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大寒,抱成一团”。
1月20日,就是“大寒”节气了。
“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今年大寒正值“四九”。
此时,防寒保暖,仍然是重中之重,为了身体健康,不可忽视。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外”防寒、“内”滋阴。
严冬之时,万物凋零,人们容易出现精神抑郁、情绪低落等“悲冬”的表现,冬主收藏,“关键”在静心。
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那么还有没有一些大寒养生、养心的小贴士呢?
大寒时令又适逢春节前夕,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人们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因此,大寒时令,当御“五寒”。
冬令进补是自古就有的民间风俗。在这个时节给身体适当补充营养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由于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也略有不同。
首先,冬三月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
其次,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
最后,还要考虑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大寒节气应多吃温热养阳的食物,以提高机体耐寒能力。
日常饮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的食物有紫苏叶、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当有人因外感风寒而致轻度感冒时,常常会用生姜加红糖水来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其中,红薯、莲藕、核桃、花生就是四种进补佳品。
红薯味甘性平,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现代营养学证实,红薯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可代替主食,为机体提供营养所需。
莲藕分为嫩藕和老藕,其中,嫩藕较白,个头小、口感脆,有清热凉血的功效。老藕个头较大,颜色深、口感绵软,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冬季更适合食用老藕进补。常见菜肴糯米藕就是一道进补佳品,糯米性甘温,亦可健脾益气,与老藕相辅相成,更使功效增强。
核桃性甘温,有补肾固精、润肺定喘、润肠通便、健脑益气的功效,核桃皮可收敛精气,冬天正是需防精气外泄的闭藏之季。
因此,核桃皮虽苦涩,但也尽量连皮带仁一起吃。有润肠通便需求的人群,要将核桃仁去皮再食用。
花生味甘性平,能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对于冬季咳喘者和处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恢复期的患者,花生百合粥可起到补肺养阴、健脾宁咳的疗效。
由于核桃、花生等坚果类食物的含磷量较高,磷的贮留可能影响肾脏功能,肾功能不全人群应少吃花生、核桃等坚果类食物。
中医有“肉补脾胃”的说法,尤其大寒节气,动物性食品较植物性食品进补效果更佳,饮食中一定要注意荤素搭配。
建议大家多做红薯粉蒸肉、莲藕(老藕)炖排骨、酱爆核桃鸡丁或鸭丁、花生炖猪脚等菜肴。其中,鸭肉性凉,功效更偏向滋阴补脾,阴虚内热的人群可选择酱爆核桃鸭丁;怕冷体质、易腹泻、湿气重的人群可将鸭丁换为鸡丁。
运动:动一动少闹病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
大寒时节的运动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建议可以在阳光晴好的天气,上午10:00左右,下午2:00左右户外活动1个多小时。运动方式可选择慢跑、快走、登山、太极拳、郭林气功、八段锦等等。如果室内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而大汗淋漓,伤津耗气,不利于养生。
老话讲:“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时节,年关将至,浓郁的“年味”开始弥漫。家家户户也都在备年货准备过年了,远方的游子也踏上了回家的列车,养生君祝愿所有朋友们,阖家团圆,开心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