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只存在15年的窝囊王朝,从未打过胜仗,皇帝名字却很耳熟

2022-03-21   耀眼生活

原标题:历史上只存在15年的窝囊王朝,从未打过胜仗,皇帝名字却很耳熟

《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记载:“壬午,改国号周”。公元683年,唐高宗不幸驾崩,唐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成为皇太后,她成了实际的最高决策者。次年她废李显,立李旦为帝,为唐睿宗,她正式开始临朝改制。公元690年,李旦等数万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此情此景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改国号为周,定都神都洛阳,唐从此正式被她的武周所取代。

武周建立后,武则天就展现出她所具备的治国能力,在原本的科举制度下,首创殿试的制度,同时知人善用,选贤任能,开创武周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周之治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她虽饱受争议,但在一个治世和盛世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然而武周在很多历史书上并没有被详细记载,或者依旧被写进入唐朝时期。

武则天的武周共计15年,但她建立的武周并不被多数人承认,因此很多资料依鲜有提及并把它归入唐朝时期。历史上还有一个存在了15年,却很少记载,很少有人知晓的王朝,它就是夹在西汉和东汉中间的王朝新朝。根据《汉书·王莽传》的记载,公元8年,王莽改元,公元9年梓潼等人伪先祖遗命,王莽于是即天子位,称帝建新,于是西汉被新朝取代。

王莽作为新朝的缔造者和带领者,他或许称不上是一代贤明之君,但在老百姓心里,他绝对是一个好皇帝。王莽年少丧父,从小跟随叔父生活,西汉时期,王氏是当时的外戚世家,其权力可以说是非常之大,封侯者和担任要职者并不在少数。受权力的熏染,王氏家族的人大多纸醉金迷,沉迷于酒色,唯独王莽与众人不同,恪守内心,为人谦和,生活简朴。

王莽不仅为人高尚,同时行为上也很检点,生活也非常严谨,而且格外好学,对长辈很是孝顺,于是他被奉为道德的楷模,声名远播四海。不久后他的人格魅力给他带来了步入仕途的机会,公元前22年他进入中枢做官,为官期间他做事认真,对周围人恭顺有加。因为在官场上的出色表现,就在这一年他升任为黄门郎,后再次被升任为射声校尉。

王莽不仅在做官期间频频高升,同时还一直保持着自己原本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但是官场如战场,非常善良的人总会遇到他人的冷眼和针对。在官场尔虞我诈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久而久之王莽的内心自然就多多少少有所变化,而这在汉哀帝时期,便体现了出来。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王太后让群臣举荐大司马合适人选,群臣纷纷举荐王莽。

公元9年,王莽在朝廷上的权力已经近乎于皇帝,进入一月后,他便开始迫使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同时用计让傀儡皇帝刘婴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开国称帝后王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被后世称为王莽改制的改革,其方面涉及了土地、币制、商业、政治等诸多方面。它的本质上是“托古改制”,意在借助原来的礼乐制度缓解西汉末年时期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问题。

王莽的改革有很多是依据昔日礼乐制度去推行的政策,比如王田制,它仿照了井田制,将土地收归朝廷,使土地私有变土地国有,以此来抑制土地兼并。同时他还废除了奴隶制度,建立从未有过的贷款制度,借助国家手段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现象,以此来增加国家收入。他的这些改革在当时无疑是超前的,而他还想实现《周礼》中的大同社会。

这一系列似乎在为百姓谋福利的政策,不仅没有让王莽达到缓解社会矛盾的目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放大了原本的社会矛盾。但相对的,他在为百姓这一方面,许多政策的的确确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好处,因此说他在百姓心中是个好皇帝其实并不为过。但在国家军事实力这方面,王莽做的可以说是一塌糊涂,王莽统治下的新朝,几乎从未赢过一场战争。

虽然王莽的新朝存在时间短,而他的改制也并没有缓解当时巨大的社会矛盾,但他的一系列作为,还是带来了很多的意义。他的思想超前,同时他又心系百姓,想借助《周礼》创造大同社会,胡适就曾评价他为“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虽然王莽很快被推翻,有很多朝代的皇帝在通过改革缓解社会矛盾这一方面也强过他,但这都不能否认王莽所做的贡献。

参考资料:

《新唐书》

《汉书》《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