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IBM,通用,西门子强压eBay,Uber,亚马逊,所向披靡呢?

2019-07-30   凌风商业手记

提问:为什么IBM,通用电器,西门子等传统外企在中国都获得了巨大成功,而eBay,Uber,亚马逊这批互联网时代的“外企”,大都在中国业绩平平,甚至铩羽而归呢?

要理解这个为什么,就要知道战略势能。

上次讲流程化,是把员工的个人能力,固化为组织的系统能力。

做小生意可以靠小聪明,做大事业必须靠大智慧;做地头蛇可以靠“兄弟们,跟我上”,做强龙必须靠建构强大的系统能力。

概念:战略势能

什么叫“战略势能”?战略势能,就是以强打弱,以高打低,以快打慢。

我举个例子。

比如招投标,就是客户提出需求,若干供应商提出方案和报价,供挑选。IT项目,也是一种类型的工程项目,所以天然容易成为地头蛇生意。

甚至,很多大客户都成立了自己的IT公司,比如宝钢的宝信,中国移动的卓望。这些“自己的IT公司”,更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各自盘踞着一块“地头”。

但是,在明显属于“地头蛇”生意的IT项目市场上空,却盘旋着三条强龙,被称为:IOE。I,是IBM,提供小型机产品;O,是Oracle,提供数据库产品;E,是EMC,主要提供高端存储产品。

不管你怎么招投标,在真正重大的项目中,都有IOE的身影。因为这些项目太重要,不能开玩笑。

而IOE在小型机、数据库、高端存储上的优势,几乎是碾压式的,你不得不服。

IOE拥有的“技术优势”,就是空中打击般的“战略势能”:以强打弱。

所以,在过去,同样拥有真正强大技术优势的通用电器,西门子等传统外企,在中国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因为他们的“技术优势”,就是以强打弱的战略势能。

真正想把工程公司做到全国,就不能仅仅依靠和客户的“巷战优势”了,而要靠更强大的技术,更可测的工期,甚至别人想做都做不到的超高楼宇建设,超深地下施工等“技术优势”,以强打弱。

运用:

那么,除了“以强打弱”,还有哪些战略优势,可以用来强压地头蛇呢?

比如“以高打低”。互联网公司与传统企业之争,就是典型的“以高打低”。

滴滴是家注册在北京的公司,为什么能强压全国的出租车行业“地头蛇”,不断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呢?

因为过去出租车行业运营的效率相对较低,空载率很高。

而滴滴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预测乘客需求的分布,并高效匹配用户和司机,用系统的效率,大幅度减少了所有司机的空驶时间,这就是用高效打低效,所以所向披靡。

作为CEO,职责不是责怪员工,你怎么不建立自己的战术优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呢?

作为CEO,职责是,从外部找到系统级的战略势能,让团队在系统带来的高效率下,可以俯冲式的“以高打低”。

可是,为什么IOE那么成功,但eBay,Uber,甚至亚马逊同为外企,在中国就没有那么成功呢?

因为他们是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公司相对于传统企业,有模式创新带来“以高打低”的战略势能。

但是互联网公司与互联网公司之间呢?模式创新一旦被证明确实高效,一堆互联网公司立刻蜂拥而上,这时比的是“以快打慢”。

和我比别的不行,和我比快?

中国互联网公司集体“呵呵”一笑。

也许这个模式是你先想出来的,但我勤奋啊!我接地气啊!比快、比狠、比不要命,我比你擅长。

在这场谁先突破引爆点,谁就赢家通吃的速度比赛中,中国互联网公司频频胜出。

“以快打慢”,就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相对于“外企”的势能。

对企业,我们常说“守正出奇”;对个人,我们常说“厚积薄发”。

你有没有累积“以强打弱,以高打低,以快打慢”的个人战略势能呢?

做事先做人,个人的战略势能其实就是人脉、信誉和能力。

1、建立强大朋友圈,你单兵作战、我陆海空三军齐上阵,这就是以强打弱;

2、信任的建立是最大的交易成本,依靠长期积累的个人信誉,实现更高效的人际沟通,这就是以高打低;

3、打铁还需自身硬,再好的战略也要一枪一刀地打出来。个人能力是战略实现的基础,只有具备快速执行力,才能以快打慢。 建立个人的强大战略势能,依然需要做到以强打弱,以高打低,以快打慢。如何做呢?

以强打弱,我的理解是结交行业内或者各领域内比较强的人脉资源,记得之前脱不花好像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判定一个人的成长速度,非常关键是衡量指标是你结识的新朋友的数量和甩掉老朋友的数量。

接触的人越多,吸纳的新鲜观点就越多,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趋势的变化就越能把握。

以高打低,我的理解是要多学习新知识,理解事物的底层逻辑和本质原理,捕获更多的知识晶体,像须鲸一样吞知识,提升和拓宽自己的认知维度,用高维打低维,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