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山东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韩金龙带领中药材初加工创新团队,赴菏泽巨野海光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活动。他们针对当地丹参、黄芩等中药材的种植技术、种子种苗品种等进行现场指导。
3月24日,山东农学会海水农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向誉带领专家团队,赴乳山市在强柞蚕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针对合作社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部分社员进行了春季柞蚕暖茧、制种生产远程手机视频技术指导。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农学会积极行动,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组织各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的1000多名专家,参与疫情防控,开展科技服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远程视频、网上授课,无接触指导
通过远程视频,土壤肥料专业委员会李永强副教授和东营力大王农畜产有限公司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他们协助企业确定堆肥过程中翻抛、喷淋周期,提高了有机肥生产效率。
疫情期间,网上授课,被广大菜农誉为“疫情期间最美的礼物”。这件礼物,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教授秦旭利用钉钉在线软件,依托金丰公社线上平台,送给金丰公社托管服务的蔬菜产区广大菜农的。
2020中国马铃薯产业云网商大会线上直播大会,是土壤肥料专业委员会与理事单位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的活动,累计50万人次线上参与,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种植户、服务商、采购商和相关企业,也有马铃薯科研机构专家学者。
微信公众号也是一个崭新的桥梁和平台。旱作农业专业委员会通过挂靠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针对小麦不同苗情采取分类管理,发布农作物种植管理技术,初步统计,1300多人受益。
“一对一、点对点”,实施技术指导
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专家在菏泽鄄城开展科技帮扶活动。
各专业委员会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科技指导活动。
赵长星教授带领的小麦栽培科技研发团队,多次走进农田,开展小麦苗情调查工作和小麦水肥等试验布置工作,及时指导农民朋友战疫情,抢时间,做好春播和田间管理,为夏粮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志芬带领专家团队先后赴鄄城新景中药材合作社白芍种植基地、黄河滩区示范种植基地和商河昌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场指导中药材春季管理技术,对企业下一步开展产品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开展科技服务,为曹县孙老家镇指导农产品初级加工车间建设、大棚维修改造、土壤施肥养护、时令品种调整、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为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出谋划策,种植优良品种梨树100余亩;网络在线帮助寿光市检验检测中心解答疫情防控期间产品质量监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困惑点问题,保障寿光“菜篮子”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委员会专家进行检验检测技术指导。
起草方案惠及行业,亲力亲为坚守一线
有的专家起草方案意见,用来指导全省行业生产。都市农业专业委员会、省牧草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贾春林团队起草了《2020年全省春季牧草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发布之后,提升了牧草生产管理水平和牧草品质,保障了我省草食畜牧业平稳健康发展。
有的专家坚守一线,亲力亲为。旱作农业专业委员会玉米育种团队赵延明和李玉斌两位教授,疫情期间坚守海南育种基地,辞退雇佣的工人,钻进玉米地,完成授粉等科研试验任务。
在海南省玉米育种田里,赵延明教授给玉米授粉。
成立技术服务队,400多名专家走进田间地头
理事长单位山东省农科院创新模式,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目标,坚持防疫与服务两手抓、两不误,发挥科技优势,多措并举服务春耕备耕工作。
——编印咨询报告,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呈送省领导,发送给市、县农业管理部门以及16市农科院;
——围绕粮经作物、果树、蔬菜、畜禽、蚕桑等优势主导产业,编写《“战疫情、保春耕”—2020春季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手册》,提出了针对性的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组建小麦、蔬菜、畜禽、果树4个院级生产技术指导专家组,组织动员全院科研专家3000多人次通过线上课堂、电视广播、APP、微信、直播平台等,面向广大农户开展科技指导与服务;
——围绕小麦、蔬菜、果树、中草药、牧草、土壤肥料、蜂业、畜牧、家禽等27个产业领域,成立了由400多名科技人员组成的27支技术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定点定人科技服务活动;
——联合有关新闻媒体开设“战疫情、战春耕——山东12396线上课堂”,19名专家授课,网络直播收看点击量累计近900万。
农村大众记者 陈建志 通讯员 孙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