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探险|活动报名

2023-10-19   中国国家地理

原标题: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探险|活动报名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探险|活动报名

活动信息

·

活动时间:

2023年10月27日—11月2日(7天)

·

活动地点:

新疆

·

报名咨询: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

010-64865566-227/229

(工作日9:00-18:00)

活动负责人:番文涛 13522343748

cngexpedition

克里雅河

发源于昆仑山

流经和田地区于田县

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在克里雅河流域范围

分布着汉代的圆沙古城

魏晋至唐代的喀拉墩

以及唐代丹丹乌里克遗址群

越深入沙漠腹地

遗址的年代越为久远

深藏的历史也更为古老

在浩瀚的沙漠中,古代文明与古绿洲属于依附关系。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克里雅河在沙漠腹地干枯断流,这些沙漠绿洲古城也逐渐消失,最终掩埋在沙漠之下。

本次考察,我们将由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出发,沿克里雅河下游穿越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考察克里雅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找寻漂移的绿洲文明,探讨分析当时人类的活动规律及环境变化。

随队专家

穆桂金

现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第四纪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干旱环境的形成及演变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多次率队穿越沙漠腹地、进入罗布泊无人区、登上昆仑山高海拔寒区考察。

考察课题

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因及演变,探究风沙危害与灾害防治;

调查沙漠动植物与沙漠生态;

了解沙漠河流变迁与绿洲变化,解析古遗址时空分布与自然环境变迁的关系。

目的地介绍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6.境内分布的著名山脉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盆地则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从而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独特的地貌和漫长复杂的地貌演化历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地形特征和种类繁多的地貌类型。由于新疆地处亚洲大陆腹地,是世界上距大陆周边海岸最远的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广袤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置示意图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仅次于撒哈拉沙漠区中的鲁卜哈利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作为一个“文明的大墓地”,在上个世纪初,塔克拉玛干一度成为世界性的探险乐园。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盆地挖掘出的宝物,至少收藏在全球十几个国家的博物馆里。

摄影/李学亮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文化宝库。沙漠吞噬了不计其数的城镇、村庄,吞噬了生命、传奇和细节,但留下了废墟和遗址,留下了遥远的回声、零星的记忆和无限的遐想。楼兰、尼雅、小河、米兰、热瓦克、丹丹乌里克……

这些著名的古城记录了丝绸之路的繁华和兴盛,并且经过了时间之手的精心打磨而熠熠生辉,成为大荒中的火种,重新播进人类的心田。有翼天使壁画、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罗马柱、印度佛像、楼兰美女……这些地下出土的信息透露:这里是地球上唯一四大文明交融的地区。

图1:出自楼兰属地伊循城(米兰古城)

图2: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锦

在西昆仑山的主峰 ——昆仑峰东面有一大片山地冰帽——古里雅大冰帽,面积达346平方公里,这里是流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条大河——克里雅河的源头所在。这条河流曾穿越浩瀚的沙海注入过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横穿沙漠的四条绿色走廊之一,干旱大地上流淌的“生命之河”,历史上孕育了丰富的绿洲文明

克里雅河两岸生长着大量的胡杨、红柳、芦苇等植被,生态系统完善,形成了东西宽十余公里,南北长三百多公里的绿色长廊。在戈壁与沙漠中克里雅河在没有一条支流补给的情况下,在水流下渗和沙漠地区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克里雅河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推进200多公里后,消失于茫茫沙漠之中

这一路,我们将沿克里雅河,穿行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去寻找克里雅河在茫茫沙漠最后消失的地方;去了解克里雅河流域的自然、人文风貌;去探究克里雅河流域绿洲演化、古文明兴衰。

行程亮点

01

记录克里雅河流域典型绿洲植被

正是在这片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地方,在克里雅河流域其尾闾地区,形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的一片绿洲,依然存在着坚韧的绿色生命,点缀在黄沙之上。这片沙漠绿洲,承载着自汉代以来“丝绸之路”绵延下来的遗迹,它见证过历史的辉煌。

随着上游于田绿洲发展时对克里雅河水的利用,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加大,作为克里雅河下游,现存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最后一片绿洲,其植物多样性正呈现减少趋势,使得该地区植物保护与研究工作尤为紧迫。

此图为2021年巴丹吉林沙漠考察活动成果

本次考察活动,我们将协助专家,对克里雅河下游流域典型的绿洲植物进行调查、采集和拍摄清晰野外影像资料。这对于典型绿洲植物的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为今后该地区的植被与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02

走进一座活着的沙漠博物馆

塔里木盆地西部高山阻挡了主要气流通道,由于青藏高原、天山山脉以及帕米尔高原的抬升阻碍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所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的降雨量较少。在沙漠腹地的克里雅河与和田河之间,浩瀚的沙海一望无际,景色非常壮观,有着最多的沙丘景观,几乎无所不有,变幻莫测。

正是不同方向的风力驱使沙粒不断运动,从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沙丘景观。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长1100多公里,南北宽550公里,面积约33.7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面积的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沙漠。沙漠的形成主要与干旱气候和沙源两个因素有关。我国沙漠沙主要来自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其次是来自第四纪以前的砂岩风化产物。

沙漠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其表现为土地退化、生物群落衰退、气候恶化,了解风沙危害与灾害防治,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密切相关。

03

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干旱沙漠地区的影响?

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突现创纪录洪水的新闻,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300多平方公里沙漠变成泽国。想到沙漠,给人第一印象,沙漠是一个极度干旱和缺水的地方,这一新闻报道,颠覆了许多人对沙漠的认知,有谁能想到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会出现洪水呢

极端气候异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是偶然的现象,还是以后的常态?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不仅导致许多区域降水量发生变化,而且还会引起降水量时空上的重新分配。西北干旱地区出现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现象,虽尚存在一定争议,但南疆地区降水总体上呈增加趋势,降水量的增加,这对干旱的南疆沙漠地区是一种机遇还是一种挑战?

摄影/阿丑

此次考察,我们将对话一线干旱区研究的专家,探究沙漠突发洪水的原因,了解沙漠地区的土壤及地貌,探讨未来干旱区能否变绿洲以及所面临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04

探寻克里雅河与绿洲古国的变迁

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克里雅河流域已经成为塔里木盆地南北缘重要的文化交流通道。据考古发现,在克里雅河中下游地段沿河两岸。保留下很多古代人类的光辉遗迹,如著名的有喀拉墩丹丹乌里克圆沙古城等。这些绿洲古国都与克里雅河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

象牙房是唐代军镇所在地

丹丹乌里克,是维吾尔语“象牙房”之意。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考证,这里曾是唐王朝设置在于阗的军镇杰谢镇所在地。茫茫黄沙下,掩埋着公元8世纪的宗教庙宇、官府衙门和民居设施。图是上世纪初斯坦因拍摄的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木骨泥墙的建筑框架彼时仍在。

喀拉墩遗址群在于田县北,整个遗址呈不规则的条带,北东方向分布在河岸的一级阶地上。喀拉墩遗址中大量散布着各种动物的碎骨,包括有羊、马、牛、骆驼、野猪、黄羊和一些飞禽,证明这里曾有相当规模的养殖业,同时还进行过狩猎活动

这是喀拉墩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观音面如满月,左侧一只手里,举着仅存一半的圆形物体,圆中间是用简笔勾勒的小动物。有人说它是于阗国的守护神——鼠王。摄影/刘玉生

1901年4月英国人斯坦因在盗掘热瓦克佛塔遗址时拍下的照片。佛塔外环绕一圈回廊,回廊两侧全是巨型造像。为使拍摄效果更加清晰,斯坦因让人清理了造像周边堆积的黄沙,导致其大量残损倒塌。斯坦因走后,闻讯而至的寻宝人又将余下雕塑毁坏殆尽。

图为热瓦克佛塔的现状(摄影/赵来清)。曾经的它,比丝路南道上其他所有佛塔都宏伟壮观。

在两千多年前克里雅河下游,就已是农牧并举的经济生活方式。河流的自然改道、气候干旱和社会的长期动荡是促使河流下游古绿洲消亡的主要原因,研究绿洲的形成和演变,对克里雅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改变保护和解析古遗址时空分布都具有重要意义。

05

拜访最后的沙漠部落民族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 有一个中国面积最大的村落——达里雅布依,维吾尔语意为“大河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几乎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几百公里沙漠现在依然不通公路,几乎与世隔绝,这里有千姿百态的原始胡杨林、神秘的沙漠景观,克里雅人自称四百多年前迁徙到此,因沿克里雅河而居,故被称为克里雅人,在被发现之前,神秘的克里雅人一直不为人所知!

最早发现克里雅人并进行史料记载的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896年,他从于田县出发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沙海中找到汉唐遗址丹丹乌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后,他沿克里雅河追寻沙漠历史生命痕迹,当他来到达里雅布依时,发现蜿蜒的河水在这里形成了一块神奇的绿洲,茂密的胡杨林里不仅有成群的野骆驼、野猪,更有一个生活在这里的牧民部落,这就是达里雅布依

斯文·赫定后来在《亚洲腹地旅行记》中描述说:“树林中的这些人是真正的隐者,连中国皇帝管理着的新疆都不知道。”

关于克里雅人的历史也让人难以捉摸: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了新疆;另一说法是克里雅人原来就是这里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种说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楼兰人的一支。他们究竟来自哪里,至今仍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

06

行摄大漠深处的“桃花源

沿克里雅河两岸生长千姿百态的原始胡杨林,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唯一乔木,胡杨悉数被当地人利用,他们用胡杨木搭建成最原始的房屋

每年10月下旬,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黄金季节。这个时间风沙小,温度不高,塔里木盆地的胡杨树会变成一片金黄色,这也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秋日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程介绍

D1 10月27日

和田集合

欢迎晚宴+行前说明会+专家讲座

住宿:和田酒店

D2 10月28日

和田—昆仑大峡谷—普鲁村—于田县

乘越野车穿越昆仑大峡谷,造访世外桃源普鲁村。

住宿:于田酒店

D3 10月29日

于田—沙漠腹地穿越—达里雅布依新村—达里雅布依

乘越野车,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麓,穿越至沙漠腹地,拜访达里雅布依新村,了解因生态环境的恶化,搬迁住进新村的克里雅人新居生活。

住宿:沙漠露营

D4 10月30日

达里雅布依—克里雅河古河道—沙漠腹地—达里雅布依

前往达里雅布依(老村),沿着克里雅河深入沙漠腹地,考察河流沿岸胡杨、红柳和芦苇等沙漠典型绿洲植被;

抵达中外考古学家、探险家都向往的达里雅布依,了解达里雅布依自然、人文风貌,考察克里雅人古老原始村落,欣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日落风景及茂盛的胡杨树。

住宿:沙漠露营

D5 10月31日

达里雅布依—于田

沿着克里雅河的老河床、胡杨林继续深入沙漠腹地,寻找克里雅河在茫茫沙漠最后消失地;

沿老河床继续深入,探寻比达里雅布依绿洲更为古老的三角洲,考察克里雅河流域早期人类活动之场所,寻找沙漠历史生命痕迹。

住宿:于田酒店

D6 11月1日

于田县—小佛寺遗址—热瓦克佛寺遗址—吉亚乡—和田

考察曾经是古丝绸南道上重要的佛教圣地热瓦克佛寺遗址、小佛寺遗址,考察艾德莱斯绸起源地——吉亚乡。

住宿:和田酒店

D7 11月2日

和田返程

活动结束

-END-

文字编辑 | 陈锐

海报设计 | 常迪

微信编辑 | 黄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