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教育-2019淮安事业单位面试试题热点——过度监督问责

2019-10-29     安徽国培

某地基层女干部开会时抠脚的照片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舆情出现后,女干部向当地党委作出检讨。有人认为作为基层干部,行为不雅,就应该真诚作出检讨。也有人认为监督干部不能煞有介事地上纲上线,要给基层干部多一些理解。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对于题干中的观点我认为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们更思考看到监督问责如何更加科学的发挥它的作用。

对于第一个观点,基层干部干部不仅代表自己的形象,还是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干部不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不仅会让自己非常“不好看”,还会让政府的形象受损。这位女干部的行为无论放在什么场合都是一种不雅的行为,更何况是在开会这样一个严肃的场合。不仅仅不利于个人文明形象,更加损害了单位的形象。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引以为戒,在任何场合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对于第二个观点更值得我们思考。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没有督查就没有深化。督查问责的目的是促进干部增抓实干、求真务实,把重大的政策部署变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营造出“竞相作为、主动作为”的势头和氛围。但是这类问责我认为确实属于过度问责。

随着问责的增多,更多的是让基层干部哭笑不得。首先,过度的问责会增加基层干部的精神压力和心理疲惫,这是摧垮基层干部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有谁愿意在工作中背着处分开展工作,让工作变得被动。上级部门常以问责处分来推动工作,使基层干部干事没有“安全感”,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就会被舆论,被问责。其次,问责多了大家就会变得麻木,对待工作的激情会受到严重的挫败。过多的问责只能促使基层干部更加疲于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也会让工作变味走调,甚至形成新的形式主义。而且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到这样的细枝末节,也会把严肃的政府工作变得像八卦新闻一样娱乐。

对于监督问责,我们当然要坚持落实到底,但是一定是有一个科学的指导标准,让监督问责切实发挥实效。

第一、明确监督问责的具体内容。列好问责清单,比如不作为、政策落实不力、违反规章制度、考核不合格等,也让领导干部有明文可以遵循。

第二、用好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好三个区分,切实为“李云龙式”干部做好制度保障。避免给干部造成干多错多问责多的困扰,导致党员干部在做事时畏手畏脚的情况出现

第三、明确监督问责的流程。要严格依照问责条例和其他有关党内法规的要求,深入调查了解、仔细核实,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当事人的特殊情况等细节问题都搞得一清二楚,正确区分问题性质,严格决策和审批程序,既不放过失责者,也不能感情用事、不分青红皂白就问责,这样才能提高问责的公信力和精准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x4lGm4BMH2_cNUg7K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