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伊朗空军军官哈吉扎德表示,距离伊朗2000公里的美国中东军事基地和航母舰队全部都处在伊朗的导弹射程之内。而就在哈吉扎德发表这番言论的前一天,胡塞武装刚刚袭击了沙特的炼油厂,导致沙特的石油产量减半,从经济上严重打击了这个美国在中东最大盟友。
而伊朗军方的发言也被外界解读为伊朗有能力随时对美国发起打击,以警告美国不要对沙特油田袭击事件轻举妄动。尤其是在美方指责伊朗才是袭击“幕后黑手”的情况下。
胡塞武装成功帮助伊朗解了燃眉之急
近一段时间,由于各种国际事件的发生,美伊两国的角力逐渐被人们所忽视。但是,对于波斯湾两岸来说,角力并没有因为被人们忽视而消失,无论是沙特、卡塔尔,还是伊朗和美国,都在加紧备战,如胡塞武装这般的伊朗代理人更是一直在作战。
总体来说,由于美国在中东能动用的力量有限,因此优势一直在伊朗这一边。只不过,这种优势也是相对的。
从伊朗敢于直接威胁对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和航母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伊朗确实面临着严峻的军事压力,因此不得不用此方法来壮胆,并同时威吓周边国家;二是伊朗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作战部署,整个国家处在随时可以转入战时体制的状态,以应对美国随时都有可能发起的军事行动。
不得不说,虽然能够在此前的一系列的博弈中占据上风,但是伊朗整体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实在是太过巨大,以至于一次失败就有可能令德黑兰的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要明确的是,胡塞武装的一次袭击就令沙特一半的产能报销。根据数据来看,目前全世界石油年产量超过1亿桶,而沙特就占据了10%的产能,换言之胡塞武装摧毁了全世界5%的石油产能。这一部分产能短期内无法弥补,已经有分析指在此次袭击过后,国际油价可能会上涨5到10美元,这对于同为产油国的伊朗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大的利好。
只有手里有钱,伊朗才有底气与美国对抗到底。在伊核协议签署后,伊朗曾经有过一段非常宽裕的日子,石油日产量一度达到了历史最高值310万桶。但是在美国撕毁伊核协议后,伊朗石油日产量不断下跌,现如今已经减少了30%以上,仅有200万桶左右,与其世界第四大石油储备国的身份极不相符
伊朗外长扎里夫一直在为伊朗四处奔走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世界从来没有改变,西方国家在遇到自身利益受侵犯的情况时必然会选择武力和制裁来解决问题。如果伊朗不能够打疼美国,在接下来的博弈中展现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必然会被美国及其盟友一拥而上,吃干抹净。伊朗现如今对美国的强硬表态,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争取生存下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