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内容产品或是消费产品,女性一直是重要市场。今年,女性意识在公共表达中的崛起尤其明显,随之而来也产生了很多争议。这意味着什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对于两个相关行业来说,都是需要去考虑和衡量的问题。
整理 | 肖超
11月18日,三声2020第五届中国新文娱•新消费年度峰会举办了《她力量的觉醒与表达》主题论坛,邀请了社交公寓平台长物庄创始人李品一,女性在线教育平台简知联合创始人王凤霞、内容公司新世相联合创始人汪再兴、快时尚饰品品牌BA饰物局COO杨李和演员、制片人张萌围绕女性意识崛起的最新趋势进行了公开讨论,“城市OurCity”主理人江婧怡担任主持。
无论内容产品或是消费产品,女性一直是重要市场。今年,女性意识在公共表达中的崛起尤其明显,随之而来也产生了很多争议。这意味着什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对于两个相关行业来说,都是需要去考虑和衡量的问题。
长物庄的李品一认为,现在女性需要的是一些更为能够代表和表达自己、更为独立、更有自己主张的一些渠道和生活场景。
BA饰物局的杨李补充,得女性才得消费市场,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购买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女性悦己、更加注重体验和社交的趋势体现在近年来也十分明显。
但品牌在宣传女性意识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争议。简知的王凤霞即认为,品牌要在坚持自己核心定位的基础上,再去适度推广多元和包容的价值观。过分关注有时候也是一种不平等。
演员、制片人张萌认为,女性越来越多样化、全面化,在不同角色上也能游刃有余。不同于有些影视作品中女总裁“短发、穿裤装、婚姻不幸”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事业、家庭、生活,包括自己的外表、容貌、健康,都可以做到非常优秀。
新世相的汪再兴则对女性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他认为,国内市场目前还停留在刚开始认识到女性意识的阶段,找一个最简单的、共鸣性的东西比如年龄焦虑先表达,,但还没有更深层次的沉浸下来、对女性话题做更深度的解析。
以下由《三声》根据圆桌论坛整理:
01 | 新女性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当下女性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新女性”的“新”主要有哪些表现?
长物庄李品一:我觉得现在的女生需要的是一些更为能够代表和表达自己、更为独立、更有自己主张的一些渠道和生活场景。
第一,女生希望更加志同道合。不仅是在生活趣味上的志同道合,而是希望在专业能力、职业规划及长远发展上,在一起迸发出更多火花,这样一种场景和场合。
李品一
第二,女生希望得到更加公正的看待。这不是指简单意义上的纯粹公平,而是希望能够有一个平台能真正懂她,而不是把女生标签化和物质化,用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理解女性。
新世相汪再兴:从内容逻辑上来讲,其实微博、小红书上都能体现出这些“新”。我们做PGC,从专业内容角度说,我认为中国公司在做女性内容上不那么“新”,现在还停留在刚开始认识到女性意识的阶段,找一个最简单的、共鸣性的东西比如年龄焦虑,先让女性表达出来,但还没有更深层次的沉浸下来、对女性话题做更深度的解析。
而海外的女性题材,比如《天才少女》三部曲,聚焦的就不仅仅是年龄而是闺蜜成长,《后裔弃兵》最近也很火,关于一个天才少女骑手的成长。
汪再兴
我很认同脱口秀里杨笠提到的一些观点,也感谢像《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样的综艺出现,这说明我们现在的内容公司开始做了。我觉得“新”和“旧”对于内容没有那么重要,而是我们要去想怎么更充分的、更深刻的,把中国女性在现在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反映出来。
BA饰物局杨李:在消费领域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得女性才得消费市场。有大量数据可以佐证,例如淘宝的买家里女性占比最高,例如在所有的家庭购买决策中,男性除了在3C和家电品类有一点点决策权,在其他领域的决策权是被女性全面碾压的。所以做消费市场的时候,我们一直都在做的是一个女性的市场。
我自己做消费十几年,看到了几个非常明显的趋势,第一是女性的悦己趋势。女性在选择品牌消费的过程中更注重自我表达,会去在意购买不同的商品和品牌意味着什么。
第二个趋势是更加注重体验。近几年线下业态的新品牌,其实不只是卖东西,更多时候是在搭建一个场景和体验。我们BA饰物局也更多从这样一个角度去切入,包括我们的商品选择和陈列逻辑。我们门店最看重的已经不是消费者的消费单价,而是在店时长。
第三个趋势是社交趋势。社交电商或者社交消费发展非常的快,不光是淘宝店越来越社交了,包括小红书、抖音、甚至微信群,都能引导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渠道上的变化。
02 | 公共表达中的女性意识
主持人:公共表达当中女性意识的传达,怎样才是合适的?怎样才能达成共识?
简知王凤霞:我认同现在越来越多的平台在关注女性意识、关注推动多元价值观,包括CK大码模特的事件,其实都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并不是年轻、貌美、身材好的女性才值得被尊重和欣赏,跨越年龄、跨越种族、跨越身材,每一个女性都是独立的个体,她都应该被尊重。
王凤霞
而为什么有些品牌在女性意识的宣传上做的好,有的则引起了很多争议。我认为品牌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首先一定不能丢失掉自己的核心定位。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推广一个多元的、包容的价值观,适度就可以了。一旦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就是过犹不及。过分关注有时候也是一种不平等。
长物庄李品一:关于CK引起争议的大码模特广告片,我特别好奇,它的导演是男性还是女性?一方面它受到很大的追捧,一部分女性开始欢呼雀跃,认为这个社会终于认同我们、认同多样性;但其实它把这样一个原本很普通的事情拎出来说,恰恰说明这个社会对女性的包容和尊重是远远不够的,还是处在非常初级阶段——需要很强势公众话语的创造者,把这件事情表达出来。
同时,这个广告片在叙述的过程中其实走向了另外一种极端,有点刻意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了。它本身是一个商业行为,而不是说社会真正关注女性了。类似于“我知道这个社会如果女性地位长期被压制,她们非常喜欢看到这样的东西,所以我创造出来让她们看到”。这是我感到很奇怪的一点,也没有办法产生认同。
演员、制片人张萌:我记得十年前我们去国外都会去买维密的内衣,为什么?因为它很花哨,好看,能够展现女性特征,它可以让你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吸引人。但是维密的没落也代表着,女性不一定要用内衣去吸引男性,这更多是男性视角。我觉得这是社会的进步。
张萌
我相信一些内衣新品牌的创始人是有内心强大的表达。她提出来,然后一下子就能产生很多的共鸣,这也是一种进步。
今年有一个平台要给我颁奖,叫“最佳女制片人奖”。我还在想,这难道这是一个女制片人在一起比赛的奖吗?我专门去问了一下有没有“最佳男制片人奖”。平台方说没有,只有“最佳制片人奖”和“最佳女制片人奖”。我说对不起,那我是拒绝的,除非把女字去掉。
以及之前在一些男权思维当中,有些影视作品只要出现女总裁的形象,她们必须短发、穿裤装、婚姻不幸。但现实并非如此,我身边一些非常优秀的女性,她们的事业、家庭、生活,包括自己的外表、容貌、健康,各方面都很棒。
其实女性越来越多样化、全面化,在不同角色上也能游刃有余。我也属于那种比较独立的,算是女性代表之一,我是可以完完全全挣钱养家的,所以就可以让我的老公去尽量追求他的理想。
03 | 导师/伙伴
主持人:在当下这个阶段,女性更需要的是导师还是伙伴?是引导者还是陪伴者?
演员、制片人张萌:我是觉得女性更加需要的是伙伴、是关爱。女性比男性更加敏感、更加细腻,可以吸收身边的很多东西,并且愿意表达和分享。
为什么女性向的剧播的好,因为可以当作女性第二天上班的谈资,而男性就是闷头自己看。我们今年的《穿越火线》,当时超前点映的费用特别高,超过了很多现在市场上播出的女性向剧集。但是女性向题材的扩散量、讨论量非常广。
BA饰物局杨李:其实男性也面临这个问题,是需要一个伙伴还是需要一个导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把定义拿掉,问问你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要创造什么样的生活?
杨李
包括我们在公司内也会做一些职场关怀,尤其对女性,其实现在公司对女性的期待其实越来越高,也希望女性有更好的职场表现;但是回到家里,女性会发现,家里人对你照顾家庭的期待并没有改变。于是女性会产生一种不公平感,这也是导致女性焦虑的一个来源。
我认为当下是所谓新女性价值跟传统价值并行的一个年代,女性真的承担的比较多,先把减负这件事情做好,再来看是导师还是伙伴吧。
新世相汪再兴:作为内容公司来说,在女性内容领域还是需要一个探索者,现状是一直在做重复性的事情,我跟你有共鸣、我陪伴你。但是相比海外,他们可能有一个长相普通、但有过人天赋女孩的成长故事,这种剧照样被人喜欢。这是我们想做的。
简知王凤霞:我从我们平台这么多女性朋友来看,我觉得当下女性,需要的是拥有导师智慧一样的同伴。其实我们不希望被引导,还是比较希望追求符合自己个性的美或者是生活方式。
但同时,作为一个特别感性的群体,女性也非常需要同伴,这也是当下社群兴起的原因。无论在怎样的学习场景里,社群虽然非常简单,但它的服务价值可以显著提高用户满意度。用户不仅仅是在这里学习,还有一群非常同频的伙伴,会感觉到归属感、身份认同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lVD9XUBjdFTv4tAWD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