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女儿脑瘫、离婚、车祸…她47岁,却是最耀眼的“女明星”

2022-10-15   窈窕妈妈

原标题:经历过女儿脑瘫、离婚、车祸…她47岁,却是最耀眼的“女明星”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你能想象一个双胞胎单亲妈妈的生活吗?

更有甚者,你能想象其中一个孩子是脑瘫娃的双胞胎单亲妈妈的生活吗?

或许你跟我一样,仅仅是这样一个假设,就已经感觉喘不过气了。

但真正拿到这样一副牌的李春辉,却活成了很多人理想的模样。

两个女儿在她的培养下,分别考上欧洲著名音乐学院,在那之后,她开始勇敢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9年,她骑着摩托车横穿欧亚大陆,历经93天,25个国家,骑行4.1万公里。

因此成为骑着机车横跨亚欧大陆25国的女性第一人。在她之前,没有女性做过这样的挑战。

至今,47岁的她,仍然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一个单亲妈妈,能有怎样的能量和魄力?

一个女性可以怎样生活?

看完她的故事,相信你会有不同的启发。

女儿人生的保护伞

1975年,李春辉生在南京。

高三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京艺术学院。

可是因为家境贫苦,懂事的她,放弃大学,去一家酒店工作贴补家用。

工作单调重复,生活温吞缓慢。

她很清楚,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为了提升自己,她白天工作,晚上去夜校学习。

三年后,她通过自考拿到了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的毕业证书,生活慢慢走向正轨。

23岁那年,她怀孕了,是一对双胞胎。

然而这份喜悦仅持续了10个月。

大女儿出生时,由于臀位朝下,脐带绕颈窒息,生下来的时候没有呼吸和心跳。

医生劝她“孩子不用救了,即使活下来,能生活自理就不错了”。

“怎么能不救呢,那可是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宝贝啊。”

没有任何纠结,李春辉斩钉截铁“花多少钱都要治,还要用最好的药”

医生被她的坚定打动,开始全力救治,奇迹出现了:第23天,孩子终于醒过来。

可没几天,李春辉就发现了不对劲:老大眼神呆滞,甚至连吸奶都不会。

随后,孩子被确诊为脑瘫。

李春辉心凉了半截,但她很快振作起来。

孩子是妈妈的礼物,尽管这个礼物并不完美,她也要拿出全部的爱来守护。

丈夫忙于创业,大部分时候,都是李春辉一人拉扯两个女儿。

她不想把大女儿当成脑瘫孩子看待,她要竭尽所能让大女儿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这也意味着要比别的母亲付出更多努力。

从那时起,她不放松对老大的要求:

老二会爬了,老大也要尽快学会;

老二会走了,她抓紧教老大;

……

老大手抖得厉害,连筷子和笔都拿不稳。

“不会吃饭、不能写字,孩子以后怎么能正常生活呢?”为了锻炼孩子肢体的灵活性,她找来各种颜色的豆子,让老大分拣。

坚持了一段时间,孩子手没那么抖了,拿筷子也稳了许多。

上幼儿园时,老大学习知识总是慢很多。

老师实在没办法“孩子你带回去自己教,我教不了”。

李春辉只好把大女儿带回家,一遍不行就两遍,直教到学会为止。

教育无它,耐心和爱就够了。

后来,发现自己擅长辅导功课,她索性在学校附近开设了托管班,为家长们解决后顾之忧。

她耐心、细致,来托管的孩子越来越多,事业很快有了起色。

在她的教育下,老大竟然如期学完了幼小衔接的课程。

然而进入小学后,两个女儿的差距越来越大。

老二名列前茅,老大却总是倒数。

“妈妈,我是不是很笨?”

“宝贝一点也不笨,你只是还没有做好准备。”

尽管总是这样安慰孩子,李春辉还是暗暗为老大的未来担忧。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她意识到,必须狠下心来,让老大学会一技之长,未来才能真正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游泳、钢琴、围棋、书法……李春辉做了很多尝试。可惜,老大都没能坚持下来。

相反,老二在钢琴和游泳上显现出了极强的天赋,还拿了不少奖。

“你为什么只培养老二,不培养老大?”

面对外界的误解,她问心无愧,从不辩驳。

“学长笛能锻炼手指的灵活度,效果堪比康复训练”。在音乐老师的建议下,她决定让老大学长笛。

只是,学了几个月,老大连一首完整的曲子也吹不出来。

她狠下心让老大每天训练时间增加到8个小时,老大边哭边练,她看得也心疼。

一年后,老大已经能弹出好几首完整的曲子。

一切都在向好,她的婚姻却走向了尽头。

那些年,她把所有的钱都砸进补习班,孩子爸爸早就不满。他认为,女孩子长大嫁人就行了,无需花精力培养。

理念不合,不将就。

孩子12岁那年,她成了单亲妈妈。

破碎的婚姻、脑瘫的孩子、高昂的学费,李春辉毫不畏惧。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把女儿培养成才。

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

一天晚上,家里的盆栽开花了,两个孩子跑过来看。

李春辉灵机一动告诉她们“曾经最不起眼的小苗,没想到开花后这么惊艳,所以,还是应该为梦想坚持”

为了接受更扎实的音乐训练,她将女儿送到北京专业的辅导机构去学习。

“老师在哪里上课,我们就在哪里租房住”。

她是妈妈,内心有着最坚毅的信念。

学音乐是个烧钱的活儿,一把琴就二十万。考大学那会儿,两个孩子每天培训费就要一万。

她愁白了头发,撑不下去的时候,卖掉了老家唯一房子。

好在,她的付出和坚持都有了回报。

北漂三年后,两个女儿双双考入国际音乐名校。

那一刻,她如释重负。

“我已经把你们带上了道,接下来,你们就要靠自己了”。

前半生该玩的时候没玩着,从那时起,她要为自己而活。

自己梦想的摆渡人

李春辉在童年时期,就对摩托车有浓烈的兴趣,幻想着能尽情驰骋,看遍世间风景。

她决定实现这个梦想。

不仅骑摩托车,还要骑大排量的重型机车。

这类车,一直被默认为是男性的“专属”。

所有人都觉得她疯了。

重型机车,速度快,重量大,想要驾驭,需要足够的勇气和非常好的体力。

然而,人们低估了她的决心。

“我的信念就是折腾,人生短短几十年,我要足够绚烂和美好”。

她要趁着还有勇气,赶紧实现“机车梦”。

考摩托车驾照时,意外出现了。

她重心不稳倒地,排气管压在腿上导致烫伤。即使这样,她还是咬牙坚持考完。

为此,她的腿部做了植皮手术,坐了一个月轮椅。

头几年,车技不好,李春辉经常摔倒。

女儿建议换一辆相对容易的车,被李春辉拒绝。

别人怎么看自己,不重要。

自己想做什么,最重要。

练习了三年,她终于能熟练驾驶重型机车,正式成为女骑士。

她萌生了更大胆的想法——骑车探访在国外读书的两个女儿。

她规划好了行程,从南京出发,经过俄罗斯,到北欧,到西欧……最后再骑回南京,计划三个月内完成。

她加入骑友群,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结伴而行。还特地学英语、训练体能,做足准备。

这么长的路她坚持得下来吗?

作为队伍里唯一的一位女性,她没少遭到质疑。

她用行动告诉队友,你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每天最少六百公里的路程,风雨无阻。

摔倒了,就忍痛爬起来;

下雨了,就穿上雨衣继续骑;

落在队伍后面,就多骑一会追赶上;

时间最长的一次,从阿尔巴尼亚到希腊雅典,李春辉连续骑了十几个小时。

骑友们被这种精神感动,逐渐打心底里接受她。

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吃这个苦。

她回答:只要热爱,去做就好了。

在土耳其,她遭遇车祸,脖子被头盔勒出了血印。

骑友打电话把她送上救护车。

躺在病床上,得知车子没坏,她拔掉管子,再次出发,追上了队伍。

穿行黄沙漫天的沙漠,在连绵的群山脚下疾驰,看皑皑白雪从山尖掠过,偶尔停下体验异国风光……

她认识了很多朋友,遇见许多好心人,看尽壮丽景色。

“在摩托车上,没有任何烦恼打扰你,能感受到的只有风和自由。”

“脚下飞驰而过的是实实在在的水泥公路,你可以随时停车,感受它的存在。”

这一路,尽管偶有波折,但一切都值得。

更难得的是,人到中年,她依然活力满满,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她毫不掩饰地告诉别人,自己也想找个男朋友,想要甜甜的恋爱。

有人问,如果男朋友不让她骑摩托车呢。

她霸气回应“那我宁愿要摩托车当我的男朋友”。

她身上,很难看到女性被赋予的刻板印象。

谁说女人就要矜持、低调呢?

骑行到格莱美,看到一个特别帅的德国人,她主动上前搭讪。

虽然没有成功,但她不后悔。

她认为,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有主动表白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女性也可以创业,也可以为了梦想奋勇前行。

当女儿看到英姿飒爽的妈妈,骑着机车出现在学校的那一刻,脸上难以言喻的惊喜和骄傲是对她最大的赞美和鼓励。

她用行动告诉女儿,有想法就去实现,而且要做到最好。

欧洲之行结束,她有了新的规划:

“我打算明年从北极到南极骑一圈,有四万多公里呢。”

“还准备拍一部关于自己的纪录片,最好能上院线。”

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睛亮亮的,像个少女。

这一次,没人再嘲笑她的梦想。

曾经,她是妈妈。

现在,她只想做李春辉。

参考资料:

现代快报讯《南京辣妈骑行3.8 万公里横跨欧亚大陆,只为探望留学女儿》

紫牛头条《曾骑摩托横跨欧亚大陆的南京单亲妈妈,今晚“喜提”摩友准女婿》

朱小鹿《2019年,南京妈妈李春辉,骑摩托穿越25国,去欧洲看望两个女儿》

天津卫视《幸福来敲门》

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

东方卫视《妈妈咪呀》