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悠悠五千年,产生过多少多少奇人?发生过多少异事?又有多少谜团的答案已隐没在历史的黑洞中?有些人充满传奇,就连最终的去向,也成为历史悬案,成就一段段传奇,在后人的嘴里或笔下,被不断演绎。
提及我国历史上去向成谜的名人,老子当数第一。老子,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道家故事中凡人修仙的典范,更是让无数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在司马迁的笔下,将老子的传奇浓缩为短短数十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因而人称老聃,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后来隐居不仕,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莫知其所终”,好一个“莫知其所终”,为世人留下太多遐想的空间。
南朝宋人裴骃《史记》“集解”引《列仙传》:“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亦著书九篇,名《关令子》”。
按《列仙传》记载,老子是在出关过程中,被关令尹喜强使著书,也就是现存于世的《道德经》。在这之后,便“不知其所终”了。
也就是说,老子是在将他的智慧著成书后失踪的,究竟去了哪里?几千年来,虽是众说纷纭,但却均无过硬证据。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多少人能明白这简单几十字所蕴含的哲理?
据《史记》记载,徐福曾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和三十七年(前219和前210年),先后两次身负皇命,乘船出海,寻找神仙,遍寻长生不老之药。
对于还在翘首以盼长生不老之药的秦始皇以及当时的天下人而言,徐福长期东渡不归,这自然是失踪了。“平原广泽”之地虽被很多史学家引用,但却也是缺乏证据支撑的一家之言。
关于徐福第二次东渡,《史记》如是记载:“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有学者认为这“平原广泽”之地就是日本的本州,也就是传统中的日本开国之王神武天皇的建国之地一代,因为那儿不仅有琵琶湖与远淡海二大泽,还有九处平原,非常符合“平原广泽”的地理特征。
老子和徐福这两大历史名人的失踪之谜,至今已有千年之久,仍是充满疑惑的未解历史悬案,在历史和时光的隧道里,这些问题会变得越来越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