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宝爸宝妈都说,自从有了孩子,自己时刻处于崩溃的边缘。而很多“资深家长”则会语重心长的告诫这些新手爸妈们,现在说这话为时过早,中年人的崩溃从“辅导作业”开始。
有人调侃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前段时间,一段“一人训孩子、全小区受教育”的视频,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视频中一位妈妈深夜狂吼辅导孩子作业,响彻整个小区。
2019年,家长辅导作业崩溃的新闻屡上热搜,“渐进式崩溃”、“绑手式崩溃”等都反映了家长辅导作业遇到的困境。面对写作业时神游式、蜗牛式、野马式的孩子,家长心力憔悴。
不知从何时起,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情绪崩溃”屡屡成为新闻,辅导作业这事儿俨然成为社会公共话题。《中国青年报》曾报道,某在线调研机构调查了两万名家长,结果发现,超九成家长曾因辅导作业“情绪崩溃”,其中,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最大元凶。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2.32%的家长因为孩子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崩溃过。“一有风吹草动就东张西望,分分钟让人想暴走……”不少家长吐槽,成年人的崩溃是从辅导作业开始的。
我们看过很多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伟人的传记、轶事,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表现是令人惊叹的。牛顿做实验时,把手表误当鸡蛋煮;居里夫人课间演算习题时,身旁被恶作剧的同学堆满了凳子,竟丝毫没有察觉;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时,竟把和他一起乘车的小女儿忘记了……正是这种迷恋般的专注,伴随着火一般的激情,野草一般的执,使他们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里有“精、深、专”的探索,从而取得惊人的成就。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被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为“美国的孔子”的美国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天才的最大特质,就是能长久地集中注意于某一件事”。
注意力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准备状态。所以,它经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
注意力又称专注力,心理学上认为这表示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件事情时的状态。对孩子来说,是指他们能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专注力是孩子最基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良好的专注力是宝宝们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孩子越大,越能体现出专注力的重要性。
“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用心,上课写作业注意力都不集中······” 许多老师和家长应该都或多或少的说过类似的话。
很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并非孩子真的笨或者学习能力差,而是因为孩子的专注力不够,上课不注意听讲,爱溜号,没有效率。不论做什么事情,总是玩一会儿做一会儿。对于孩子的这些坏毛病,很多家长都会非常困扰。要想解决孩子这些问题,必须提高孩子的专注能力,良好的专注力才能够保障学习成绩。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而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
广州益寿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马平指出: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其实也是有关键期的(“关键期”的概念,对于80后、90后的妈妈而言,并不陌生。),在关键期内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注力的发展会随着大脑的发展而逐渐的培养起来,0~6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也是孩子专注力养成的关键时期。
在1岁以前,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专注力大约在一分钟左右,也就是说他感兴趣的东西,可能把玩个1分钟左右就失去了兴趣。
从2岁开始,婴幼儿就进入了细节敏感期,这是孩子注意力发展的开始。他很喜欢盯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看,即使这时周围非常的吵闹,但是他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受一点影响,这时孩子专注力会大幅度的上升,家长注意一定不要打扰到孩子的思考,这会对他的思维发育有不好的影响。
3岁后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已经达到成人的80%~85%了,这时外界的环境、家庭教育都会对孩子的专注力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要格外注意这时的教育。
儿童集中注意力本就是一件比较难得事情,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注意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慢慢改变,因此,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虽然注意到他们做事不专注,却没有刻意的去训练,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结果表明:专注力的培养主要在婴幼儿时期,世界上仅仅只有24%的专注力缺失的孩子会在青少年时期得到发育型改善,其他专注力不够的孩子会把这种问题一直带到成年时期,从而对生活和工作都造成影响。所以,当家长越是从小发现孩子的专注力不高的时候,越是应该立即培养,这样容易早些让孩子有一个好的习惯。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仅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专注的人。要知道,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能够把所有的时间、经历和智慧凝聚到想干的事情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可贵的品质,更是成功的基石。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一问题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疼,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也成为家长关心的问题。专注力和大脑发育有关,也和后天的培养环境息息相关。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会专注力不足?在早期教育专家看来,造成孩子专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等。
所以,做聪明的父母,首先要学会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专注力,开发孩子该有的学习能力。这才能让孩子成绩更好未来的道路更宽阔。
第一,营造安静的家庭环境。
想必很多家长也同样不喜欢纷杂的环境,在一个家庭中什么样的环境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能够给孩子营造一个舒服安静的环境,才能让孩子沉浸在一件事情当中,注意力才不容易被分散,这样子才能让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被外界所打扰。
第二,做一个不打扰孩子的父母。
学会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不要在孩子完成事情的时候,以爱的名义不停的打扰孩子在学习。在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一会递水,一会拿水果,这只能对孩子进行打扰。带孩子的耐心被消磨殆尽,便会失去了专心致志的劲头。学会做一个孩子成长的守望者,让孩子在专心致志中享受这个过程。
从3岁起这个阶段是培养改善专注力的最佳时期,许多孩子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培养好,专注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不光要懂得“守”,还要学会“攻”,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培养和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说起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些有针对性的刻意练习,比如感统训练或者脑反馈训练。但是,枯燥的训练,年幼的孩子很难坚持下去。
爱玩既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丰富认知、增长技能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专注力的培养上,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所以,今天若兰妈咪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怎么通过“游戏”等一些辅助工具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阅读、搭积木、拼图、串珠、找不同等都是培养专注力的很好的游戏。这种方法能高度培养注意力的集中,由于是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非常受孩子欢迎,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孩子5岁之后,还可以玩一些抗干扰类型的游戏。比如说,让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绕桌子行走一圈,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来。又或者让孩子玩“反向游戏”,即当听到指示后,做与指示相反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