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彭镇老茶馆,快节奏时代的慢时光,最耐人寻味的烟火气

2020-11-24   Uni旅图

原标题:成都彭镇老茶馆,快节奏时代的慢时光,最耐人寻味的烟火气

编者按: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无论外面的世界运转得多么快速,成都人总能维持独有的步调,不失端庄地按照悠闲的节奏前进。虽然成都人和大家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但他们仍会拨出时间,到茶馆去从容地喝上几杯盖碗茶。平凡和慢活,恰恰是成都最耐人寻味的烟火气。

图/文丨王延川

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彭镇上,有一座百年风雨老茶馆——观音阁茶馆,这座被世人称为“中国唯一保留完整的老茶馆”,因其老得“金贵”、老得够味儿,也被称作成都民俗文化的“大熊猫儿”。

观音阁茶馆 王延川/摄

走进彭镇老茶馆,恍然间你会发现自己已踏进了“时光隧道”。它好像一座微缩的历史博物馆,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记忆。陈旧的老式穿斗房,黑乎乎的墙面,一抹阳光从狭小的天井照射进来,洒在灰白的老虎灶上,有着300多平方米的堂子越发昏暗,更显岁月的沧桑。

紧挨老虎灶的大石缸,装满了过滤后泡茶使用的清水,青苔爬满四壁,清水如镜;地上一层凹凸不平厚厚的“千脚泥”,与早已退色的竹椅板凳相得益彰。墙面上保存着那个年代的红色记忆,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海报口号,让经历过那个历史阶段的人有了更多的回忆和沉思。

每天清晨,晨曦微露,习惯了早起的老茶客抚摸着长髯,踱着方步来到茶馆,一杯茶,一支烟,袅袅烟雾中,一天的生活拉开了序幕。对老茶客来说,无论生活多么忙碌,只要泡上这杯茶,心都会安静下来。喝茶、打盹、抽烟、摆龙门阵…仿佛只有踏进老茶馆儿,茶客们一天的生活才算真正地开始。

凌晨4:30

观音阁老茶馆便开门生火烧水

等待着第一批茶客们的到来

天还没亮,已经有茶客开始上门

观音阁茶馆的老板

每天不知要像这样灌多少壶的开水

一杯茶一元钱,无限次续水

茶客花一元钱就能喝上半天茶

一会儿的功夫,便已经是茶客盈门

茶客们喝茶、抽烟、打牌、摆龙门阵

各自都有固定的伙伴

一缕阳光洒进老茶馆

使原本昏暗的的茶馆有了生气

作为观音阁茶馆的老板

点烟的动作也与众不同

由于喝茶的人多

灌水、烧水这些活都是老板亲自来干

而老板娘也是跑前跑后地忙活着

一个收钱,一个灌水,老板和老板娘配合默契

茶馆里的伙计也不时地给茶客们续着水

忙完了一阵子

老板这才忙里偷闲吃碗面条,算是早餐

老茶馆里此时已是人满为患

连门口都坐满了茶客

此人绰号“耳朵”,主业是掏耳朵

借茶馆的地方做生意,也帮忙做些杂活

算是“互惠互利”

这位老茶客

从五十年前就开始在这个茶馆喝茶

如今已经是满头白发

还有一位老者

喝茶的同时,不断展示自己制作的烟杆

换上几个零花钱

茶馆里的老茶具,墙上的老宣传画

装着几代人的回忆

在茶香和叶子烟的烟雾缭绕中

这群茶客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慢生活

他们在这里互通信息,相互交流

老茶馆俨然成为居民交流的“信息中心”

就连老外也慕名而来

体验一把中国人的惬意生活

如今,智能手机逐渐走进了茶馆

可以使用微信支付茶水钱

但茶客们还是喜欢每天递上一元钱

活着,就是图个舒坦

瞧!这位老茶客

摆着龙门阵竟然睡着了

来这里喝茶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每天不约而同地来到茶馆,唠唠家常,吹吹牛皮,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这里,他们找到了最“巴适”(成都话意为舒适)的生活方式。

希望这样的老传统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编辑丨Sunnie)

摄影师简介

王延川,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机械冶金建材摄影协会理事,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签约摄影师。

摄影作品《龙胜梯田》获“美丽中国 和谐家园”全国民族题材摄影大赛一等奖;作品《乡村秋色》获全国首届地名文化图片摄影展银奖;并有一百余幅作品在全国各级摄影比赛中获奖。

声明:摄影师版权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