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土豆们:去北方旅游的这份防冻小攻略请收好!

2024-01-19     PSM药盾公益

原标题:南方小土豆们:去北方旅游的这份防冻小攻略请收好!

春节假期在即,

很多人对哈尔滨冰雪世界的壮美向往已久,

对东北人民的热情好客心动不已…

我假期目录里面必须安排上东北…

人在南方,心在尔滨…

想去见证泼水成冰的奇迹时刻…

但是,稍等,别激动,

最近那边都是零下20度左右~

您的御寒防冻攻略做好了吗?广医五院药学部这份防冻小攻略请您查收!

为什么要防冻?真的有那么冷吗?

北方城市的室内因为有暖气是比较舒服的,但是室外是真的冷,还有呼呼刮的西北风。在低于0℃的情况下就可能引起皮肤冻伤,如果气温在-26℃或更低时,我们可能在半小时或者更短时间被冻伤。哈尔滨最近持续的零下二十多度,出门真的能分分钟把我们冻伤了。

有朋友说,我小时候也长过冻疮,没多大事!NO! NO! NO!千万不可轻敌,冻伤和长冻疮不是一回事,冻疮是暴露于冷空气后皮肤形成的发炎斑块,一般可以自愈,但是,冻伤可能导致永久性、不可逆的组织损伤(坏死)。

哪些人容易被冻伤,重点部位又在哪?

1.严重程度:身体的任何部位暴露在0度以下的低温都可能有冻伤的危险,冻伤损害的危险程度取决于暴露于多冷的温度,以及低温作用时间的长短。

2.重点人群:因糖尿病或动脉硬化症导致血液循环差、血管痉挛,或手套或靴子太紧阻碍血液流动的患者发生冻伤的风险最高。

3.重点部位:暴露的手、足和面部最容易冻伤。

4.接触物品:暴露部位与潮湿或金属的物品接触可加重冻结,冻伤风险很大。

我们出发去北方需要带哪些装备呢?

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被冻伤了?

冻伤症状分为三个阶段,感觉也不同:

冻伤的第一阶段(轻微冻伤):冻伤的皮肤呈红色至紫色或比自然肤色浅。皮肤可能感到寒冷、轻微疼痛和刺痛。

冻伤的第二阶段(浅表冻伤):需要药物治疗。我们的皮肤可能会感到局部温暖发热,但其实皮肤中的水正在慢慢冻结成冰晶。由于我们的皮肤含有超过 60%的水分,所以可能会产生“针刺”的感觉。然后,皮肤会出现刺痛或肿胀。恢复温度后,皮肤会出现疼痛、脱皮、起水泡。

冻伤的第三阶段(严重冻伤):深层的皮下组织开始冻结并完全麻木。一两天后,冻伤的皮肤上会出现大水泡。冻伤的皮肤变黑是因为皮肤细胞在冷冻后死亡!!!轻微冻伤可以自行处理,但是发展到浅表冻伤建议咨询医务人员或者就医,深度冻伤则需要紧急就医治疗!

如果发生轻度冻伤,我们可以这样做:

1.立即脱离寒冷的环境:可以去附件有暖气的商场逛逛或者打车回酒店。

2.尽快使冻着的位置恢复温度

  • 四肢:可以把冻着的手或者脚放入温水(约42℃)中浸泡至皮肤转红 (尤其指甲床变为潮红) 、组织变软为止,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
  • 面部、耳朵:对于面部或耳朵冻伤,可以用42℃的温水浸湿毛巾,局部热敷。
  • 如果没有温水,可以用衣物进行保暖(如帽子、手套、口罩)等。

3.喝温热的液体:茶、咖啡或汤可以帮助我们从内部取暖,但是注意不要喝酒。

发现冻伤,千万不要做哪些事:

  • 回温时尽量不要移动冻伤部位,避免用冻伤的脚趾或脚走路。
  • 千万不要把冻伤的位置直接烤火、或者加热垫、电热毯直接暖手,也不要用或者用过热的水回温,因为冻伤的位置可能会暂时性麻木,过热会引起烫伤、烧伤。
  • 不要去揉搓冻伤的位置,更不要用雪去揉搓我们冻伤的皮肤,因为揉搓冻伤后坚硬或麻木的皮肤会加重组织损伤。

如何用药物来缓解冻伤带来的不适呢?

——请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户外再美,也要定时去室内溜溜,回回温!毕竟我们南方小土豆们真的不抗冻,收藏好这份防冻攻略,等待春节假期,带上家人们快快乐乐出发去北方玩雪吧!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药师 彭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3a141932157ed66cc033aa29b4d01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