备自动火器,以求“快、猛、准”,最重要的自然是快。所以我们看志愿军的战例选编,不管是捕俘战斗也好,伏击战斗也好,还是反伏击战斗,袭击战斗也好,都有一句同样的话“给每一个战士都配备了自动火器”或者“每人一支冲锋枪”。
来看看志愿军小分队配备什么武器?照片里是人手一支美国M3冲锋枪,一般是波波沙
并不是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比美军好,而是志愿军深知在夜战中自动火器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分队出发前,都会特意调整武器装备,以保证在遇敌后占据优势。
7月8日,志愿军39军116师347团换防完毕,很快347团发现美军特别喜欢派小分队到古庄里和116.9高地一带设伏。347团刚接替阵地,就连续在这一带与美军发生多起交火。
7月20日晚,美军又来了。这次是第65团A连连长伍德上尉率领的一个排,他又准备带部队去古庄里附近设伏。正当美军寻找合适的地形时,一颗照明弹腾空升起。当美国大兵们揉着被晃晕的眼睛迷惑不解时,东、西、北三个方向三挺机枪响起,美军士兵像稻子一样被割倒,很快迫击炮弹也落了下来。大家都习惯了美军在夜间打照明弹,其实志愿军也打照明弹,志愿军视力不比美军好,黑灯瞎火的,不打照明弹,志愿军凭什么知道美军在哪里?
伍德在二战时期在第82空降师服役,再次来到朝鲜战场服役后,他任排长9个月后就提升为连长,战斗经验非常丰富,个人能力也很出色。他马上明白了,自己遭遇了志愿军的反伏击。和前文中志愿军的反应一样,伍德知道,必须打掉志愿军的机枪火力点,不然就全完了。伍德立即率领一个小队向志愿军最近的一挺机枪发起冲锋,并用手榴弹炸掉了这个志愿军机枪火力点。但美军显然代价更大,跟随伍德冲锋的5个美军,4个被机枪打倒,1个失踪,伍德自己受了致命伤。在伍德冲锋的同时,其他美军则开始求救。跟随伍德一起行动的第65团作战参谋波特菲尔德上尉拿起报话机大喊起来:“快来救我们,中国人用坦克向我们开火。”当然了,原话没有这么客气,原话是the bastards opened up on us with a tank。
美国随军记者拍摄的志愿军T34坦克
但我们也要原谅美国人爆了粗口,不过就是一个步兵小分队战斗而已,你中国人动用坦克是几个意思?
真是不好意思,以前我们实在是太穷了,没这个东西。用坦克袭扰志愿军是美军的常规战法,美军坦克欺负志愿军反坦克力量薄弱,其坦克动不动就跑出来对着志愿军阵地打几炮,打完就跑了,志愿军还真挺头疼的。这次116师重返前线,上级很够意思,给116师配属了两个连的坦克,有坦克就得用啊。这不,这次反伏击战斗就用上了。显然,效果很好,实战效果怎么样先不说,心理震慑效果杠杠的,美军非常不适应。
听到志愿军居然出动了坦克,美军炸毛了,他们认为志愿军这是想挑事。为什么美军会有这个想法呢?我们就得知道一点,抗美援朝战争的阵地战期间,志愿军和美军之间还是很有默契的,两军阵地中间会留一道缓冲区,在缓冲区内,双方都是用小分队作战。现在志愿军动用了坦克,美军就认为志愿军是“蓄意”扩大战斗规模。美军自己是经常用坦克在缓冲区作战的,凭什么志愿军动用坦克在美军眼里就是“蓄意扩大战斗规模”呢?美军的道理就是,你以前没有坦克啊。美国人就是这个德性,能用拳头讲话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跟你讲理。只有吃了大亏,他们才会换个腔调:年轻人要讲武德,不要整天动刀动枪的,要以德服人嘛。
美军C连后面还跟着火器连的无坐力炮排
于是美军出动了整整一个连。
45分钟后,救援的美军C连赶到,但A连连长伍德没有等到援军,他已经死了。美军C连赶到后,双方在169.9高地展开了第一场激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169.9高地是347团和美军争夺的一个焦点,以后还有文章)。最后美军称他们在白刃战中用刺刀捅死了高地上所有的志愿军,但又称高地上的志愿军15死12伤。我不知道写报告的美军军官行文为何如此矛盾,既然都捅死了,12个伤员哪来的?美军C连的损失是29人伤亡,3人被俘。这也是很奇怪的事,志愿军已经全部被刺刀捅死了,这3个被俘的美军难道是被鬼抓去的吗?不过这也是美军一贯作风了,上篇文章说的上浦防小南山战斗,志愿军就一个班16个人,打了败仗的美军在报告里写“歼灭志愿军200多人”。上浦防小南山是个小山头,200个人实在有点太拥挤了,所以咱们也别跟美军计较了。
很显然,这一次反伏击战斗志愿军347团占了大便宜。
李刚,后出任武警部队首任司令员
可团长李刚却发了脾气,他很不满意,因为志愿军有了不必要的损失。夜间小分队作战,讲究快打快撤,占了便宜就走,吃了亏也不要恋战。志愿军反伏击部队反伏击成功后,没有迅速撤离战场,指挥员太过于恋战了,还在那打得起劲,导致美军反扑时有了不必要的损失。虽然美军损失更大,但116师是什么部队?是那种只能我占便宜,你还不准还手的部队。李刚越想越气,于是7月24日,347团再次派出小分队前往古庄里设伏,这次李刚高兴了,设伏分队全歼美军前来的设伏分队15人,自己没有伤亡。7月25日晚,尝到了甜头的347团再次派小分队前往169.9高地设伏,当志愿军距离山顶50米时,突然遭到美军火力打击,3名战士负伤。部队查明,原来美军把缓冲区里的169.9高地给占领了,还突击构筑了工事。
这就是美军的问题了,玩不过,就翻脸要掀桌子了。本来美军第3师玩得很开心,整天利用古庄里和169.9高地或设伏、或夜袭志愿军。结果几仗打下来美军第3师吃亏了,就掀桌子了。我们刚才说,中美两军有默契,缓冲区是规矩的,但这种只用小分队在缓冲区战斗的规矩是非常脆弱的,说打破就打破。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这种,美军吃亏了,翻脸不玩了,志愿军也绝对不会惯着你,你翻脸,那我就揍你。另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志愿军或者美军偷偷把阵地往前挪了10米,第二天又挪了10米,第三天又挪了10米。于是另一方翻脸了,谁让你挪的?不行,打。当然还有第三种常见情况,我们下一篇文章来讲。
战场上的规矩是靠拳头说话,谁拳头硬,谁就是规矩。116师向来是欺负别人的主,没有自己被欺负的道理。美军偷偷占领169.9高地,这下李刚真的怒了,既然你美国人想整大的,那啥也别说了,打吧。
116师重返前线后第一次较大规模战斗,169.9高地战斗,一触即发。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