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奚冈,寄情诗画,山水花石,逸韵超隽

2019-11-28   书画素材

奚冈(1746—1803) 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原名钢,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原籍歙县(今属安徽),一作黟县(今属安徽),寓浙江杭州西湖。不应科举,寄情诗画,山水花石,逸韵超隽。曾游日本,名噪海外。乾隆时,征孝廉方正,辞不就。刻印宗秦、汉,与丁敬、黄易、蒋仁齐名,号西泠四大家。并与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称西泠八家。

奚冈,工书法,擅篆刻治印,宗秦汉,9岁就能隶书,后来行、草、篆、隶,无一不精,而以绘画名于世。他的山水画潇洒自得,花卉兰竹超逸脱俗。师法丁敬,并有发展,风格清隽,为浙派印人之杰出者。与丁敬、黄易、蒋仁齐名,为杭郡四名家,再加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为西泠八家。亦工诗善书,长于绘事,性孤介,非其人不予。书兼工四体,真书法褚遂良,古隶笔意超逸,高出流辈。山水潇洒清润,得董其昌法。他性格旷达耿直,不求功名,藐视权贵,终老布衣。他的书画成名后,求画者络绎不绝。但对官吏富豪重金收买,不屑一顾。浙江巡抚阮元多方托人求与谋面,仍未如愿。老年入李流芳一派。花卉有恽寿平气韵,兰竹亦超脱,为浙中画家巨擘。曾作《溪山素秋图》、《蕉竹幽兰图》、《春林归翼图》等轴。传世画迹有《蕉林学书图》卷、《题襟馆图》卷,现均藏故宫博物院。著有《冬花庵烬余稿》。[1] 近年关于奚冈的研究,以西泠八家研究专家朱琪的《奚冈的家世、生平与篆刻艺术》(《第三届西泠印社孤山证印国际印学峰会论文集》)、《关于奚冈的几个人生面向》、《奚冈年表》等最为深入,并著有《奚冈研究》。

清,奚冈《岩居秋爽图》

《岩居秋爽图》轴,清,奚冈绘,纸本,设色,纵113.5cm,横48.5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款署:“仿井西老人岩居秋爽图。嘉庆丙辰小春。蒙泉外史奚冈。”“丙辰”为清嘉庆元年(1796年),作者时年51岁。

图绘峰峦高耸、庭轩虚敞的江南秋景。奚冈的山水画在宗法元四家的基础上又上溯五代董源、巨然,下逮明人董其昌及清人王原祁诸公,萃其逸韵而自成一格。此图是他法黄公望(号井西道人)笔意所作,笔法清秀,润色淡雅,意境深远,颇得黄氏画作中雅洁淡逸之趣。

奚冈(1746—1803年),初名钢,字铁生,号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钱塘布衣等。能书善画,工篆刻,与丁敬、黄易、蒋仁并称"西泠四家",是浙派篆刻的代表人物。

清 奚冈山水册

清代奚冈书画册页十二开

清代奚冈书画合璧册《奚铁生先生书画册》,十二开册页(26.5×17cm),醉石山房藏。瀚海2007春拍,成交价47.04万元。

奚冈(1746—1803),字铁生,安徽人,寓浙江杭州西湖。奚冈工书画,擅篆刻治印,为浙中画家巨擘。乾隆皇帝多次巡游江南,浙江督抚为迎接圣驾在西湖岸边建造了一座行宫,由于奚冈的名气较大,地方官员就请奚冈前去宫内作画。奚冈对此坚决回绝,督抚一怒之下,就派人执械将他押至行宫。奚冈不畏权势,坚决地说:“焉有画而系之者?头可斩,画不可得!” 督抚的幕僚十分钦佩他这种勇气,赞道:“尔非童生,乃铁生也。”此后,奚冈便以“铁生”为号。

仿惠崇小景。铁生。

杨柳愔愔绿到天,数峰依约若为连。空明留与闲鸥鹭,更着斜阳一钓船。铁生。

仿西庐老人。蒙道士。

溪阁参差烟树重,飞流几处玉淙淙。西山有意如留客,排闼先来枕上峰。铁生。

仿董思翁。蒙泉冈。

雨余犹阁岭头云,树色岚光湿不分。此是董家新说法,巨然心印付敷文。铁生。

秋山访隐。蝶野奚冈。

空山无尘径屈盘,峡束怒流百道寒。支筇访隐忽竟到,读书声出青林端。铁生。

柯丹丘霜林远岫,萧澹闲旷,盖从李营丘寒林图写入。蒙道士仿意。

营丘画法见丹丘,腕底云泉着意收。消得闲心向山色,萧萧寒日一林秋。铁生。

仿黄鹤山樵画。蒙老奚冈。

山居清谭未全飞,听水看云坐钓矶。送客夕阳遂醉卧,又逢凉意入松扉。铁生。

黄子久层山深壑。散木居士冈。

江上青山系梦思,画禅中断怅何之。太常拍手尚书笑,我自低头拜大痴。铁生。

仿仲圭。鹤渚生。

千倾芦花看作雪,数峰寒翠远堆烟。道人拨棹不归去,自爱五湖秋水船。铁生。

水南草堂图。庚申九秋,蒙泉外史奚冈。

渺渺沧波漠漠烟,水南茅屋住诗仙。知君好句初成后,秋月芦花放钓船。铁生。

仿倪高士。铁生。

兴到云林翰墨香,翛翛疏影竹风凉。鸥沙渔浦苍茫外,着我临溪旧草堂。铁生。

蒙老作。

涧底寒涛起卧龙。风回刚应上方钟。山僧不管门前事,一任闲云过别峰。铁生。

江天帆影。王耕烟有此作,盖摹燕文贵本。散木居士。

老笔盘空万马驰,大痴诗境见当时。不知若个僧窗下,一曲清江帆到迟。铁生。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奚冈,寄情诗画,山水花石,逸韵超隽

清 奚冈《仿古山水四屏》

西泠八家之奚冈(篆刻)

奚冈篆刻宗秦汉,师法丁敬,风格冲和拙质,淡雅疏逸,为西泠前四家之一。书法四体皆精,九岁能作隶书,及长笔意超逸;楷法从褚遂良出。画名极盛,山水得董其昌法,清新华滋,潇洒自得;花卉有恽寿平之气韵,兰竹散逸绝尘。列清代画史乾嘉四家之一。有《冬花庵烬余稿》《蒙泉外史印谱》行世。

好友梁绍壬在一幅奚冈画像上题诗道:“先生之品峻且洁,皎如孤鹤云中翔。先生之诗妙天趣,冬心(金农)樊榭(厉鹗)有瓣香。先生之画擅众美,衣钵徐(立山)华(秋岳)兼陈(玉几)方(环山)。先生铁笔恣奇古,后先丁叟(砚林)伯仲黄(小松)。先生大隶脱凡近,上法汉魏兼宗唐。先生酒怀更磊落,一饮往往倾百觞。”(《两般秋雨庵随笔》奚铁生条)六个“先生”开句,生动刻画了奚冈的个性和才华。

奚冈篆刻,继承了丁敬朴茂古秀的一面,茂密处见通透,浑成中见散逸。所以后人评说“奚铁生以淡雅胜”。他对汉印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开拓性,读出了汉印的奥妙:“近世论印,动辄秦汉,而不知秦汉印刻,浑朴严整之外,特用强屈传神。今俗工咸趋腐媚一派,以为仿古,可笑!”(“汪氏书印”款)“印至宋元。日趋妍巧,风斯下矣。汉印无不朴媚,气浑神和,今人实不能学也。”(“铁香邱学敏印”款),他反对的是“腐媚”,崇尚的是“朴媚”,一字之别,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大相径庭。这是丁敬继起者对秦汉印章的审美特征领悟渐深、创作积累日多的结果。

奚冈对“以书入印”这一命题,有若干具体的提示,很有创见。他强调要得汉印神韵,需以隶法相参。“作汉印宜笔往和圆,神存而方,当以《李翕》《张迁》等碑参之。”(“金石癖”印款)“参以《受禅》”隶法,庶几与古人气机不相径庭矣。”(“梁玉绳印”款语)更为可贵的是,他将视野放宽到篆隶以外的书体:“印泥、画沙,鲁公书法也。铁生用以刻石,一洗宋元轻媚气象。”(“百钝人”印款)从一些小圆朱文印中,还可以看出奚冈对小篆入印的创新实践非常有个性。这些对于全面认识奚冈,乃至浙派的创作观十分有益。

奚冈把浙派篆刻的形式美的特点,归结为金石气、书卷气的营造:“刻印一道,近代惟称丁丈钝丁先生独绝,其古劲茂美处,虽文、何不能及也,盖先生精于篆隶,益以书卷,故其所作辄与古人有合焉。”(“频罗庵主”印款语)这个说法和蒋仁在“勤斯补拙”印款中的话极其相似。西泠诸子作为一个流派,不仅在创作上有共同的风格特征,在印学思想方面也相互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