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喜马拉雅APP超级制作的精品课《郭论:郭德纲品俗文化史》
编辑丨张公子
网上有个关于打篮球的段子,非常好笑:
民国时,一个军阀去一所大学视察,看见一帮学生打篮球。看了半天,他看不下去了,找到校长一通训斥说:“教育经费都让你贪污了吧?十几个学生抢一个球玩,成何体统?到我府上支点钱,多买点球,一人发俩,让他们玩个够!”
始于美国,传于世界
篮球是1891年美国一个教会学校的体育老师发明的,最初叫筐球,就是把球投到一个有底的筐里,球投进去以后必须有人登梯子把球从筐里取出来。
这位老师看到当地的孩子们总聚在一起,玩一个游戏:把桃子投到装桃子的筐里。这个游戏启发了他,他又结合足球和曲棍球的特点,自编自玩,弄出了一个筐球游戏。
后来把桃筐改成了铁圈,又增加了中线、中圈和罚球线,规定了参加人数为每队5人,开始有了后卫、中锋、前锋这些位置的区别。还制定了竞赛规则:不允许带球跑,不允许有抱人、推人、绊人、打人等行为。这就越来越好玩了,不但普及了全美国,还传到了墨西哥和法国、英国等很多国家。
篮球场上,初露锋芒
篮球1895年传到我国,先从天津、北京玩起来的,接着就普及全国了。
民国时期,国贫民弱,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提高国民素质。借用《体育皇后》女主角的一名话说:“我知道为什么中国不强了,第一个原因就是身体不强!”
为了强健国民体魄,各项体育运动流行开来,篮球也逐渐普及。
在1914年的中国第二届全运会上,篮球被列为男子正式竞赛项目;在1924年的第三届全运会上被列为女子正式竞赛项目。
当时的清华、南开、北京高等师范学院,不但出了很多后来的大师,还出了当时声名赫赫的篮球队,以及体育界的大拿。
《最新篮球术》的作者董守义,曾赴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学院,专攻篮球学科,回国后,受聘于南开大学,一手培养出了“南开五虎”。
球场战场,皆属名将
被军界誉为“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抗日名将孙立人,在大学期间,就曾在篮球场和日本人面对面过,而且还把日本人打败了。
孙立人是书香二代,学霸二代,还是官二代。孙立人的父亲孙熙泽,在光绪甲午年参加江南乡试中举,后来历任登州知府,山东审判厅长等职。
孙立人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土木工程系,和他同系的学生有日后大名鼎鼎的建筑学家梁思成。
清华大学时,孙立人不但打篮球,还会打排球、足球、棒球、手球,曾因为严重运动伤害休学一年,以至在清华念了九年才毕业。
后来,一位体育主任发现了他的篮球潜质,开始怂恿他专注于打篮球。
孙立人身高1米85,不是很高,但他控球灵活、速度快、脚步灵活,善投射及篮下小勾手。很快他就当上了篮球队队长,并渐渐显现出了带兵的潜质。
由于他制定的规则详细,执行公平严格,球技出色,团结队员,渐渐的大家就服从他的调度,因此他也成为了球队的灵魂人物。
曾任中华体育总会陕西分会主席的王耀东回忆说,孙立人虽然外表如文静书生,话语也不多,但性格刚毅,很能鼓舞全队士气,天生就是指挥官的样子。
1921年,第五届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举办,参赛的中国男篮队有来自清华大学的孙立人,北平师大的魏树恒、王耀东等人。
这支球队,队员是临时拼凑的,参赛费用是募捐得来的,为了统一着装,每人只分得一双布鞋,一件背心,一条短裤。
最终,中国队却以30:27战胜了菲律宾队,以32比29的成绩战胜日本队,夺得冠军。孙立人因此说过一句话:“打篮球,日本人不行。打仗,日本人更不行!”
清华的求学和篮球生涯,尤其是远东运动会与日本人的球场对拼,给了孙立人很深的影响。毕业后,他投笔从戎,考入了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成为一名职业军人。
孙立人去世后,遗体上覆盖了两面校旗,一面是清华大学校旗,另一面是维吉尼亚军校校旗。
关于主播:
郭德纲,德云社班主,著名相声演员,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也曾参演多部影视剧。
《郭论:郭德纲品俗文化史》节目中听郭德纲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民俗说故事,拾遗历史品天下,给你一个从没听过的郭德纲。
关于喜马拉雅:
有声图书馆,中国知名音频平台,5.3亿用户的共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