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亭、古树、古井,楠溪江古村中有一个得天独厚的纳凉场所

2020-07-04   温州古道

原标题:古亭、古树、古井,楠溪江古村中有一个得天独厚的纳凉场所

炎炎夏日,凉亭和树阴地是农村最佳纳凉处。若凉亭就在枝叶交错庇护的那一片树阴下,那更是惬意无与伦比。而在大若岩镇埭头古村就有一处得天独厚的凉亭场所……

古亭、古树、古井相映成趣

凉亭的位置就在埭头村有名的古樟树下,背靠卧龙岗。原村支书陈福林告诉记者,凉亭就是原来村中的三官亭。此类亭子除了具有一般的休憩功能外,还具有特殊的宗教色彩,是土地崇拜的延续,用于村民求神拜佛,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在墙面上建壁龛,塑神像,中堂一般还置有香炉和烛台。2002年重建后,破除了原先的封建迷信活动,成了村民聊天、纳凉休憩的好去处。

亭呈四方形,与楠溪江其他的古亭相似。一面以石筑墙,其余有木制美人靠座供人休息。凉亭背靠卧龙岗,右边是一片竹林,正面视野开阔,远处琴山苍翠。左边则是卧龙丘,雨季或是雨水多的日子,山水缓缓流下。亭子的四周均有鹅卵石铺就。

从亭子的左边拾级而下,沿着卧龙丘旁的一段石阶再拾级而上,沿路柿子跟早香柚果实累累,翠绿的颜色给炎热的天气带来一丝清爽。不足百米,便至卧龙岗。卧龙岗,据说因其地势蜿蜒,俯瞰如一条神龙盘踞在此而得名。岗顶的平台是经过人工修整过的,一棵巨大的古樟树华盖一样将平台覆盖的结结实实,树干大约要六七个人才能合围。浓荫蔽日,延伸出的树干亭亭如盖,而凉亭就在这树干下。树下有一条长长石条凳,村人皆乐于此地乘凉。平台的右上方是一个神坛,门里一棵古樟树,与平台中央的古樟树相互呼应,枝叶相交。人们远在村中,就可以看到团团浓绿。

旁边就是埭头有名的卧龙古井,是埭头村民食用、洗漱水源。沿阶而下,盘虬的古树根酷似一条卧龙探入水中。井直径2米许,深不可测,但可站着直接从井里取水。井壁长满苔藓,古井的上方立着一石碑,名八卦径,而因有八条道路可通往此地而得名。

陈福林感慨称,亭子的造型灵巧、规划布局恰到好处,协调而自然,合乎整个环境脉络,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

重建恢复古亭原貌

折回凉亭,坐在美人靠上。室外高温达38度,在亭子里却丝毫不觉得炎热。周围,茂竹修修,鸡鸣犬吠,眺望埭头村,层层屋顶连绵,颇有桃源之意。

据村民们介绍,亭子始建于800多年前,跟村子一样古老。现在的亭子是2002年重新修建的。原系木质结构,后因年久失修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部分塌倒,80年代完全坍塌。1997年,被拆掉后经村民筹资7万多元修造了一座混凝土结构的凉亭。但随着埭头旅游的发展,他们发现跟古村风貌格格不入,应该恢复凉亭旧貌。为此,原先带头捐资的村民,现今又带头参加拆除,重新捐资建造有古建筑气息木结构的凉亭。

村民陈三聪还记得自己当时就是第一个捐资。陈福林称只要符合村中集体发展的,村民都能舍小利顾大局无条件服从,特别是在文明古村建设中,全体村民都很积极投入。为了使凉亭的结构跟原来一样,村民中一些年龄较大的长者,特意从其他存有古亭的村子寻访,看到哪个部位相似的就记下来,再画成图纸,恢复原来的亭子面貌。

村民陈福华告诉记者,在凉亭中原来有一个鼓,直径约一米,挂在凉亭左上方的位置。因凉亭的位置在村中央,地势又高,只要锣鼓一敲起来,整个村都可听的见。“谁家中着火啦,或者村中有紧急的事情,只要鼓声一响,村中的男女老幼全都第一时间集中过来。”

在凉亭前有一口卧龙水井,原先是全村的饮水之地。后来考虑到老年人打水不方便,才又有了卧龙古井。自从村民家里有了自来水后,这口水井就慢慢不用了。如今水井里依然有水,为了不使脏物掉进水井,也为了安全,平时水井上方都用石板盖住。但是要是碰到做酒,村民依然用这里的井水。“这口井水质好,味甘,做出来的酒更醇更香。”陈福华说。

陈三聪则回忆称,小时候他常常在凉亭里看到有人在这里练武。村上有位练武师傅带着喜欢习武的村民,在这里练武术,渴了就从井里打水喝。

全村最热闹与人情味的地方

说话间,村民陈月亭提着满满一篮子农作物过来了,每次去田间劳作完回来的路上,就在凉亭里休息一会儿。每年村民在这儿扎堆纳凉,是村中夏日一景。不过人数最多的时候要数中午跟晚上。老人们常在这两个时间段聚在一起纳凉、聊天。村民说,夏天坐在这里他们都不用点蚊香,樟树发出的香气就已让蚊子跑得远远的了。

这里不但是村中纳凉的场所,也是老人儿时童年时光的回忆,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来此已经成为老人生活的一种习惯。像村民李小莲老人所说的那样,每天都要来亭子里坐一坐,看一看,跟人聊聊家常,才觉得这一天是完整的。

在陈福林看来,这地方曾是全村最为热闹与人情味的地方,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之前人们的生活都是敞开式的,在这里农妇们话家常,男人们聊种农作物,小孩们围着大人听故事。到了农作物成熟的季节,大家各自把自己的食物给大家尝新,一份麦饼,一碗南瓜汤,一碗猪下水……都成了村民美好的回忆。”

现在,闲暇时村民就会围坐在古樟树下,或凉亭里一起谈古论今,享受着几百年来古人留下的福荫。

来源 /中国永嘉微信公众号

永嘉传媒集团 记者 柳苗苗/文 实习生 吴南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