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时,最为诡异的一件事,就是刘秀的大哥刘縯功劳大、能力强,但是后来起义军推举出来的皇帝却是没有什么能力的刘玄。要知道天下逐鹿,如果是选首领的话,应该是择贤而立。想刘玄这样又无能又懦弱的人,很显然是不合格的。那为何合格的不立,却要选一个不合格的上位呢?具体原因有两个,但是都和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有关系。
以前有句话,叫做:亲不亲,阶级分。这句话用来形容刘秀、刘縯兄弟和其他起义军的关系来说,最合适不过。
在新莽末年,天下的起义军大致分为两路,一路是赤眉军,一路是绿林军。其中的绿林军,确实是一帮“绿林好汉”,组织非常松散。按照各自的地盘来划分,共分为平林军、下江军、新市军,舂陵军四个派系。舂陵军的首领,就是刘秀和刘縯。
但是,其他的几支绿林军,首领都是民间的豪强。他们起义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和享乐。说他们胸无大志,一点都不过分。统帅如此,底下兵将的素质可想而知。后来几路大军合兵的时候,几位领袖一接触,发现彼此情况差不多,谁也不比谁高多少,所以比较好相处。但是刘秀、刘縯兄弟,却和这些人格格不入,这样就无法避免地遭到大多数绿林军领袖的敌视。所以舂陵军从一开始,便是备受排挤。
刘玄从血脉上看,和刘秀、刘縯兄弟是同气连枝的。但是从能力上,和刘秀、刘縯兄弟相比,就要差很多了。早年间,刘玄曾经投奔过绿林四大系统的平林军,干了半天也就是个小小的安集掾,就是一个靠耍嘴皮子安抚老百姓的小官。后来还是因为自己的血统问,才被几大绿林系统推举出来当皇帝。从后来他的表现看,他是既没有治国能力,也没有军事能力。相反,和那些绿林军大佬们一样,他也是个贪图享乐的人。
从更始帝刘玄上位的这出闹剧,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什么成色。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管理意识,他们几乎从一开始就更像是一群土匪,而不是起义军。他们生活上自由散漫,追求个人的享乐,经常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所以往往农民军可以掀起起义风暴,但是最后却无法善终。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无法成功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